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时间:2021-03-18 20:55:54 MBA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 摘要] 工商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在探讨工商管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针对现行的教育方法,提出构建创新管理学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具体建议。

关于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培养目标; 管理创新人才

  一、工商管理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 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可分为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两个层次。从宏观上而言, 工商管理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应用类管理人才。此处的教育不仅仅指本科教育, 而是指包括管理的学科教育、管理者的职业教育、管理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体系。

  从微观上而言, 主要是指工商管理的学科教育, 其学科教育也分两个层次,一是本科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种素质教育, 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管理过程中的规律, 更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培养和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管理专业的录取生和其他专业的录取生并没有区别, 绝大多数都是刚刚完成高中学历教育的学生, 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只能掌握基本的管理概念和原则,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 虽然加强了实践教育的环节, 但距实务中所要求的实践能力还有一段距离。

  二是管理硕士及其以上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种管理精英型教育或学术教育。

  二、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实践课的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实践教学大多包括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习等环节。以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专业课程实习一方面是通过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观、感受, 或者听企业家介绍等简单层面上。这种传统实训方式只能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了解, 无法让他们切身感受企业的运营。另一方面是安排在第四学年的专业课程实习, 实际情况是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去实习, 即使实习了也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和专业联系并不紧密, 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其次, 对学生职业情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 忽视了管理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未能充分了解企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 只专注于按学科要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纯理论教育的培育模式。因此, 应通过实践环节、情景模拟环节、心理引导强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协调沟通、自我调节、自我适应和敏捷应变能力。

  (二)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讲, 学生听,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是长期以来的主要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知学生具有以下倾向: (1) 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和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扩充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大部分人希望增加实例减少理论。(2)要求增加实践活动, 引进“企业诊所”教学方法。约有80% 的学生反映出仅凭课堂教育,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学生的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依靠各种教学活动外, 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予以补充。

  (3)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十分明显, 而完全由教师主宰的课堂,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2.考核办法单一, 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 在大多数高校, 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单一, 仍然采用单纯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能力的评估模式。如我校采取的是, 期末考试成绩(闭卷或开卷)占70% , 平时成绩占30% , 二者按比例综合后所得出的分数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这比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要优越一些, 但是, 实践证明这种考试形式有弊端: 解释概念死记硬背, 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系统掌握, 忽视归纳思维, 而且实际上平时成绩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平时成绩并没有客观标准, 只能是老师的印象分。而在上大课的情况下, 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可展示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 因此, 印象分也不可靠。培养学生的目的不只是要他们掌握很多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 课程在考核上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

  三、工商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构建

  所谓管理创新人才, 是指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功底, 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型的全面能力, 较强的开拓精神, 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深厚专业素质是管理人才的基础, 很强的实践能力是管理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也是一般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开拓和创新精神正是管理创新人才和一般管理人才的区别之处。要培养管理创新人才, 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与本科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设置体系工商管理培养目标是一种素质教育, 一是要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 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人际沟通、承受挫折的能力, 为满足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具体而言, 一是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工商管理专业中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符合管理学内在规律要求排列各课程。二是扩大跨专业课程的学分点, 鼓励学生选择其它人文社科甚至自然科学的不同课程。三是重视工商业人士的课外辅导, 能够创造性地、灵活性地有效实施情商培育。四是增加实践性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和实践效果。如广东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工商模拟市场”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校创办的一个仿真市场上学生通过创办各类企业、经营各种商品、综合实践所学各门知识,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商品经营和企业管理能力。

  (二)改变现行的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面宽且参与度深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分析案例,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以工商管理专业课中的组织行为学为例, 案例讨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 课前将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准备。第二步, 7—8 人为一组分小组, 先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充分讨论后, 提出备选方案。第三步, 在分组讨论基础上, 全班讨论, 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发言。第四步, 全班同学提问, 小组成员回答。参加全班讨论, 学生有机会当众谈出自己的见解, 并吸取大家对这些见解所做的建设性批评, 最后变成了全班共同认识的一部分。第五步, 老师归纳总结。在讨论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 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对未来担任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学生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