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问题和策略

时间:2021-03-19 13:25:19 MBA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问题和策略

  1、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及面临的生存困境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十一五”时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来,中小企业进入平稳较快发展阶段,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增强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 1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 400万个。中小企业从一般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比重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全国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达2 000多个,50%的工业中小企业在各类集聚区发展。“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 400万个以上,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已成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然而,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让中小企业步履维艰的生存环境。表现在:在市场占领程度上受制于大型企业;同业者加入越来越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经济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外贸出口压力仍旧很大;获得信贷支持少,融资渠道狭窄等方面。2012年,受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以及国内劳动力、融资、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的压力。2012年,我国经济存在的内外结构失衡、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凸显,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所承受的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增长放缓的市场倒逼压力加大。

  中小企业如何能实现持续发展、稳步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中小企业生死攸关的档口管理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探索企业的管理瓶颈,找到快速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突破口,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的关键,而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就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而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现状

  2.1.1 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

  据权威统计显示,占全国99.7%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率还不足10%,有将近65%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而拥有计算机的中小企业中还有 60%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更不用说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交易了,建立网站的企业中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也仅占企业总数的1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初级阶段,从建设需求看对存储类、网络类和信息安全类硬件产品购买较少,对主机类硬件产品购买较多,且附加产品和服务购买较少;从软件应用光看主要是财务软件和办公类软件应用,单机应用较多,网络应用较少,只有部分高科技类企业实现了系统化应用和电子商务。

  2.1.2 信息技术与业务结合不紧密,应用深度、广度和集成度较低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相对落后,没有有效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企业管理层获得的信息零乱,无法形成整体判断、如:在销售方面,对客户提出的新产品需求由于没有可靠的生产控制,不能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支持和生产时间,从而不能迅速提供订单价格和预计交付期;在采购方面,由于没有资金和生产信息的支持,有可能盲目采购或拖欠货款而给企业资金带来巨大压力;在存货管理方面,经常会出现供货准确性低影响生产和库存积压存货周转缓慢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的局面;在总体分析方面,各部门信息散乱存在,传递成本较高且不及时欠准确,无法有效勾勒企业全貌,供领导阶层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2.2 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适当的发展建设模式。

  2.2.1 资金投入偏低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发现,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缺乏。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大多处于建设发展阶段,日常基本运营的资金尚难以保证,融资渠道又极为有限且融资成本偏高,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拿出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企业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为0.3%~0.5%,与大型企业相比明显偏低。如果没有资金投入的保障,那么信息化建设就等同于空谈。

  2.2.2 技术人才匮乏

  在企业技术人才方面,中小企业也是严重匮乏。中小企业由于财力有限且因自身规模、发展前景等原因,不会像大型企业一样拥有众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使高薪招聘个别高端人才,但企业员工总体的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素养等综合素质不高,也很难支撑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运转。有统计显示,有15%的中小企业无IT专职员工,1/4的中小企业拥有1名技术员工。这样的资金、人才配备是难以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的。

  2.2.3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实际需求

  据调查资料显示: 33.2%的企业认为目前用到的IT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将近1/5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③很多中小企业花费了大量的IT投资费用之后,只是利用计算机来提高信息加工和获取的效率,并未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流程,也没有帮助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建立竞争优势,更谈不上为企业创造效益。造成这个局面是因为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如定制和外包,都很难适应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涉及行业种类繁多、个体规模较小、缺乏人才资金、自身发展方向经常调整、业务多变等特点。目前,较为成熟的ERP系统在国内外实施应用成功的范例已有不少,但是ERP系统很庞大、涉及到管理中的各个方面,更适合于企业管理模式、生产组织基本稳定的成熟期大型企业,因其可以把管理中各个控制点通过ERP系统固化下来,严格执行。而中小型企业往往处于成长期,无论是所处的环境,还是自身的竞争模式都不断变化着,为提高其竞争能力,通常会有不断变化的个性化管理需求。因此,作为具体企业,建立对此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才可以满足这些方面的管理需求,而ERP系统对于这样频繁变换的模式不太适用。ERP系统的实施期少则一年多则三载,为企业量身定做的、适合企业运营模式和组织系统的ERP项目的投资通常耗资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这令中小型企业望尘莫及;还有,在ERP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大批量的熟悉企业情况的骨干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从其正常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或者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加入到系统实施或后续维护的工作中来,这种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常常是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无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