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管理职能与目标机制思考高校学生管理

时间:2021-03-20 20:21:45 MBA论文 我要投稿

从公共管理职能与目标机制思考高校学生管理

  【摘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并把它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其顺应时代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管理为保证,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立足于调动每一个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充分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以学生为导向的开展工作,才能推动学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从公共管理职能与目标机制思考高校学生管理

  1、公共管理职能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是一个过程。对管理的职能,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有计划、执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提出,管理有七项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的观点,即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五项职能。

  在学生管理中,管理的各个职能也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和要求。如决策职能要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上层主管领导对于政策方向的准确把握,从而做出的决定过程。西蒙认为,决策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是一种选择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从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一切决策的出发点都是围绕学生身心成长的'基本规律需要,而学生身心成长的目标不是短期行为,它需要贯穿在校生活的几年时间里,甚至于毕业后的数年里。高校学生的管理,其育人的效果往往是在学生心中播种一颗种子,观其成长,赏其成才。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其各项决策体现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原则,即政策主导原则,一贯与稳定原则,可行性原则,服务原则,动态性原则等。上述原则也必须在全部的管理过程中得以坚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方能保证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组织职能是体现管理整体性和凝聚性功能的职能,这是实现管理目标和管理效能的关键性职能,对于一项决策或计划,学校中各个部门联动,明确责权,有效运转才会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领导和控制职能在学生管理中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协作共事,统一目标,有效监督的过程。控制职能很重要,能否将好的决策在管理运行机制中得以实现,需要有控制职能来不时的修正纠偏,适时的完善在执行中的细节,及时的回馈管理结果。

  学生管理是组织,领导,控制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的新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传统的管理职能,结合创新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建立公民人格。因此,在学生管理功能的过程也是丰富创新,面向学生,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变化被称为个性化的方法和手段。目标导向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身心成长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坚持从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整体的目标层次向上发展和全面推进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预期发展分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仅有利于根本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规律发现。

  激发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客观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作为大学生更多的应关注心理需要、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正是人的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大学生从小到大,无不被一个又一个目标需要所驱使,而对不同阶段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则形成其整体向上发展的学子道路,成为学生们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目标需要也融为大学生心理的基本品质。为学生进军总目标的征途上制定阶段性的分目标,更加有利于强化学生心理业已存在的动力机制。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他们有实现分目标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再次进行心理充电,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好积极的准备。

  有利于主流文化的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所体现的目标价值应该成为一种主导价值,为绝大多数同学认同和接受,并作为他们行动的依据和指南。而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多种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风气和主流文化。

  3、从公共管理目标机制看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根据制定目标的主体,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可分为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目标管理。所谓组织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的目标和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组织目标是确定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总的要求和最基本依据。但每个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具体参与人,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目标,他们也有自己的目标。每个学生有其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他们确立的目标称为学生的个人目标。在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沿袭传统的做法是根据组织目标来确定个人目标。一部分学生管理者,没有认真研究组织目标的真正内涵以及学生工作的具体需要,只是生硬地执行组织目标,使组织目标空泛,没有实际的内容。而学生的具体需要难以充分表达,无法树立其真正的个人目标。因此,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目标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

  3.2 管理过程控制效率偏低

  设定目标是实现一个目标,可以达到的目标,实现了多少,管理和实施阶段的控制取决于目标。但有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体系,管理知识和技能短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指挥,家长式的多数,有些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敷衍了事,效率低。此外,在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有待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个性特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3 考评奖惩制度不尽合理

  检查和评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称为评价和奖励。目标的实现是好还是坏,评估的结果,评估工作直接影响到后续目标的实现。评价体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通过一系列的评价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整体水平。过分强调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评价目前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这不仅难以达到管理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管理活动,进一步参与。学生的管理从管理意义上的问题,管理方法不够合理。为了解决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大胆探索引进新的模式和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思维的管理,大胆探索实践。目标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学生管理工作,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