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探讨

时间:2020-10-24 11:12:07 MBA论文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探讨

  摘要:国内各高校基于经济利益争相开设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但专业性不强,其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劣势,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 专业建设 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工商管理教育是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步的,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养体系。通过学历教育,每年能培养出约几十万各层次学历的管理人才,国内的各高校基于经济利益争相开设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当前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之一的工商管理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由于专业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对于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劣势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但专业性不强,随着高校各专业的细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则整体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 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素养还有待于提高。现在的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很多应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工商管理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融入整个团队。再如,一些学生不愿从基层做起,即使愿意从事基层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技巧和实战训练,而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而,就业竞争力不强。

  2.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受到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是涉猎的专业知识面广,但专业纵深程度不够。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像工科类学生那样专业性强(别的专业不容易替代),常常受到其他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使得本专业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面对本专业同学的竞争,还要接受其他专业同学的挑战。

  3. 学生缺少模拟训练和去企业实战演练的机会。由于扩大招生,学生多,到工厂实习在客观上困难重重;近几年由于资金短缺,一些模拟教学软件(如有些课程的模拟沙盘)没能及时配套,学生所受的模拟训练相对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的三个重点问题

  由于专业建设问题涉及面较广,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建设问题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在基层和中层从事各项管理工作,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我们应侧重于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业企业环境和相应的岗位要求,发挥出本专业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如扎实的工作精神、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2.制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工商管理专业应以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基点,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要途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夯实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强化综合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等能力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3.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来实现,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1)理论环节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发展方向课、专业选修课。(2)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分为:基本能力训练,主要是一些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设计;方向能力训练,主要是针对专业发展方向所设置的训练;综合能力实训,主要是实地体验及综合模拟训练,如校内的金工实习,校外的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3)从时间安排上分三步:第一步,一、二年级实施工商管理学科大平台教学,主要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与课程配套的基本能力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二步,三年级安排专业方向课及相应的基本能力模拟训练、方向能力模拟训练,使学生具有专业发展方向的管理能力与素质。第三步,四年级开设一些专业拓展选修课及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1.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在组建教学团队时,做到老中青相结合。通过“传、帮、带”和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加任务、练内功、长才干,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学中难点及出现的新问题,鼓励同一门课程教师集体备课。提倡采用情境教学、模拟表演、案例教学、案例考试、团队作业、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2.组建科研学术团队。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学术梯队。结合每位教授或已毕业的博士的研究方向,将本专业教师分别组合归队,此科学研究团队与教学团队有重合,但也稍有不同,教学团队主要是围绕某门课程组织的,而科研梯队主要是从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着手的。本专业教师应定期进行专业内的学术交流,以提高整体的学术水平。

  3.积极探索“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将教师送进企业去实地学习与进修(送出去),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公司高级主管做客座教授(请进来),进一步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建设问题通过校内的实践环节如上机实验、课程设计、课程模拟训练、综合模拟实验、金工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如到工厂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管(兼职教授)讲座、师生共同进行科研活动或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目前学生下工厂实习的情况来看,一些重要部门并不对学生开放,尤其是近3 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扩大招生。尽管我们采取集中加分散的实习方式,并联系了多家企业,但只能说是感知认识。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可借鉴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的经验,进一步整合现有的资源,如现有的实验室空间、现有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组建一个综合实践中心,并加大对教学软件的投资力度,如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模拟、ERP 模拟软件等的应用。在校内实验室,通过对虚拟公司的运作,使学生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在“竞争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笔者从事多年的专业教学工作,也曾制定过多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深地认识到,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最为关键的是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扎实的工作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执行力。而这些素质与能力需要在专业建设及实施中逐步形成。解决好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80- 81

  2.邵继红.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职业时空,2007(20):24- 25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探讨】相关文章:

1.探讨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效果

2.我国工商管理现存问题的探讨研究方向论文

3.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与探讨论文

4.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5.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问题及改革

6.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探讨论文

7.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问题论述

8.探讨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论文

9.探讨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