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升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对策

时间:2021-03-24 16:52:12 MBA论文 我要投稿

探究提升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高校与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在才培养的模式与定位上要区别于重点院校,培养面向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探究提升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对策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就业竞争力;大学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get great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on how the training mode and positioning it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key institutions, community-oriented culture require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Key words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Students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相对而言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则更为突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命脉和支柱。地方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定位上要区别于重点院校,培养面向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一、建立区域经济建设与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关联互动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地方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出发,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辐射全国同类地区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可以提升地方理工科大学的就业率,一方面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1.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办学理念、调整专业设置,适应各行业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针对区域内的企业建设的调整方向、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地方工科院校要主动适应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突出各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培养出“适应速度快、专业素质高、工程能力强、具有发展潜质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理工科院校与区域内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工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重课题教育轻实践基地实习、重理论基础轻应用研究的问题。首先,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技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协作关系,发挥工科院校的科研能力和企业的技术能力的资源优势,提升区域内的产品研发与市场竞争能力;其次,与区域内的研究机构、企业单位共建学生的实验、实习基地;第三,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环境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地方工科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闭门式教学为开门式教学,形成学校科研、企业技术、学生就业共赢的局面。

  二、建立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技能教育模式,增强就业竞争力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依各高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致包括专业课实验,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上,地方工科院校如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工科院校应注重学生在校间的知识面的拓宽教育,及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最新前沿的应用与研究,运用人才培养关联互动模式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大学生职业技能体系,增强地方工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第一,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科院校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消化吸收知识和掌握某些技能及技巧,培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实物教学课堂。验证性实验中注入启发教学。目前大多数专业教学实验,主要是验证书本上的理论、读取一些数据的单一性实验,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内容,甚至忽略了与生产实际的有机联系,未能体现专业知识的更新发展。需要教师在实验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验证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统一。在实验中,教会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第二,加大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要改变验证实验过多的现状,增加研究型的综合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这方面实验可从专业技术发展前沿、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专业知识综合、专业知识某方面作为实验题目。实验课题可由教师给定,也可以是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设计实验。学生首先要完成实验课题的文献综述,查阅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着问题,掌握学科前沿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之后进行实验的设计和论证,每个学生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由实验组同学和教师一起进行论证其可行性,修改后进行相关系列实验。锻炼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能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做实验感兴趣,从要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第三完善现代化实验教学设备,利于调动学生求知创新的欲望。专业知识的更新,先进的仪器设备涌现,必须急时的进入实验课堂,让学生了解新设备、新方法,制备出新材料。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通过先进制造仪器设备、分析设备,让学生的实验研究上层次,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第四创建新的实验教学成绩考核模式。以往实验教学成绩往往是交上一个实验报告,在报告批改时,很容易发现相似的,或加以修改的。因此改变评定实验教学成绩的手段迫在眉睫。为了全面衡量实验质量,实验成绩就要考虑到全方位。如实验设计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效果、实验报告、特色与创新等方面。可通过笔试、口试和实验过程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培养学生求实创新能力。

  2.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的研究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业课教学方面,安排两个课程设计,即工艺和设备设计。课程设计中,选题主要从工厂实际项目出发,选择相应工艺或工设备装设计课题,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也可从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研究。设计方法可以是传统的画图和完成工艺卡形式,更提倡采用CAD方式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设计类实验通过查阅资料、国家相关标准等了解专业相关知识。经设计方案、组装、调试等方面锻炼解决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学和用的结合,训练其创新能力。例如,近些年来,焊接电源电路设计,就是从焊接电源电路发展前沿出发,选择课题,学生完成资料的查询、电路设计、安装线路、检测设备检测等调节试环节,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以科研课题的方法来完成实验的设计与调试。铸造的工艺设计从工厂中选择实际铸件,按生产要求,让学生设计铸造工艺等。

  3.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地方工科院校与重点大学在知名度及教学实验实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适应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应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认证,可以增加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竞争依据。例如,我校焊接专业与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合作,联合在本科生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国际焊接工程师是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品质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和产品开发等领域技术性相关的管理工作,为焊接企业的产品认证、参与国际竟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年都有来自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企业主动联系材料学院,为其毕业生提供需要国焊资质的工作岗位。

  三、建立地方工科院校立体的就业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的`理念上还会存在很多的就业误区,毕业生在应聘的过程不能正视自己的就业方向,眼睛只看到大城市、大企业,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不能实现自我的更大价值,失去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地方工科院校应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立体式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就业形式与就业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要改变只能去国有大型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1.榜样式学生管理育人机制

  自学生入学起,分年级、分层次的聘请名师,有成就的毕业生,现身说法,进行育人教育。如何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又能面对竟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自己的人生。如何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完善自己、如何做人等方面,聘请知名学者、已就业的毕业生招专题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学者在教师、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讲座,接受专业新知识,了解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扩大了师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信心,例如,聘请原任哈工大材料学院教学院长的曾松岩教授为我校师生就“哈工大材料学科教学改革”和“二十一世纪对材料人才的需求” 为主题的报告。聘请校内博士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展专业应用领域讲座,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建立毕业联系制度,聘请已有工作成就的毕业生回校,与在校学生交流学习、就业、工作等方面的经验,树立在校学生的正确就业、择业观念。

  2.高年级导师制

  针对地方工科院校在高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考研方向不明确、就业观念出现偏差等问题,结合专业教育实际,聘请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教授担任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辅导员。专业辅导员充分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针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给学生贯疏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以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方案等等方面内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牢固树立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思想,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随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途径、学习方法等方面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向学生渗透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信息,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 及时了解学校就业的相关政策就业情况、掌握大学生就业方法、就业技巧是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愿望和要求。专业辅导员工作经验丰富、对就业市场情况了解深入、对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掌握清楚,因此专业辅导员在切实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学生顺利就业、理想就业、保证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比例的有力保障。在高年级学生中聘请专业辅导员,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飞燕.关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D].2007.11.

【探究提升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对策】相关文章:

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建构的论文10-21

谈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1-08

浅谈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1-06

地方院校动画教育研究论文10-07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11-10

企业品牌经营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08-10

工科类院校校园文化产品开发策略研究论文09-26

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思考论文07-17

提高报关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论文07-17

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与建议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