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西方元素的研究

时间:2018-02-06 11:21:03 MBA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西方元素的研究

  中国电影中的西方元素存有已久,但大多停留在服装、美工、配乐等方面,包括西餐、西服、西式婚礼、欧美音乐等,往往局限在模仿,引用与借鉴阶段,未深入涉及影片的情节设计或人物塑造方面。下面是一篇关于研究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西方元素的论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关于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西方元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日趋紧密,中国文化透露着西方的色彩,尤其凸显在大众文化的主流媒体形式中,即电影。西方电影常常融入东方元素,但东方文化始终处于“他者”地位,永远被表达,被叙述。随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中国当代电影放眼西方,频繁援引西方元素,包括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及宗教信仰等,从而以主体的姿态阐述“东方”中的“西方”,以平等的姿态探讨东西方的差异,彰显东方文化魅力。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电影;西方元素;《夜宴》;《金陵十三钗》;《1942》

  一、中国当代电影的转型

  全球化趋势带来文化上的日益融合,而电影则成为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催化剂。在“速食文化”的今天,作为大众文化的主流传播方式,电影正在满足观众的娱乐期待,并深深影响观众的价值取向。已有影评研究多以探讨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为主,“东方”在文化层面上多为落后、愚昧、神秘的代名词,而影视剧作中无论是东方的人物形象抑或是情节都带有讽刺意味。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残暴的中国毒贩,《十一罗汉》中矮小的中国演员,《古墓丽影2》中的中国人胆小如鼠等。总之,中国被表述为一个“古老、闭塞、禁锢、愚昧的地方,旗袍、刺绣、瓷器、庭院、纳妾等所有这些片面的东西成为西方观众把玩的对象”[1]。实际上,美国电影在展示“美国梦”的同时,也阐释着东方,即萨义德所提出的“东方主义”。在《东方学》中,萨义德明确阐释“东方”是西方学界勾勒与构筑出的“东方主义”,“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蒂克、异国情调。”[2]也许现代电影中不乏展现飞速发展中的中国,中国人物亦英雄般亮相,如《木乃伊3》取景于中国古城西安,《007大破天机》取景于中国澳门,《2012》中国制造解救人类的诺亚方舟,《功夫梦》中的新中国与新北京形象。但好莱坞的转变实质是暂时性与策略性,最终为了缔造“文化霸权”与“文化帝国”,中国始终未能摆脱“他者”被述说与叙述的尴尬境遇。

  事实证明,中国电影要摆脱被“表述”的命运,就要自我表白。目前,中国电影显著特质就是大量融入西方元素来作为“自白”,以平等的姿态阐述真正的东方文化。但目前学界针对此领域的研究甚少。中国电影中的西方元素存有已久,但大多停留在服装、美工、配乐等方面,包括西餐、西服、西式婚礼、欧美音乐等,往往局限在模仿,引用与借鉴阶段,未深入涉及影片的情节设计或人物塑造方面。随着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为了打入国际市场,使国内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获得一席之地,中国导演也屡屡引用西方的电影素材,但绝对不是照搬,而是以东方的审美视角来考量“西方”,这种作为从根本上扭转西方塑造东方的局面,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凭借东方的镜头捕捉“西方”,在诸如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宗教信仰与文化方面引入西方元素,最终体现出东方独有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魅力,即在情节上深入复杂,凸显中国人的思维;在人物塑造上更注重内心变化的阐释;而在信仰上对西方宗教报以质疑的态度。归根结底,这些皆体现出现代电影人的敏锐的意识,大胆的魄力同时,也彰显他们独立的意识,渴望自我言说来表现中国电影的魅力。

  二、《夜宴》的移花接木――中国版的《哈姆莱特》情结由冯小刚执导的《夜宴》(以下简称《夜》)于2006年9月15日在北京首映之始,便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