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文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18-02-27 MBA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词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以下是一篇关于当代中国文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的MBA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文摘要:当代中国文明协调发展问题就是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不相冲突和相互促进。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合理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又互为条件的,必须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是基本保证,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载体。而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进一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结构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组成部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人类文明也应该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是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三个有机部分,缺少其中任何一种,社会文明都是不完整的,三个文明只有协调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才能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促进社会整体运行机制的助力器。而协调发展就是指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共同发展、不相冲突,并且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所说的文明协调发展是要立足当今的时代特点和国际国内现实情况,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保证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促进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但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制约、彼此抗衡、相互促进,尽量避免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当三者之间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不和谐、不完满状态时,能适时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减小冲突的扩大化,使三者之间的矛盾尽量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方力量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文明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

  1.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人们必须首先解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产及生活活动,才能进行相应的政治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物质文明属于社会生产力的范畴,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则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又通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就没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

  2.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在于其性质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决定了其精神文明是以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导向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状态,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下的物质文明是以“共同富裕”为宗旨,是全社会共同发展为目标,是以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指归。这就有利于克服社会分配的不公平显现,使社会各阶层人民达到总体平衡状态,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扩大化。由此可见,政治文明可以保障物质文明的正确方向与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3.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中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在智力和知识方面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引导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社会前进的源头和保障,而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地精神支持。三者和谐共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又彼此促进。从而保证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如何有效推动文明协调发展  

关于当代中国文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