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时间:2022-08-16 16:52:27 MBA论文 我要投稿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精选8篇)

  一个企业要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就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植根于企业自己土壤中的企业文化,才具有企业特色,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1

  摘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使命、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美学和管理宗旨等,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是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许多企业都在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并期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质的变化,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现代化管理 理念

  由于对企业文化本身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把握不准主次、表象与内涵,把文体活动不断、标语宣传栏随处可见、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人人会念等等同于企业文化的全部,认为搞好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就搞好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就没有问题了。但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是这些,她还包涵着更多的内涵。

  “企业文化”与“饮食文化”、“服装文化”不同,企业文化是“企业”与“文化”融合起来的,而不是偏重任何一方。“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时,向自然求索,同社会交往中所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事方式、道德准则等,其核心是价值观。表面上看,“企业文化”似乎是不可捉摸的。但实际上,“企业文化”借助一定的载体,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体会的。她可以通过企业的活动、组织、制度、信念、价值取向,及企业职工行为、产品、厂容厂貌及企业团结拼博等气氛上体现出来。

  既然企业文化是可知的,可意识的,可以通过外显的或内隐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借助哪些载体来建设“企业文化”呢?简单的说,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企业的“内层文化”——价值观

  内层文化指处于深层状态的文化,其特点是内隐的,即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不论企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的企业文化是基本不变的,或者说,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不变的。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的成功源于员工对组织价值的确认、信奉和实践。

  一个企业要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就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植根于企业自己土壤中的“企业文化”,才具有企业特色,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企业价值观应是宽厚的,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和谐进行的;同时,企业价值观还应该具有“敢于奋力拼搏的企业宗旨,厚载万物的为人胸怀, 以厂为家的精神风貌,讲义求利的开拓精神,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讲究诚信的服务思想”等内涵。

  比如,物业公司确立“视业主为亲人”为价值观,为业主提供最优的服务,把业主家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有困难找物业,业主就会愿意聘用。给业主有价值的服务,业主就愿意付钱,物业公司就能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三米之内见微笑”、“与居民零距离”,能进一步融洽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关系。通过“接待居民热心,宣传政策贴心,协调服务尽心,遇到困难关心,化解矛盾知心,美化环境齐心”等六心服务,可以加深与居民的沟通,增进友谊,建立物业公司与居民新的伙伴关系。

  2、企业的幔层文化——组织与制度

  幔层文化主要包括企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激励制度及不成文的常规、性质、传统等。企业的组织与制度体现了企业文化,尤其是管理“文化”。企业不同,组织与制度也具有独特之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织与制度则是“企业文化”的骨架。“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的组织与制度这种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企业独特的管理特色呈现在人们面前,显示出企业特有的风格,而且企业特有的组织与制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升级的过程。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重视经营而轻视管理,中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很多企业家还无法娴熟运用文化进行管理。这是导致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绝非一套空洞的说辞,企业文化是和战略、人力资源、组织、流程等紧密结合的,如果企业的制度管理、规则建设等方面存在欠缺,企业文化就会因缺乏附着物而无法发挥效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落实到制度、规则和组织中去。如果没有后者的支撑,企业文化只是空中楼阁。

  企业在建立自己的组织制度时,首先要制定岗位责任制等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并完善一套自己的科学管理制度,如服务行业要制定“服务标准及实施细则”、“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行为准则”、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保证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管理机制有效运行。

  其次,要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这就要求每当企业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应及时向员工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充分挖掘员工队伍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定期向干部职工通报公司阶段经营业绩和企业发展规划、目标,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运行状况,以此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让大家看到企业的希望。第三,要建立激励机制,用利益回报员工。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激发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分配激励、竞争激励等,比如,企业出台了多元开发奖励制度,规定只要形成利润,就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这样就能形成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员工的良性循环,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

  3、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面貌与行为

  表层文化的特点是表露在企业、职工、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如企业面貌与行为,员工的说法与见解,企业团结、拼搏的气氛。

  企业文化中的表层文化是最直接体现企业文化的,企业员工的行为举止,企业礼仪,企业生产服务新产品的优劣,企业外交活动,厂容厂貌,文体活动,企业的标识及企业中的气氛,都明白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直接的让人们感受“企业文化”价值的高与低、优与劣。因此,要强调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是一面镜子、一种标识、一个品牌,既能承载作为个体的诚实信用,向上的特征,也能代表企业的风貌与精神,代表企业的文化属性。如在员工形象方面,可以统一服装,统一胸卡,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歌咏会、技术竞赛等活动,树立员工和谐团结、蓬勃向上的形象。

  在经营服务形象方面,可以统一使用企业标识,统一承诺并兑现,统一业务流程,服务流程标准化,微笑服务,规范服务等,以树立诚实经营、用心服务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以各种活动为舞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随时寻找并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如庆祝、奖励和表彰员工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可通过组织员工健身、娱乐、联欢等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消除冲突,加强团结,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以上所述“企业文化”三个层次关系紧密,内层文化是灵魂,幔层文化是基础,表层文化是关键。三个层次缺一不少,密不可分,丢掉哪一个层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不完善的。因此,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建设好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产业,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就会深入到企业每个人的意识中,使企业中的员工形成共同意识,为企业发展而自觉的奉献。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2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建设好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民族性和 时代 性的融合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基础上,吸收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包涵着丰富的、具有 规律 性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 经济 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显示出突出的 中国 特色,即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我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指我国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物质、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是包括风俗、习惯、心理、道德、宗教、 哲学 、文学、 艺术 等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兵家和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 理论 所倡导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管理原则是相符的。儒家尊仁德,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同现代企业 发展 的精神是吻合的,可以指导企业家和从业人员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凝聚企业的向心力。随着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历史 需要并将造就一批具有“国士”之风的现代企业家。现代管 理学 之父德鲁克先生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 研究 会的开幕词中说,“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培育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就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吸收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从六方面建设我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我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突出表现。

  树立合作竞争的“双赢”竞争理念。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即合作竞争,实现“双赢”。“双赢”模式是我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我国现代企业要继承和发展我国“和”文化,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双赢”的竞争理念。

  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素来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宝贵箴言,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秉承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任经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培育我国现代企业精神,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人诚实守信的传统,把诚信作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

  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和团体主义精神。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勤劳敬业精神、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创造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发挥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

  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要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把发展现代企业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

  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经济意识。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 学习 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现代文明的成果。企业文化本身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管理新潮,是一种新的管理 科学 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成为培育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西方现代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人本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和最重要的基本观念,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和保障。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西方企业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要将其“本土化”。同时,西方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有特色,如美国企业重视的是创新精神,日本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个人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而团队精神是企业作为有效率的科层组织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综采众家之长,把个人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组合和文化重构的创造性过程。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在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的 问题 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以取长补短。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弥补我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基本价值和思想观念。我国传统的等级制度、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倾向和论资排辈的思想 影响 了人才的成长;法治精神的缺乏和对言传身教的重视给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带来难题;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组织的内耗;求稳怕乱的思想影响了企业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的发挥;片面的群体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淡化了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要强调法治精神,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人治”轻“法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依法治企”、“加强制度建设”,追求科学管理,这必然要求企业要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转变。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强调“法治”,并不是否认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知识经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是处理好“人治”和“法治”、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我国要实现 现代 化,要跟上全球化的步伐,首先就需要在思想文化上“补课”,必须接受那些全人类共同的和现代化最需要的基本价值,补上自己的文化传统中“缺失”的部分。所以我国文化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 问题 ,一方面是积极有效地接受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让自己的思想文化观念体系更适合现代化 发展 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继承、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只有将西方 科学 管理 理论 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 培育我国现代 企业 精神,这才是我国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共性与个性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是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体现个性特征。企业对自身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与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根本。认清共性,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找准了立身发展的根本,而认清个性,就是找准了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之路。企业文化的共性 内容 应包括企业的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环境标识等。

  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 时代 发展的要求,顺应 历史 发展的潮流,能较好地反映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应当体现共同理想、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责任感以及服务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要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这是共性的东西。但由于企业行业不同,或同一行业所处地方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不同、体制模式不同、员工素质不同、承担的社会职能不同、规模大小以及追求的企业目标不同,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也有不同。

  目前 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缺乏鲜明的个性。许多企业文化存在口号式、公式化、雷同化、概念化现象,缺乏鲜明的个性,不能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过于抽象,使人不知如何操作。

  目前我国企业的理念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组词语,如“求实、奋斗、团结、创新、拼搏”等,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 工业 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是使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不能反映不同行业的独特传统、独特风格和独特追求,给人留下千篇一律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构不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个性化原则,要有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精神的生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拥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很难凝聚职工并焕发职工斗志的。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要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在表达上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例如, 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杭州胡庆余堂的“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的“聚五羊灵气,取本田精髓,创世界一流”的企业精神,使企业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既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 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企业精神就独具强烈的个性色彩,如硅谷精神:“容忍失败,鼓励成功”;松下精神:“把干毛巾再拧出一把水”,不但有特色,而且语言十分形象生动,让人过目不忘;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因为有不少发明创造而蜚声世界,它的管理之道是“无为而治”四个字,真正体现了高 科技 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色,因为真正的科技发明什么时候出现是很难预定的,“无为而治”反映了宽松自由的 研究 氛围,比较符合科学研究的特点;IBM的文化则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

  总之,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又细致的建设工程,要循序而进,因势利导,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可能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要急于求成地提出口号化、雷同化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现代文明成果和个性特征。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3

  [摘要]

  随着现代企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其传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研究领域内部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依据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构成要素,详细论述了现代企业文化传播的对内传播模式和对外传播模式,希望能够对现代企业文化传播的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现代企业文化传播模式

  现代企业文化是在经济活动组织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意识形态,是一个企业共同信仰的价值观,包括信念、符号、仪式等方面,在不同的企业历史时间有着不同的特征,既有时代的气息,又有历史的特色。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或者进一步说优秀企业的文化无处不在。现代企业文化是促使企业不断进步的充分条件,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度的确立提供智力支持和道德基础,密切员工与企业、工作之间的关系,达到三方的和谐统一。传播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利用符号系统向其他人或者团体传递信息的一个过程,传播在历史上要先于文化产生,传播是文化最基本的属性。现代企业文化传播大多是应用领域内的传播,是现代企业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向内部员工和外部社会宣传自己的过程。现代企业文化有一般文化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播个性。

  一、现代企业文化传播构成

  现代企业文化传播构成要素包括:文化传播的主体、客体——人;文化信息本身;传播媒介;噪音;传播环境;信息反馈;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企业文化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要素是人,既包括信息的发送者也包括信息的接收者。发送者是企业中组织化的部分,接收者通常是企业中的个体成员,是一个具有某种普遍性质的群体。在现代企业文化传播实践活动中,企业员工既是文化的发起者、传播者,又是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的被动接收者、反映者。德博拉·坦嫩的《那不是我的本意》中:“传播是一个持续流,每个人都同时是被动反应者和主动者,主动者和被动反映者。”其次,现代企业文化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文化信息本身,传播的信息等于信息包含的意义加上承载这种意义的符号就形成了信息本身。其中的意义指的是人们对于自然事物或者是社会事物的认知状况,是人类赋予对象事物的一些象征性东西。符号就是信息内容所借助的外在形式或者载体,是传播信息和表达信息时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现代企业要将文化信息编码成为语言、图像、文字等一系列符号,接受者要对这些符号进行翻译和解读,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意义。其中信息时传播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关键性作用在于把精神意义从一个集体传递到另一个集体。另外,由于传播主体和客体自身条件的千差万别,所以符号表征出来的意义与传播主体所要表达的本意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情况在传播活动中经常遇见。

  第三,现代企业文化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媒介是文化信息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又称传播渠道或交流工具,是将传播活动中的传播主客体连接起来的纽带和桥梁。社会系统、表达工具,以及先进技术为基础的表现形式等都属于传播媒介。这些媒介都属于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政策、法律以及风俗习惯的制约和规范。

  第四,现代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不和谐表现因素——噪音。噪音信息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或者阻碍正确的文化信息的传播以及被接受的一些列事物的总称。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噪音可能是企业内部的原因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其中内部的噪音可能由于传播者自身的要求、智力、潜能等因素,外部的噪音可以归结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情景差异。

  第五,现代企业文化传播因素还包括传播情景。情景指的是对现代企业文化传播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综合,主要是具体的文化传播活动进行时的场景:传播时间、传播地点、接受对象构成、以及其他外在条件。广义上的传播情景还有传播主体和客体所处的社会群体、组织机构状况、语言文化习惯、信仰风俗宗教等比较广阔的范围。

  第六,现代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指的是接受者对接收到的文化信息作出的反应或者回应,是伴随着对文化信息符号的解读进行的第二次文化信息符号化行为,是接受客体对文化传播活动的反作用。在传播活动中,信息接收者的反映就是对文化传播的及时反馈,积极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传播行为的发生、发展,消极的反馈则是抑制或者阻碍文化传播行为的进行,也可以起到矫正文化信息的作用。因此,信息反馈可以用来指导企业自身行为表现,例如制度规范的调整、人员的合理配置等。

  最后,现代企业文化传播活动的开展必然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就是传播活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传播效果按照影响的程度可以分为认知层面、态度层面和行为层面,是一个完整的传播效果形成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传播活动本身总是有着某种影响力存在的,由于传播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传播主客体的巨大差异性,这种影响总是随着传播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变化,这种影响的变化可能是意识的变化、行为的变化或者是认知的变化。

  二、现代企业文化传播的模式

  在现代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根据接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对内传播、对外传播两种传播模式。

  1.现代企业文化的对内传播

  现代企业文化的对内传播是企业本身把自己秉承的优秀精神价值向内部员工进行传播,促使员工对自身所在企业的文化产生认同,从而适应企业生活环境、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企业的价值评价,并形成一套规范的行为模式,在长期的企业生活中内化成为员工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文化态度。真正成为企业内部的一员,符合企业的长远愿景规定以及价值体系标准。现代企业文化传播要想打造优秀的文化氛围,必须再企业内部进行有意识的文化传播,这种传播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企业中已经成熟的优秀行为模式,包含三个层面: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这三个行为层是现代企业的精神文化符号表现层。而接受者隐性的心理模式即是员工的文化内化,是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显在的文化行为模式传播是基础传播,只有内化程度的高度进行才是现代企业文化传播的真正目的所在。现代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指企业借助社会主流媒介、专业报刊、网络广告等来宣传自身的文化特色,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任何企业都致力于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求得良好的发展,在社会中形成完美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与好评,从而取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现代企业文化对内传播中,领导者以及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可以是或者说应该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作为企业的一员,基于感情的需要的自身环境的安全考虑,他们都乐于广泛地接收企业文化信息,也倾向于接收并传递和自身环境息息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这些就是企业要传播的重点文化信息,把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评价、企业意识形态都融入这些符号表征中,传递给企业内部的员工。这种文化内部传播最好借助于企业内刊,企业内刊大多以展示企业面貌和员工精神状态为主,表扬模范工作人物,批评不良工作行为;向员工提供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技术;提倡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传播和生活报道。

  现代企业文化对内传播过程中,员工对于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化是指员工自身构建一种稳定的隐性心理模式,最后形成员工的自身人格。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内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待不同的环境有着充足的行为反映和心理反映,并把这些反映形成自身的习惯;二是对待新环境,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学习,并把这种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习惯;三是对待新环境,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积极应对,并把这种反应上升为习惯。企业员工的内化行为产生可以分为进行中的反应和既成反应,那些在新情景以及不熟悉的环境中发生的行为是“进行中的反应”,这些行为具有强烈的动荡性和不确定性,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性和组织性。而企业精神文化价值的确定是由熟悉的情景中产生的既成反应,这些行为具有稳定的模式性和组织性。

  2.现代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

  现代企业文化对外传播主要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目标,包括产品形象、销售服务形象和公共关系形象等。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有的不论借助媒体与否,用语言的、非语言的符号向企业以外的大众传播企业文化的主体,包括领导者和普通员工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都肩负着传播企业文化的使命,“员工是现代企业文化传播的第一媒介”。从传播媒介来看,大众媒介是现代企业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从传播的历时角度来看,现代企业文化传播的目标是树立现代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认可,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从共时的角度来来,现代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同竞争对手进行实力比拼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的文化传播可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企业内在地位,获得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

  三、结语

  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全面提升其在社会竞争中的价值地位,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能够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并且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4

  “执行力文化是要求员工执行指令不走样;创业文化要求你以创业成果为立身发展之本,没有成果就不应该在这里存在。”

  现在的海尔,没有层级,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大家都围着用户转。员工以前要听从上级指挥,现在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必须变成创业者、创客,这些创客组成小微创业企业,创客和小微主共同创造用户、市场。不过,小微主不是由企业任命的,而是创客共同选举的。创客和小微主间可以互选,如果小微主做了一段时间被小微成员的创客认为不称职,可以选掉。实际上,海尔的小微主经常被选掉的。最重要的是,不局限于内部员工,还可以引进外部的资源。这些小微加上社会的资源,就变成了一个生态圈,共同去创造不同的市场,这就会形成有很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对着不同的市场,对着不同的用户。

  我经常引用《维基经济学》作者唐?泰普斯科特先生的两句话,“世界就是你的研发部”、“要么协作,要么消失”。

  我把前一句话延伸了一下,“世界就是你的人力资源部”,全世界的人力资源都可为我所用。例如,海尔有几个员工在网上发现,有一些女性说怀孕之后看电视比较困难,希望躺在床上看。于是,这几个人就搞了一个家用投影仪。他们没有自己的研发部:研发资源是美国硅谷的,主要的核心零部件来自美国德州仪器,生产在武汉光谷。后一句话对传统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过去企业一定是与上下游之间进行博弈的,供应方、营销商等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在企业员工要和用户一起共同创造需求,要各方的利益都最大化。

  海尔从转型开始到现在,为什么用的时间比较长?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上万名中间管理层一定要转变为创业者,否则就要离开。这里所说的“中间管理层”,是指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那一道隔热墙,这些人不一定有什么职位,但所有外面来的资源都要经过他们。比如,供应商要到海尔来必须经过他们,这就衍生出很多的问题;现在,所有的供应商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进入。只有这样,网络才可以整合到最好的资源。

  企业文化也要从执行力文化转变成创业文化。这两种文化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执行力文化是要求员工执行指令不走样,今天要求你做好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哪怕下了班干到晚上十一点也要完成。过去都是把坚定不移执行公司指令的人树为公司标兵。但是,创业文化要求你以创业成果为立身发展之本,没有成果就不应该在这里存在。成果大可以分享大,小分享的就少。

  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人让?梯若尔在《公司金融理论》一书中指出,有两种减轻内部人风险的办法:一是基于经理绩效的激励机制;二是股东可实行监督,对企业很重要。这两者加起来就是西方社会所谓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股东给代理人、经理人期权,经理人给股东利润。但是,这种办法只针对少数人,主要是管理者,而海尔现在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创业者,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市场、用户。而且,委托―代理理论是要控制经营风险,我们不是要控制风险,而是要使企业充满活力。这样才可以做到德鲁克所说的“每个人成为自己的 CEO”。当然,我们也面临着文化上的挑战,要改变一个观念,要从“只要听领导的就行了”变成“听用户的,用户就是我的领导”。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和挑战就是三条:第一,零距离,信息零距离;第二,去中心化,互联网上所有的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是发布者、评论者,符合用户要求、需求的就可以购买;第三,分布式,资源都是分布的。

  现在,海尔面临最重要一个挑战就是去中心化的问题:怎么样满足每个人都是中心?怎么样把组织从原来紧耦合变成松耦合?就像抓一把沙子,越攥紧拳头可能抓住的沙子很少,手掌铺开放的沙子反而更多。我们要把企业铺开,打造成创业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创业,海尔会得到的更多。而紧耦合结构像一部精密机器一样,所有的齿轮都在高速运转,但每一个齿轮都没有主动性,一旦外界发生变化可能就会轰然倒塌。柯达是全世界胶卷界老大,但在数码时代轰然倒塌,因为它是一个紧耦合的结构;它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没有做下去,现在设想如果是松耦合结构,可以切出一块业务持续做数码相机,可能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5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若要保持良好的持续的发展势头,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支撑。而要建设好现代企业文化,除了要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外,还需要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分析。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成分,以达到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效的整合。论述了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义利并重等优秀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义利并重

  0、引言

  俗话说,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生产力。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动力,是生产进一步发展,使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保证。当前,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都大力加强企业文化以及形象的建设,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实践证明,文化力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我国企业应该加大吸收国外文化以及本国优秀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文化。

  尽最大努力改造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环境,完善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利用文化的作用力和推动力,将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及规范功能,使之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服务。

  企业文化是“产业史上的完善革

  命”。现代企业的领先地位不仅要体现在先进的机器设备、发达的科学技术等物质及经济因素上,更是体现在心理状态、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企业文化的大胆构建和创造上。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文化将成为21世纪企业界的灵感妙药。

  由此可见,离开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哲学信仰,离开了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是不会成功的。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够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1、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的关系企业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企业价值观为实质,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精神现象、规章制度的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经济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其历史渊源久远。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才在日美两国企业管理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将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主题上升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他们认为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它又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与其他文化相似,同样具有继承性、个异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民族性。每一种科学理论都具有继承性,作为管理历史的延续和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它不仅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吸纳了外国文化的积极成分。因此企业文化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还是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2、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2.1仁爱思想与“以和为贵”的企业文化

  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即以和为贵,比较注重和谐统一,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更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主要侧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是调解和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有效的儒家伦理之一。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儒家认为只有以爱人为出发点,才能够达到人恒爱之的境界。在个人修养上,要讲礼貌,恪守信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诚实诚恳,在为人处事上,要讲礼仪和礼节。孟子提倡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和儒家的贵和伦理道德思想“礼之用,和为贵”是一致的。同时,荀子也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中矛盾的消除是用巨大作用的。同时,以和为贵的思想也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此,以和为贵表面是指和气生财,实质上,是指群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力求为企业的商业活动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若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要重视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其次,企业要重视与同行、竞争对手、顾客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和谐。

  2.2“民为邦本”的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要从“民为邦本”的思想中学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提出了民为帮本的思想,当时就已经有把民意当成天意的思想。

  总的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可以理解为“民众是国家的主体,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应重视民众,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心向背决定了国家的盛衰存亡”。正如孟子所说的“得乎丘民而为天子”。通过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可将“民为邦本”的思想观念运用于现代企业中。

  因此,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被看作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的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且尊重人才,尽量满足人才提出的合理要求,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代的企业,如果想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首当其冲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调动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向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2.3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

  “义”与“利”关系的辩论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了,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主张重义轻利的,孟子将义和利对立起来,扬义贬利,这种思想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只讲义不讲利。因此,企业必须正确的看待两者的关系。企业当然应该追求利润,但是必须要以“义”为前提。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要获取“阳光下的利润”,就不能见利忘义或者为利弃义。否则,即使企业在某一次经营中获了小利,企业的形象也会严重受损,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企业必须把对社会的奉献放在第一位,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宁可牺牲自身的利益也要维护国家利益,这就是义。

  3、结语

  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重新创造传统文化,而是要契合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求,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去发掘、继承和发扬传统中的积极、进步的部分,如“义利并重”、“以和为贵”、“以人为本”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表现出时代的精神。总之,现代企业文化要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传统文化,从中获取充足的养分。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6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也积极的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式,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信息化,满足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因为没有注重于信息化相符合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信息化并不是很理想;对此本文就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其定义、作用,以及完善的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给企业的发展,不断的注入新活力,促进经济利益的发展;同时它与企业信息化同样重要,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定义概述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定义

  计算机信息管理,涉及到计算机、经济管理学科内容,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能够培养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专业技能,使其成为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秀人才,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定义

  企业按照指定目的,将其社会群体进行集合,从而达到企业运作的标准;同时此集合体,必须具备相同的目标、追求、行为准则,以及配套的机构、制度;而。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相同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使其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员工行为的规范,并具备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它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主要体现在物质层、制度层以及精神层,为其战略管理,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基础。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一)影响

  1.达成精细化的管理。

  企业采用ERP系统,实现对其物料、工作中心、业务、员工、部门的精细化管理,逐渐的形成精益求精的发展思想,同时对其物料清单、工艺中心、流程、库存的数据输入,精确度必须在98%标准以上,同时数据的不合理,也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混乱。我国企业的管理,更注重人性管理,加强人际关系的处理,使其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对此管理工作,易出现形式化,使其精细化管理达不到精细化,对此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实现理性管理,保证数据输入的精确,从而更好的实现成本控制,实现信息系统化,所要求的精细化管理。

  2.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

  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员工提供相当准确的信息,使其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对此运功在提供精确数据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复杂,一旦出现问题,不但影响信息系统的运行,降低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

  3.增加团队协作意识。

  以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的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使其团队组织之间存在服务、支持的关系,共同坚持利益为主的原则,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逐渐的提升,使其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4.增强革新发展。

  信息系统需要敢于革新的企业文化基础,使其企业以往的工作性质,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得到人性化、完善、科学的调整和分配,从而更好的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完善。对此就需要员工,具有不断革新的精神,打破以往的工作观念、思想,使其工作流程逐渐的向着计算机化发展,更好的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

  5.更注重客户的需求。

  企业文化中,以客户为主的观念意识强烈,企业会充分的挖掘客户的希求面并以此为服务的目标导向,为其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服务,加强销售全过程的服务,增加与客户的互动,以及满意度;其中信息系统的管理开发,应当不断的根据企业文化氛围进行调整,使其促进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6.市场的快速占据。

  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更注重建立快速响应的弹性文化,灵活且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更容易在机遇中发展,同时也能够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及时的相应;迅速获得客户服务需求,采取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的速度,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发展潜力,占据市场份额。

  (二)两者关系

  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所形成的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管理自身就是文化;因为任何管理体系、理论、方法的形成和应用,都需要在指定的文化背景中发展。管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管理社会职能,跟着于文化、社会、价值观、习惯、信念中,从而更好的达成生产目标。企业文化是管理手段;企业文化,是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而实现自身作用的。对此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发展、依存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样的重要,对此就要合理的处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论关系,科学的运用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化,这两个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手段,从而更好的促进现代企业的经济利益发展。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7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其次,港口企业要加大对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以生动的事实感染人、打动人,给港口企业赋予浓厚的知识和文化含义,更加提升和丰满港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进而使港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港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和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广大员工对现代物流、港口运营管理、生产安全知识、工艺流程以及装卸机械常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员工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激发广大员工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文明健康的环境,培养港口企业员工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保证。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 篇8

  摘要

  构建心理契约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契约的构建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构建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的态度行为也产生着作用力。介绍了心理契约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契约构建措施。

  关键词

  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1、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已经从以前过分注重正式的组织及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硬性管理思想,发展到如今重视人的情感、人的需求的情感性管理思想,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坚持推崇人、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主导理念。随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又发现心理契约的构建深受着企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已构建的心理契约又对企业员工的态度、行为产生着作用力。因此,研究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契约构建,对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心理契约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心理契约是指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这些期望可能是经济期望,也可能是心理期望,其中的心理期望便是心理契约;它是组织中没有成文的契约,是雇主及雇员关系中的组织与雇员事先约定好的、内隐的(没有形成条文,甚至没有说出来的),各自对对方怀有的种种期望,是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付出什么、同时又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雇佣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每个员工内心深处,对自己应该为组织付出什么、付出多少,组织相应给自己回报什么、回报多少等都有着明确的认识及期望。这种认识期望是主观的、内隐的,它虽然并不反映在正式契约中,但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它的真实存在,并将其纳入管理之内,这就是基于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以全体员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系统的、完善的、适应性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经营理念为目标,使企业对外增强竞争力和适应力,对内增强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强调在全体员工中达成共识,而且是员工所共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较之成文的制度、守则等硬性约束,企业文化的力量更加巨大,具有更强的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员工在硬性的约束和强制下,通常会有抵抗情绪,可能只达到制度的最低标准,但在正确的文化引导下,员工会产生自觉行为,可以使人不断向最高标准迈进。

  3、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心理契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员工的心理契约是员工个体持有的价值观念,是其对企业的主观期望。员工的心理契约会以其具体行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展示出来。而企业文化最终也会外化表现为员工的具体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员工的行为能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员工行为影响企业生产、影响企业业绩,行为在前、业绩在后。可以说,员工心理契约内含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是否一致,直接决定着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接纳程度。如果二者相距不大,或者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企业通过恰当的管理与引导,是可以同化这部分员工的;但如果二者差距太大,不可调和,结果只能是分道扬镶。因此,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会更加中意于那些价值观与企业的希望相一致的应聘者。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影响着心理契约的形成。心理契约的形成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及相应工作行为四方面的循环决定的,即企业在激励员工过程中,以满足员工一定的需求为前提,员工则依据企业对自己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来确定其对企业的关系定位,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同时,企业也会因此在激励措施上有更恰当的灵活性,以更好满足员工的需求。虽然心理契约是员工个人主观产生的,但通过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制度的作用,往往可以促使员工产生与企业文化要求相一致的心理契约,实现将员工的个性最终变成企业的共性。当这种具有共性的心理契约建立起来时,由于对企业理念的认同,员工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行为趋同性,最终达成个体价值与企业价值完美的和谐统一。

  4、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契约构建措施

  构建良好心理契约除了遵循人性的假设外,还应从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及企业与员工日常工作及人际关系建设每一环节中,时时事事都要注重建设企业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心理期望,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

  4.1 充分认识和遵循人性的假设

  对人性的假设是对人的需要认识的基础。一般地,人的需要有物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心理活动的复杂性,除了上述的显形需要外,还有潜在的心理需要、精神需求。人的需要除了以功利为目的以外,还要受到伦理道德、正义感、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等的约束。因此,对人的需要认识不可简单划一。人的未满足的需要,在适当时候会触发某种动机,进而引起决策和行为的发生、减弱或加强。动机提供了人的行为的动力,包含信念、期望、价值观等内容,信念和期望是支撑人的行为的基础。动机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它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管理理论普遍认为,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对企业员工的决策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可以转化为员工行动的内在动力,使员工的行动在外部激励的推动下转变为自觉行动。

  4.2 在企业与人才间的双选洽谈中不夸大自己的形象

  招聘过程是员工与组织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也是心理契约建立的最初环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招聘是企业得到理想员工的有效途径。这使企业想方设法将自身推销给应聘者,可能会对应聘者做出一些不合实际的承诺,夸大企业或某职位的好处,而隐瞒其不足。另一方面,应聘者想方设法要得到合适职位,往往夸大自己的优点和能耐,而隐瞒自己的缺点。从心理契约的构建来说,这种夸大自己形象的做法未必有好的结果。虽然可能夸大形象促使企业与求职者双方一拍即合,彼此抱有良好的期望,希望自己以后的某些付出能得到对方理想的回报,于是最初的心理契约达成。当员工进入组织后,如果双方都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有较大偏差或相差很远,心理契约开始动摇或重新调整,当出现难以调整的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因此,要构建良好的组织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在招聘时,应对企业和职位的有利方面及不利方面作实事求是的介绍。招聘者应该在招聘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诚实的、实事求是的,这样,可以减少由于相互的夸大形象而产生的双方对对方不切实际的期望,构建起最初的良好心理契约。虽然,夸大形象的做法有时能使企业更快找到员工,或者应聘者更快找到接收单位,但从长远来看,这也给心理契约的冲突留下极大隐患,也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更大的成本。

  4.3 为员工的成长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培训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加强员工职业生涯培训教育,把个人的生涯计划和组织的生涯管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内生涯发展系统以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员工选择一个企业发展,往往是以追求良好的职业发展为目的,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发展,他的选择只会是跳槽、另谋高就,在一个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尤其如此。良好的心理契约的维持,就在于企业对员工这种权利的尊重。一个员工长期在一个公司里工作,他的工种和岗位往往要经历多次调换。为了使职工能够适应多种工作的需要,企业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通过在整个工作中职务轮换的方法,使员工们得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业务,并得以提升,从而扩展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员工培训和生涯设计辅导是加强职工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阻止企业人才外流的好办法。企业要首先为员工创造一个舞台,让员工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又要及时发现与处理员工工作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产生思想问题,进而影响工作的精神状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要善于诱导、及时引导,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找到一条发展道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奉献全部智慧。

  4.4 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以前,许多企业喜欢评劳模、选先进,后来发现很多人其实心理并不想当劳模当先进,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下,劳模、先进就意味着比普通人要做得更好、牺牲得更多、不图回报、只讲奉献。员工经多次对比后,会产生当劳模不划算的认识,甚至连劳模本人都会有这种不公平感,这就形成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基本认识,即劳模先进是表面上风光而已。尽管这种认识是隐蔽的、无形的,但的确存在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使很多企业己认识到这一点,它们通过改变激励措施,力求在组织中建立分配公平感,重新找回了劳模先进的榜样价值。相应的,也重新建立起新的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引导人们思维、行为方式的变化。只有正视到这一点,企业才能建立起更符合员工心理需要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这要求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进行考评。还要求考核者克服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从众心理等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免降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感和忠诚度。考评的结果应及时地反馈给员工,员工对考评结果的关注就好像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关注一样,及时的反馈一方面能让员工心里明白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绩效,同时也能让员工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与努力方向。对考评优秀的员工必须给予及时的奖励,这能让优秀员工明白他的成绩正在被组织赏识,从而会促使他进一步努力。

  4.5 心理契约的构建需要领导者通过不断提高人格魅力来影响员工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平等意识的发展,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现代的管理中越来越重要,这对每一位企业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应具备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等,还必须具备人格魅力,这里的人格魅力,就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够吸引和影响他人的力量,包括品格、能力、知识和情感。品格因素是一种伦理性因素,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和作风等,具备优秀品格的人往往有巨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易使人产生敬爱感。能力因素是一种实践性因素,它是个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内部条件,有才能的人易使人产生敬佩感。知识因素是一种科学性因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精通业务知识、通晓其他相关理论的人,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使人产生信赖感。情感因素是一种精神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情感关系,企业家与部属之间感情融洽、亲密无间,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交流,意见得以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说,优秀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是企业心理契约构建的催化剂。

【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分析】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理念的绿色论文10-04

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完善03-11

浅谈现代科普创作的基本理念论文06-29

企业文化新途径的分析11-12

企业文化激励作用分析08-11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分析11-09

企业文化误区与认知分析11-09

广告与企业文化传播分析09-20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