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0-11-21 08:07:46 财务税收 我要投稿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论文

  一、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困境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论文

  (一)教材或用或舍。教师通常根据所教学生的层次选择相应的教材,但没有一本教材是尽善尽美的。授课教师也知道完全依据某本教材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授课时对教材内容通常有所取舍,或同时使用多本教材。曾经有教师尝试舍弃某本教材,而根据多本教材内容设置自己的讲授大纲,试图集多本教材之精华为课堂教学所用,这也是很多学者所推崇的,但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课程内容整体性较差,学生复习无从下手,考核出现困难等。因此,主讲教材不能舍弃,但如何用,用到何种程度?教材或用或舍的度很难把握。

  (二)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孰为主。本科财务分析课程一方面重视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也重视应用性与实践性。理论讲授对于任何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分析思维方法通常是以理论为基础并受其指导。然而抽象枯燥的理论缺乏直观性会使课程索然无味,因此,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案例教学根据教学所设目标,选取真实案例,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然而课时有限,多些理论讲授固然能完整地把知识介绍给学生,但此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缺乏生气,课程内容缺少应用性及实践性;多些案例教学,可能导致财务分析内容体系交代不够完整或知识脉络不够清晰,而且学生人数越多,案例教学效果越差,因为避免不了有些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偷懒搭便车。两种教学方法应以哪种为主,哪种为辅?需要授课教师对此进行权衡。

  (三)考核方式创新之困。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卷面成绩决定学生考试是否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第一,重结果,轻过程。卷面成绩好只能说明学生期末复习得较好,并不能说明学生对整体知识把握及应用实践能力较强。平时认真的学习、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过程才是学生们最宝贵的经历,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第二,考核内容以偏概全。一张期末试卷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所考内容掌握不好的学生不一定对其他知识掌握的也差。而平时不注意听讲,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的学生也可能通过考试,但并不代表其已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第三,量化分数衡量学习成果不够合理。几分之差可能划分及格与不及格,但分数无法从根本上衡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考虑到传统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财务分析课程出现了一些替代的考核形式,譬如财务分析报告、开卷考试、论文等,但这些考核形式依然存在新的问题:如财务分析报告考核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完成,每位学生的分数如何认定、如何避免搭便车较难把握;如果教学班人数众多,分配小组及小组内工作量是很困难的事;开卷考试无法激励学生对这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复习,基本知识无法通过试卷来考核;再如论文考核,教师无法以低成本判断学生是否抄袭,容易助长学术不端。第四,考核学生越全面,主讲教师工作量越大。如果教学班级较大,全面考核学生势必增加主讲教师的工作量。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能全面衡量学生掌握财务分析课程的`能力?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能在有效考核学生能力的同时避免大量增加主讲教师的工作量?创新财务分析课程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四)教学案例资源难获取。财务分析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有大量的案例作为教学的辅助,然而目前财经类高校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多数出自于教材中的配套习题和案例或是其他相关参考书籍,这些案例资料略显陈旧,与当前的经济环境不完全吻合。虽然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为财务分析课程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案例,教师可以利用每年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为课程服务,但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即上市公司规模庞大、业务复杂,综合分析一家上市公司需要该公司多年大量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料,可能也需要利用到一些复杂的技术手段,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分析起来有些困难,教学效果不一定好。另外,目前大部分财经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库。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案例又从哪儿获取,是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又一困难。

  二、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困境之思考

  (一)根据教学班规模、学时、教师人数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班级的规模,二是主讲财务分析教师的人数,两者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质量、教材使用程度、教学方法的使用。从表1可知,第一,教学班级规模越小、学时越多,教师在上课时对每位学生的掌控能力越强,这样就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来灵活安排课程内容,教材的依赖程度自然会降低,充足的案例会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第二,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学时越少,教师在上课时对每位学生的掌控能力越弱,自行安排课程内容的灵活性越弱,案例教学效果越差,以教材为主的讲授越重要,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主线及整体内容的把握,所以这种情形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财务分析基本知识结构的介绍,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第三,这里的课堂讲授不是没有案例,而是以一个案例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并辅之以小案例,案例教学更重视分专题讨论的形式,如可根据不同财务分析主体分析目的而进行的专题案例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会计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权衡教学趣味性与知识传授完整性两方面后形成的,在保证完成所订立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考核方式取决于教学班规模和主讲教师人数。对于考核方式的选择重点在于平衡全面考核学生与不会给主讲教师带来过大工作量这两个目标。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班级规模越小,授课模式越适合分专题的案例教学。若主讲教师人数充足,每位主讲教师可负责一个专题并进行考核,即分专题考核方式。可供选择的考核方式有分组讨论、专题分析报告、专题阶段性测试、论文、课堂演示等,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出勤、作业等。在期末时进行一次综合考试,目的是考核学生对财务分析整体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可供选择的考核形式有财务分析报告、论文及答辩、传统的期末试卷(闭卷或开卷)等。若主讲教师人数不足,可适当减少专题考核的数量。第二,班级规模越大,主讲教师越少,传统期末试卷考试比重越大,这主要是因为以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必然会大幅度增加主讲教师的工作量。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一些小考核来弥补传统期末试卷考试的不足,譬如阶段性小测试、报告等。通过考虑教学班规模和主讲教师人数来选择考核方式有利于主讲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全方面的考核,同时也能兼顾主讲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使得每位主讲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其工作尽责。这些考核方式的选择不是一味地增加主讲教师的工作量来实现所谓完美的考核,而是更具有贴近现实的可行性。

  (三)教学案例选择与获取途径的优化之思考。经过多年的财务分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该课程涉及的教学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贯穿讲授始终的大案例、用于专题分析的案例、辅助用的小案例。第一,财务分析课程讲授最好以一典型案例为主线,把课程所涉及的绝大部分知识点都囊括在此案例中。这种案例可以采用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选择标准为:国内知名企业、早已上市、业绩优良、处于成熟期。其原因是这类企业广受关注,既有历史资料,又有同行业资料,有利于纵向横向分析。在行业分析时要注意该企业若是跨行业企业,需要把各行业分离后进行比较。第二,用于专题分析的案例注重从分析主体与分析目的出发,可选取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或其他非上市公司,选择该公司某一事件资料或不同主体对该公司某一方面的主流观点及相关背景资料作为专题分析的案例基础。第三,辅助用的小案例主要用于前两种案例的补充,这种案例资料来源于历年著名公司的经典案例或近期热点公司事件。利用这些小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深入调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强化,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财务分析课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