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创新模式论文

时间:2020-06-21 16:29:57 工商管理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创新模式论文

  1研究背景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创新模式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内应用技术大学战略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平台、资源更加丰富的实践育人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容。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无论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都迫切要求教学工作者去探索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问题更加艰难。2012年教育部通过分析发现,毕业生最难就业的院校中,多是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高校,有640多所,占全国本科高等学校的55%左右。地方应用型本科大部分都开设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毕业人数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一般占当年在校本科生毕业人数的16%左右,数量十分庞大,就业压力巨大,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也与实践创新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有关。从社会需求上看,社会更需要应用技术人才,而不是科学研究型人才,这已经被欧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所证实。为了扭转困局,2013年6月28日,在教育部推动下,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在天津成立。联盟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6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进行先行探索。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特质在于其技术应用性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我国的教育实践领域“新生事物”的应用技术大学的背景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创新教育改革显得更加迫切。从我国目前的实践情况看,应用技术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存在“三个少”:一是国内应用技术型高校少。在我国的教育实践领域,应用技术大学尚属“新生事物”。比如,一些大学虽然名称带有“技术大学”、“技术学院”,但没有真正深入开展高等技术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工作;而有些大学也称“技术大学”,但不一定是应用型高校。二是专门研究少。从目前开展的研究情况看,研究理工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多,而研究工商管理类尤其是理工高校中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式改革的少。三是可操作性的方案少。从目前的研究看,研究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证对比研究。应用技术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平台的构建问题,包括为什么建、如何建、建成什么、建成之后如何管等综合问题,实际是要尝试解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有效性、培养手段的综合性问题。为解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度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

  2研究基础与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领域,应用技术大学尚属“新生事物”。但在我国教育学术领域,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却不是新事物。其中最多的是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以此类型高校作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典范来参照、学习。重庆科技学院为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正在全力推进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近三年的摸索整理,进行了系统化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创新教育模式模式。同时也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证研究实验基础。整体研究思路为从四个角度进行总体研究,即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企业、理论-实践、机制-环境四个维度考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再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的思考如何合理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多维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技术路线为“从文献调研———社会实际调研———理论分析———提出方案———进行试点———查看效果——改进方案”其核心要素在于在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如何通过实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问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①问卷调查法。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重庆市合作企业的相关人员、部分本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重庆地区企业对实践技能要求,预测、明晰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给对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目前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②个案研究法。在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里面,随机选择若干班级作为试点。通过试点与非试点班级之间的比较,对相关的研究假设、方案设想等进行实证对比研究,以进一步掌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规律。

  3应用技术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应用技术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主要内容包括:①师生维度。老师和学生是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中的两大主体。如何实现师生良好互动,基于问题导向(PBL)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典型案例是学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自主开发了《企业绿色管理》MOOC课程,通过试点班的应用,教与学双方都把时间投入到了最有价值的方面,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开发出了基于SPOC的四阶段九环节的.校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②校企维度。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双导师制度,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管理人才。例如物流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学院就安排专业课教师担任专业导师,在大学二年级开始配备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实践学习。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组建教学队伍,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学习效果”。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开发和实施《汽车生产物流管理》、《整车物流管理》等8门针对性课程。③理论-实践维度。通过教学改革来拉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来推动教学基本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组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例如为了切实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在课程设计上融入校企“工学交替”的思路,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进行1-2周的专业课程实习。同时,在学生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和大学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安排两个阶段的酒店企业实习。通过专业课程实习和酒店集中实习,形成“工学交替”的格局。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模式,使学生对酒店的认识更加直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加深刻,其理论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应变处理能力等都得到较大的提升。④机制-环境维度。校企共建实验班和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构建战略协作型、紧密合作型和松散型实习就业基地。例如与凯莱酒店集团开展合作,开设“凯莱班”。与北汽集团子公司中都物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开设“中都物流经理班”,与纳德集团投校企双方共建“国际邮轮管理订单班”。通过以上维度的建设,构建出适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军峰,王爱莲.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监督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2):54-58.

  [2]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6):89-92.

  [3]张琦,金玉然,宋伟.“创新创业”引领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14):11-12.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创新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1.工商管理类专业情境教学模式论文

2.改革毕业实习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论文

3.探讨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论文

4.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5.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6.浅议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7.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8.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