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

时间:2020-11-12 12:10:21 工商管理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

  制度对于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天长日久,最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那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怎么与企业文化融合呢?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为使人才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适应,实现校企供求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用企业文化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色,把企业文化的优秀因子植入到校园文化来,使学生在职前就能了解企业文化并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适应企业需求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这也是高职院校实现深度校企融和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高校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创造的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精神状态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实现环境育人的有效载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员工普遍认可的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是企业员工精神风貌、归宿感、凝聚力的体现,是企业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具有许多相同的内涵和外延。就本质而言,两者都是在一定区域内以一种隐性的潜在力量对本质区域个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的。

  然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仍然存在着很多差异,校园文化更类似于一种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生产单位文化。学校比较看重一个人的资历、资格、人际关系,个人追求高学历和高理论水平。在企业里面,往往更关注业绩,业绩是一个人收入、晋升的重要依据,弱化学历、职称,强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有试图模仿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模式的趋势。

  实践证明,脱离了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色,根本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必须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自己的特色培养模式,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个性的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情操的塑造,而这一切都是课堂教育无法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经过渗透、吸收、融合、更新而逐渐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来完成,这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文化特征,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存在很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两种文化都是以打造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为基点,员工和学生同为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中心;其次,两种文化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在企业和学校内部具有规范、凝聚和导向作用。

  第三,两种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的校园文化教育是将来步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是进入企业的前提基础。

  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再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目标。两种文化的相融是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强大助推器。因此,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应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企业文化渗入教学环节还表现在师资培养上,争取优秀企业的智力支持,或聘请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开讲座,或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一线生产、研发等,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有针对性,使职业院校教师更加具有职业意识、企业意识。

  (二)在实践教学中体验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一方面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一方面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而不是学生)去参与企业生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领悟企业文化的直观有效的途径。

  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优秀企业给了学生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仿真或全真的职业环境,创造了一个浓郁、完全的职场氛围。通过在这种模式下的锻炼,学生返校后有意识的将校企文化环境进行对比总结,把他感知并吸收了的`企业文化进一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正。

  (三)在校园硬件环境中植入企业文化。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层面,主要指师生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环境。它包含学校整体布局、学校建筑、形象标志、艺术景点、文化走廊等。

  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时刻提醒学校要以加强与企业联系为办学方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学校可以将本校职业化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融入校园布局和设计中,创建浓厚的企业氛围,比如冠名班教室布置遵照企业标志性识别系统等的规范设计,加强校园建筑物、道路、景观等的专业化命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处处彰显出职业特色、行业特色,努力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四)在社团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

  同时,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技师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入学校,使班级企业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或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等。

  (五)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引入优秀企业制度。制度对于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天长日久,最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

  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除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教职员工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外,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将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高职院校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以及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与路径调整教育论文

2.论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论文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征论文

4.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渗透关系论文

5.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融合

6.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探讨论文

7.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融合运行机制模型建设论文

8.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CIS元素的可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