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论文

时间:2020-08-18 09:58:51 管理学 我要投稿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论文

  摘要:主要阐述《行政管理学》传统教学与考核方式的不足,介绍教学与考核的创新性实践,总结了目前取得的成效并剖析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独立学院精品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与建议。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论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教学;考核

  一、《行政管理学》传统教学与考核方法的缺陷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行政管理学》传统教学与考核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一)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的行政部门、教师、学生三方面的积极配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行政部门往往扮演着监督者与考核者的角色,通过对教师上课进行定期检查,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实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绩效评估,辅之于相应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这种显性的绩效考核标准的压力下,客观上扮演着学生所希望的“讲授者”角色。教师“要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向学生“我要学”的现代大学教学模式转化。其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希望能在求学期间取得较高的学习成绩以促进就业,对教师教学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教师希望加强平时教学以取得较高的学生评教分数。基于交易理论的“双赢”原则,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各自的内在动机使得他们实现一定程度的合作。教师尽量配合学生的心理加大对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考核,学生着重于对重点考核部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心理需求往往催生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流行。这种简单化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学生的就业与长期发展。

  2.学生缺勤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每个班级有60人左右,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师“一对多”的局限性,促使教师通过“抽点”的方式加强考勤。由于每位学生被抽点的几率较低,逃课、迟到的机会成本过低导致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而教师也因为担心对学生过于严苛而影响评教分数,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客观上纵容了学生的逃课行为。

  3.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与主动性不强。目前课堂气氛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学生集体沉默,教师被迫自问自答;二是小部分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教师对积极参与者实行打高分的策略以示鼓励,而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成绩偏低,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使得他们相互之间形成负向的心理博弈,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与嫉妒心理;而过于活跃的学生也因为这种心理压力选择沉默,课堂气氛容易滑向学生集体沉默的状态。

  (二)考核方式的非科学化

  传统的考核内容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0%~40%,包括考勤、课后作业与小组讲演三部分,每项各占一定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80%,主要是通过试题测验来体现。期末考试由于教师有意识地讲解重点与专题复习来降低学生考试难度;而平时成绩的考核效用则因各项考核标准受到限制而大打折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完整考勤的难度系数较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趋于主观化与模糊性;课外作业由于网络的便利,学生对网络资料的简单粘贴与复制来获取高分;小组讲演则会有一系列问题:一是小组内部的过度分工导致教师对小组的集体考核变为对单独个人的考核,团结协作的效应无法实现。本组组员进行明确分工,如某位同学负责某门课程的全部工作,或者各位组员分别负责收集资料、课件制作和小组讲演,这种组合式的专业分工模式,使得原本强调集体精神与合作变为对单独个人某项能力的考核。二是小组之间的差距拉大,助长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小组内部的分工最终以某个单独个人的表现来评判,会增加集体分数因为个人表现或高或低的风险,这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现象助长了学生相互组团的投机性、选择性与差异性,出现了部分小组过强而部分小组过弱苦乐不均的现象。三是小组内部“搭便车”的情况普遍。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提出,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由于小组实行专业分工,10人左右组成的小组无疑会形成部分人过劳而部分人无事可做的现象出现,小组内部的分工不均也会增加小组组员之间的矛盾。

  二、新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探索实践

  新型教学与考核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学习模式,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引导式发问与讲解,辅之以更为具体与科学而的考核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与探究,课堂气氛明显趋向紧张与活跃,目前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制度设计如下:

  (一)平时成绩考核比例的加重

  课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合计为100分。期末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试题注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问题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更多地注重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平时成绩比例的提升,使得平时不认真听讲、缺勤或者不做课后作业的学生很可能本门课程不及格,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平时考核的重要性。

  (二)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协作机制

  新型的教学模式则强调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学习机制,目前每班规模是在60—65人左右,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10—11人,选出本组的组长,负责统筹与协调。小组组长的工作主要有:统计本小组以及各位组员在每次课中回答问题的正确次数,教师根据每组上报数据进行小组排名与打分;组长在学期末提供本小组累计得分,并根据平时课堂记录推选本组的优胜组员。这种累计积分制将小组之间竞争、小组内组员之间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新型考核方式与比例的确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由课堂抢答、小组讲演和课后作业三部分组成。

  1.课堂抢答为30分,2分/次,共分为15次课进行考核。(说明:本课程共有16周的学习时间,除去一次课程复习时间,则共有15周学习时间。)实行累计积分制,学期末则将前15周的得分累计为本组课堂抢答项目的总分。小组的得分即为每位组员这项的得分(组长和优胜组员在本小组得分基础上加10分,总分不超过30分,以示对其工作的鼓励)。由于小组之间实行抢答,每次发言由本小组组长记录本小组回答问题正确的次数,每次课结束后进行排名,前两组作为优胜组,得2分;其他发言组得1分,不发言组为0分。

  2.小组讲演为10分,教师会根据授课内容选择1—2个专题供小组讨论与讲演,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演示,小组的成绩即为每位学员的成绩。排名前两名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其演讲的同学与本组组长会在小组成绩基础上加5分(总分不超过10分),其他组长或组员不予加分。

  3.课后作业总分为10分,每小组组员作业的分数的'平均数则为本小组的得分(进行四舍五入),本小组的得分即为每位同学的得分。排名前两名的优胜小组所有成员在本小组分数上加2分(总分不超过10分)。这种组员与本小组“捆绑式”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增强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团队意识得到提升。

  以本班A小组为例,在课堂抢答环节该组得到25分;小组讲演为6分,排名第二;课后作业本小组平均分为7分,排名第一。由于每项优胜者不能累计加分,假设课堂抢答优胜者与组长、讲演优胜者均不重复(如有课堂抢答优胜者与讲演者重复,则以高分为计),各项得分如下:

  (四)对课堂学习节奏的调整与控制

  1.对考勤问题的针对性措施。由于平时成绩实行小组为单位的考核,本组组员的缺勤直接与本小组考核挂钩。小组成员无故缺勤一次,则本次对本小组实行扣一分,直接影响到本组其他同学的平时成绩。同时,如果一名学生无故缺勤多次,本小组组长可以申请通过本小组民主投票方式决定其是否继续本小组成员资格,以避免其他组员利益受损,这种由学生之间民主决策的方式促使组员无法缺课。同时,组员一旦被“请”出本小组,则该成员称为“自由人”,其平时成绩为零,则直接导致本门课程不及格。这种制度设计对过去经常缺勤的学生是一种非常大的震慑。

  2.对课堂教学进度的调整与引导。小组成员在上课之前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核心知识点实行重点分析,强调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例,实行小组间抢答,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3.对课堂抢答的适度控制。一是在组长与优胜者的得分方面实行适度控制,一方面是不能超过该项上限;另一方面,在小组讲演环节,为了鼓励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原则上不鼓励组长或本学期被评为优胜者的同学讲演,以提供给更多的机会让其他同学发言。如果出现此情况,则不累计加分。二是教师对每一位同学每次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实行适度控制,鼓励每一位同学参与平等竞争。一般每堂课,每位同学不能回答超过三次。如果出现多次回答情况,则不累计加分。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由于小组成员希望本小组和自身能够取得优胜,都会自觉地在上课之前认真地预习与复习,以便能够在课堂上争取积极主动。同时,踊跃发言可以锻炼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更让其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这种良性循环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缺勤的情况得到遏制。目前,每组同学按照横排依次排列,教室的座位设计正好是每排11—12人,这样每组同学的人数相对固定,教师直接通过目测就可以判断哪一组同学缺勤,更是让学生没有缺勤的侥幸心理。学生一方面不想冒险,另一方面,也不想背负影响小组成绩的责任而备受指责。目前,无故缺勤率几乎为零,考勤改革初见成效。

  3.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增强。以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为代表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2)问题的发现者;(3)学生与知识的中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4.考核方式的精准化与科学化。通过课堂抢答、小组讲演以及课后作业等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公开化、透明化、公平化与科学化的定量考核标准,学生之间的互助共赢意识得到加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自我懒散心理与相互之间的负面博弈心理都得到一定程度地解除,团队的协同效应得以发挥。

  四、不足之处

  任何一项制度设计都打上了人为的烙印,有待于逐步完善与发展。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难免会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改革。具体表现如下:

  (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化要求

  现在课堂考核模式主要是通过口头抢答来体现,仍然无法调动那些性格内向、习惯沉默的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他们希望本组其他组员踊跃表现以提高个人成绩的“搭便车”的心理依然存在。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和有失公允,教师提问次数的有限性与竞争的激烈性都会导致部分同学无法回答问题,而沉默者并不一定没有思考。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二)教学方式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主观条件方面,主要涉及到教师对问题难度的把握以及学生对上课的积极配合。教师对问题的难度与深度要加以把握,如果问题太简单会导致同学踊跃抢答,太难却无人回答的不均衡状态,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与学习气氛;而学生对上课的积极配合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的营造与改革的成效。如果在上课前普遍没有预习教材,则导致教师提问题学生都无法回答的冷场局面,很容易回复到教师自问自答的境地。同时,这种实行小组抢答和竞争的学习方式也会增加学生上课的心理负担和投机心理,导致部分同学不太适应而产生抵制或反感情绪;或者演变成学生单纯为寻找或回答问题而看书,而忽略了真正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客观条件方面,这种小组以排或者列为单位的座位设计,还受到班级人数、教学场地等教学条件多方面的限制,如果班级人数过多或者教室过大或座位设置有限,都会导致小组学习无法有序正常开展。

  (三)教师受制于学生评教的压力未解除

  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是着眼于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目前,学院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的集体评教来体现,因此往往以学生的意识与需求为依归的考评方式,没有解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心理压力,如学生因为不适应改革而打分偏低,无疑会影响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学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不足

  学院目前从宏观战略上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给教师很大的教学与研究改革要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学院需要提高对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平衡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奖勤罚懒的执行、对精品课程建设组的教师实行适度的课时奖励、评职称的优待、进修的机会优先等相关辅助性措施都有待完善。

  五、改进方向

  (一)实行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模式

  在课堂参与方面,除了实行口头抢答,教师会结合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将这种书面考核与小组成绩直接挂钩,有利于小组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主客观条件的改进与完善

  主观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沟通,并参考学生的建议对当前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促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方式的改革;客观上,学院教学部门尽量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如对教学设施的配备、教学场地的完善等等,通过周到的教学服务来协助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三)减低教师进行教改的心理压力

  学院目前也进行了部分改革,如加强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在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比例,适度降低学生对教师评教的比例,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积极努力地进行教学改革。

  (四)学院对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改的支持

  目前我院对精品课程建设有专项支持、对推行教研教改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由教师自主决定,进一步放开了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规程,这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权进行改革,通过激励先进教师和树立典型,促进教师集体能量的发挥。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574903.htm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3]http://training.mofcom.gov.cn/jsp/sites/site?action=show&id=21800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论文】相关文章:

1.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论文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论文

3.《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调查与建议》论文

4.基础会计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革新论文

5.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鉴赏模式的运用论文

6.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论文

7.独立学院经济法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8.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