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时间:2021-04-08 15:45:16 教育学 我要投稿

教育学论文参考范文

  教育是是一种教授育人的过程,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论文参考范文

  教育学论文1

  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是湘西地区的一所品牌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设学校等殊荣。是经省教育厅批注的湘西地区唯一的有资质培养幼师人才的学校。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办了近三十年,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课程体系完整,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湘西州的品牌专业,堪称湘西地区幼儿教师的摇篮,为湘西幼教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从业考试门槛的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和个人的体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在压力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发扬成绩、兴利除弊,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学习机制,改善育人环境,改革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缩小幼师毕业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合理,考核评价体系更科学,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现赘述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抓好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多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招生“大户”,学生几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好事,又是难事,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学有成、推得出”的办学宗旨,我校的学前教育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努力抓好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积极扬长避短,抓好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先行,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得先对自己所在专业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多年,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显现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视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普通话等的专业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开放型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课程、教法比较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不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传统模式,这就导致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后劲,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就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素质为手段,在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实施系统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调整了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根据需要增减教学内容,在合理开设文化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能课教学力度。同时,实施分班分组教学,强化专业技能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立业之本。学校根据验收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舞蹈、声乐、试唱、普通话等科目进行了技能考核验收,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课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在搞好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拟订好学期、学年和整个3年时间内系统的见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使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同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改变过去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本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并与所在幼儿园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见习计划,完善教学实习方法,为学生配好实习、见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具体代班时,学生在幼儿园能得到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加快幼师学生下去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经验,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培养复合型幼师专业人才提供了课程保障。

  二、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湖南省卓越学校,学生学习机制的建设也是卓越校建设的内容之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幼教需要,必须使学生具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机制,了解学生怎样学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制,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方法、习惯、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该专业的技能,能否满足今后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坚持创新思维,注意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把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专业教师在学校必须注重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以外,还应尽力为每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具有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育人环境。在专业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班或者各小组组内成员轮流组织参与各种校内外的竞赛和专业技能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歌咏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普通话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比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乐意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在其中起指导的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技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

  考核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诸多方面:文化知识考评、专业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等等。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一个评价,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应用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考评。在上述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做出整体的概括性总结,最后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集中比较、排队、审核,为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依据。被授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一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现代幼教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毕业的综合考评实施灵活的管理体制,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毕业生实行了“四证换一证”制度,即学生必须先获得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成绩合格证、专业技能合格证、职业资格证,然后才能获得毕业证。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该专业的一员青年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积极搞好所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专业的教育改革当中来,当好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排头兵,当好省卓越校的攻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敏.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11).

  [2]刘涛.试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

  [3]王艳.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2015(2).

  [4]田淑英.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教育学效果的'探析[J].中华少年,2016(3).

  教育学论文2

  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职业学校数量日益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给人带来不少担忧。回顾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的发展过程。目前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通过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采用一定的运行机制和标准作用于客体,然后收集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全面评价教学工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工作,最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构系统[1-3]。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形式进行,这种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

  1.1欠缺对体系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诸如体系架构、环节设置、实施部门、评价标准及反馈处理等均需要反复论证,认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大都来源于高等教育,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如果长期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很可能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使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监控和评价效果[4]。

  1.2注重“教”,轻视“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轻视“学”的方面。因此,导致现行教学评价模式的重点就成了评价教师的“教”,评价指标过多地关注了老师教这个过程,即使有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也都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缺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缺少学生对于“学”得的反思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发现创新。这种只追求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作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断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从中学到了东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5]。

  1.3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现阶段教学质量评级的方式主要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为主,这些评价方式都属于“他评”。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进行。对于“他评”,学校通常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招生和学生的就业等。但是对于“自评”关注度不高,这是因为“自评”不会学校造成较大的外部影响,很多学校采取的态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职工之间都是同事关系,很难不被人情左右,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6-8]。

  1.4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都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和学期结束时,给各个学生一个百分等级分数,作为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考虑到了结果,缺乏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9-13]。应该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基于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而进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1统筹发展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只是院校的手段,并不是目的。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真正投入到自身岗位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关注眼前,更应该考虑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劣势,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综合实习。

  2.2注重全面性

  教学评价应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应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把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依据,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衡量尺度。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在于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3重视动态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但其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应在自然、常态的条件下,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有明确的和便于操作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起一个教育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其指标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保持动态性。

  2.4突出特色

  由于各院校办学历史不同、情况不一,教学工作评价模式不可能统一。不管采用何种机制与形式,只要管用,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注重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在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院校管理的理论问题。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文银,刘金荣.完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5):46-47.

  [2]张耀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5):34-37.

  [3]薄锡年,张新爱.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指标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46-48.

  [4]凌华,安江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33):228-229.

  [5]唐仕荣,刘恩岐,陈尚龙,巫永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33.

  [6]陈惠惠.形成性评估中学生自评与他评体系探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19(6):74-76.

  [7]丁琼.形成性评价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8]覃隶莲,莫丽平.从他评走向自评———论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重构[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25-27.

  [9]高惊生,钱军平.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正[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3-125.

  [10]周旭清,邓春生.富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诨价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3):77-78.

  [11]许帅,李亚宁.“管工结合”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分类评价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11):389.

  [12]杨春雨,魏白光.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0):72-73.

  [13]姜远勤.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探索[J].教育管理与评价,2006(6):72-73.

  教育学论文3

  “互联网+”是21世纪形成的一个新概念,通过对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合理整合,使得社会各个行业都能够通过网络这一公共平台进行紧密联系。如此一来,才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新的进展。互联网与教育行业也息息相关,本文结合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互联网+教育”的意义、方式进行探索分析。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意义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育行业中的服务理念、工作手段以及育人环境得以不断的优化,而且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教育”其实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体现,这既是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教育行业的需求。

  1.增强学生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知识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获取、利用、加工信息知识的能力。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也已经成为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人们掌握信息知识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所以社会对人们筛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不仅改革了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极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融入网络时代。

  2.丰富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教师备课电子化、手段信息化、资源云端化的教学模式创新的不断深入,学生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探索,这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便利性。例如,在如今的师生交流沟通中,时常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即时通讯方式进行。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交流互动中,除了阐述相关知识点概念以外,还会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不仅如此,有些教师创建了个人二维码,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力的掌握与否。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在这种信息技术和社会机构不断改革进步的今天,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潜力,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要点分析

  1.培训教师进行网络授课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缺乏从事网络授课的专业教师,许多教师普遍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网络授课的能力。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过程中,网络授课是一种主要的授课方式。我国教师的网络教学缺乏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协调学生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运用和整合先进技术的能力等。毫无疑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网络教学能力,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2.注意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搭建

  在网络教学方面,搭建和打造网络教学平台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实现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笔者认为该平台的搭建标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平台技术标准化、用户开放化、高度个性化、知识共享化。只有达到这4个“标准”,才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把网络教学打造成为培训和教学的双平台。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帮助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实现教育,并且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资源,方便学生学习。

  3.统筹网络课程建设体系

  随着区域行业经济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应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学科培养教育到互联网背景下宽口径背景的转变;并且统筹网络课程建设体系,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进而使得学生培养的专业覆盖面不断拓宽。还应该不断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水平,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平台保障,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发展的技术人才,实现“互联网+”时代学生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前景”,面对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挑战,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应该把握好网络教学的方向,通过合理、恰当、有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教育教学。如此,才能够让“互联网+教育”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大学教学,2016(7):8-13.

  [2]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3]杨兴坤,毕星.“变革范式”视域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28-29.

  [4]刘密霞,丁艺.可持续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88-192.

  [5]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3-29.

  [6]苏晔,林苹,李东阳.Web2.0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探索:以“中国数字大学城”为例[J].江苏商论,2016(10):86-89.

  [7]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8]姜强,赵蔚.MOOCs:从缘起演变到实践新常态:兼论“创客”“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远程教育杂志,2015(3):56-64.

  教育学论文4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种体系性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针对学院日常教学运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1]。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育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绩效管理,就是有目的地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地进行质量目标确定、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激励政策制定,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绩效管理,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与育人质量[3]。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目标不细致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各学院制定的质量目标相对笼统[4],预期效果说明不够细致,结果量化指标不明确,缺乏对实现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观测点和评价参照指标,导致无法保障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结果的全面性、可靠性、科学性[5]。因此在制订教育教学质量目标时,应结合学院发展实际,以及开设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教学各因素的特点,研究本校生源层次、地域特色等,确定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各个层级质量目标,并细化至每个基本教学因素的质量目标的内容和预期量化效果。

  1.2动态监控标准缺失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相对比较规范,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都做了具体要求,课程应该具备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基本教学资料也相对规范[6],但这些都属于静态的质量标准,在建立静态的质量标准的同时应该强化动态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缺乏系统性过程监控,只有教师教学标准,没有质量控制标准;对学生理论课程只有课程结果性考核标准,没有教学质量过程性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课程只有课程结果性报告考核,没有教学质量成果性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有专业知识考核标准,没有素质考核标准。

  1.3监控内容形式单一

  教学质量监控是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控和实践教学环节监控。对校外教学环节和隐性教学效果缺少监控标准和措施手段,包括校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工程实践能力、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尤其是对各个部门在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工作任务往往在监控过程中覆盖不到位,导致教学质量监控难以体现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客观性与民主性的原则。

  1.4质量报告客观性不足

  质量报告是学院利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平台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总结提升的,缺乏全面科学的第三方参与机构评价机制,质量报告虽然反应了学院在一个时期发展的成果成就,但缺乏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客观性评价,也就是缺乏社会对人才水平的评估。

  2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途径和办法

  2.1建立多维度的开放质量监控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通过国家试点混合所有制,试点引入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吸收行业、企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各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必然要求形成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立行业、企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开放质量监控机制,改变教师和学生被动接受监督、评价的状况,成为质量保障实施和评价的主体,从而体现质量管理主体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多元的、多层次的、多类别的特点。

  2.2设立全方位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树立质量目标意识,建立针对学院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等教学因素的教学质量目标,形成可量化的教学质量目标监控体系,主要是针对各教学元素在运行过程中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度,从目标与标准的制定、教学质量目标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过程等多方面监控,结合每个阶段的考核内容及考核点(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为例,

  2.3建立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教师教学质量绩效机制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7],其应当与职称、津贴等绩效管理同步[8],同时部门的整体的教学质量绩效考核结果应当作为二级学院二级分配的主要依据。例如,建立专任教师年度考核量化管理机制,从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学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以及教科研工作量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其中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占10%,教学工作量占60%,教学建设工作量占10%,教科研工作量占20%。因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教学工作量作为教师日常完成的基本工作,考核比例适当偏高。

  2.4建立考核等级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学质量评价最核心的内容,其公平公正性、客观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师和部门工作态度和积极性[9]。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质量测评主要包括教师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两个方面的教学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测评主要以学生测评、教学督导测评、二级学院测评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权重分配分别为0.3、0.3、0.4。其中学生测评结果、教学督导评教结果由教学质量管理中心组织实施,学生测评使用学生评教系统针对所有开设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全方位、全覆盖组织测评,每学期进行一次;二级学院测评主要根据教师授课计划、教案、试卷、作业批改、实践教学组织、教研活动、二级学院组织听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组织,采用百分制形式,结合开学初的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等三个环节实施学期全程监控,每项检查项目根据测评内容分配相应分值。其中实践教学含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听课测评分计算办法为:授课评价表总分×10%;出现缺项的教学环节以该项平均值计入总分。在期末前由二级学院完成测评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工作。

  2.5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考核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唯分论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10],应该建立多元化分层分级的课程考核机制[11],建立以作品、项目、方案、系统设计、技能证书等为考核载体的新型考核方式。强化课程改革机制,通过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模式,通过教学管理创新、毕业设计改革、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学生科技创新等项目推向课程改革有所突破。建立以毕业率、就业率、社会评价为主要指标的二级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体系。其中毕业率主要结合专业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的变化,就业率及学生就业岗位的稳定率,学生在自主创业和创新教育中的比率,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就业企业回访,企业评价等为依据,实现二级学院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考核。

  3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必然要求理念先导,树立职业教育现代质量意识,要围绕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特色、教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树立发展性、多样化的质量观,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中心,通过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绩效管理,形成常态化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制定和体系的建立,保障日常教学的平稳发展,学生教育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左春波.动态的、多层次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2):98-100.

  [2]李长熙,李建楠.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提升研究述评——基于2004年到2013年国内11种教育类期刊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10):50-58.

  [3]熊善军.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质量监测平台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2):8-11.

  [4]许海深,刘君.基于PDCA循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66-168.

  [5]赵传兵.由“运动式”走向“新常态”:成人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模式的转换[J].2016(4):7-10.

  [6]蒋韬成,曾凡丽,王岩.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7):31-33.

  [7]张树龙,谢茜,张世伟.荣誉激励在高校管理中的功能研究[J].科教导刊,2015(3):27—28.

  [8]刘宇文,唐旭.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激励机制价值取向变迁及发展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1):111-115.

  [9]王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J].高教探索,2016(11):21-26.

  [10]梁会青,魏红.高等教育质量测评新动向——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升级版CLA+[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2):93-98.

  [11]赵婷婷,杨翊,刘欧,毛丽阳.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新途径——EPP(中国)批判性思维能力试测报告[J].教育研究,2015(9):64-71.

  教育学论文5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探讨的热门话题,只有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真正地为小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形成一套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办法,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运用科学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加强全面管理。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首先打破一种思维定势,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领悟到“只有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才有发展的空间”。本文笔者旨在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为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限制学生创新发展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小学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出现事故,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就行,至于能不能认真学习或者能不能学会都不重要。正是因为这些教师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下降,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小学教师因循守旧,教学观念落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彻底,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也使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受到限制。有的小学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根据成绩对小学生进行优劣生的划分,在课堂上只关注优等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劣等生则不管不问,这样的做法造成了小学生两极分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扰。甚至还有的小学教师严格规定好课堂流程,完全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小学生有新的想法和疑问也不敢举手提问,课堂又回到了“教师为主”的时代,使小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

  (二)过分注重行为管理,教师之间缺乏互动

  在一些小学校园里,管理者过分注重行为管理,树立了明确的学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管理关系,规定了下级必须要服从上级的安排,这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反而造成了学校间信息沟通的障碍,使教师教学效率下降,工作中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有的小学规定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者反应,等待学校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答复,这样的方法禁锢了教师的思维,教师只是简单的把问题反应给上级,而不是积极的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师的责任感下降。学校管理者没有定期开展各项教师文化交流活动,对于集体备课、教材二次开发、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等工作漠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量化管理脱离实际,校园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量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一些学校积极推行量化管理,希望能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管理者对量化管理的理解不全面,将不能量化管理的工作也进行量化管理,将不需要量化管理的工作也进行量化管理,结果导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比如学校会硬性要求教师每学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规定教师开展公开课的次数,等等。与此同时,小学校园的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很多小学没有明确的校园管理制度,有的小学即使有管理制度也没有认真的执行,当校园里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且小学班主任也没有向小学生渗透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小学生在内心里没有认识到校园制度的重要性,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小学必须要积极寻找症结的根源,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找出应对的策略。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管理意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新时期,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不仅能够教授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小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注重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并且帮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同时,要求班主任教师在每周的班会上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一些学生进行谈心,或者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小学生乐于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小学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思想,大胆创新,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小学生,积极提高教学水平,争取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二)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构建良好校风学风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光靠目标和口号还是不够的,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只有常规工作都有序开展,整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会良性运转。我校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教书育人”的宗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备课方面,积极推行科学合理的集体备课制度,号召各学科教师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探究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面,鼓励教师开展互听、互评活动,骨干教师多带动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考试方面,学校要不断规范考试流程,严格考试纪律,提倡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考风和学风,让小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考试;作业方面,小学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差异化的作业。

  (三)加强师生德育教育,积极推行依法治校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基础。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聘请德育专家到校开展德育知识讲座,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帮助师生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利用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向师生宣传德育知识,力求全校师生都能够提升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只要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才能够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要积极推行依法治校,制定明确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事件的发展,普及法律知识,让小学生知法、守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小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努力做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协调发展。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端正考核思想,促进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转。

  参考文献:

  [1]余立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新校园旬刊,2015,(02):19.

  [2]郭海燕.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戏剧之家,2014,(14):168.

【教育学论文参考范文】相关文章:

1.教育学的论文范文

2.金融论文范文参考

3.硕士论文参考文献中范文参考

4.论文致谢300字范文参考

5.音乐教育学论文

6.2017教育学论文提纲

7.教育学论文写作指导

8.数据挖掘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9.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