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理念中循证思维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0-10-25 13:20:13 教育学 我要投稿

高校教师教育理念中循证思维的研究论文

  一、教育理念的新范式——循证思维

高校教师教育理念中循证思维的研究论文

  1.有效的证据。循证医学、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不仅强调“证据”是其核心要素,更强调多重证据观,循证教育思维中也不例外,尤其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要重视证据来源是多方面性。从教育理论的指导层面来看,应该是国内外权威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和观点;从教育的内容来或教育资料的提供看,可以是权威的教材、论著、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观点;从教育管理者的指导思想看,应该是符合学科、课程及学生特点的教育政策和标准以及监督机制;从教育对象来看,可以是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期望;从社会层面看,可以是市场的要求和需要,家长的期待,企业等组织的用人标准;还可以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其中每个证据都可以影响循证教育实践的效果,但只有统筹兼顾,科学整合,结合实际教育情境,加上教育者(高校教师)的个人经验判断,才能基于多元证据形成正确的教育决策。

  2.教育者(高校教师)的教育实践。教育者(高校教师)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确的教育政策导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价值观、性格发展阶段、文化知识基础、能力素养及偏好等因素,根据能收集到的最佳证据,结合教师个人的教育学价值观、专业知识理论和教学经验采取教育实践决策并完成教育实践过程。相比传统教育实践模式,循证教育实践更科学化、理性化,更具有可实践性。

  3.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循证教育思维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决策以及教育实践计划的制定,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比如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教学的方法和思路、甚至作业的布置等方面,并应及时反馈教育实践结果,对教育决策以及教育实践过程进行及时修正。

  4.利益相关者的有效配合。基于循证思维的教育教学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因此,除了高校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直接主体,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教育资料的提供者)、教育管理者(高校或其上级机构)、人才使用方(各用人单位)都应该作为循证教育思维的间接主体、合作者给予积极有效的配合。

  二、循证思维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

  作为一种较新的、更为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范式,循证教育思维无疑会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新的影响,主要有:

  1.循证思维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决策更为理性、科学。决策是对将要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高校教师教学决策是指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和反思而做出的选择。教师教学决策是将“为什么教、教谁、教什么、如何教”统一于一个体系统筹决策的过程。教师教学决策的核心是教师对教学体系中诸要素相关信息的搜集、判断。作为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师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受制于其教育思维。而循证教育思维倡导以非主观化的态度进行教育教学,通过搜集关于教育教学的科学证据做出理性的教育教学决策,近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直觉”式的主观决策。具备循证思维的高校教师,将通过透彻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确定“为什么教”;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认识所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期望;通过研究学科领域的权威教材、学科前沿理论、现实案例以及外部市场需求确定“教什么”;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地位、学生的需求,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确定“如何教”。

  2.循证思维能提升高校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传统的教学思维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主要研究教材,把教材涵盖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借助一定的案例实例讲授给学生,通过考试验证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从教材的选择、讲授内容、讲授方法和考试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固化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不能随学生以及社会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循证思维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开展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循证思维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开展之前,必须进行所需证据的搜集与分析,通过选择分析教材以及对学科前沿理论信息的查找和收集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底蕴更为扎实,并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课程理论体系;学会对不同届学生成长背景、身心特点的分析,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自身的教学技能得以适应性发展;通过对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分析,不仅厘清了本课程对所教专业学生的意义,也可以宏观把握本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课程教学;通过对外部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调查、了解,才能使自己树立培养学生以服务社会为终极目的的教学社会意义,提升自身的职业追求。通过教学证据的搜集与分析这一过程的历练,高校教师逐渐由被动应变的“教学人员”向主动创新的“教育专家”转变。

  3.循证思维能促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从而形成教师——学生的学习型组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互动于一体的。课堂之外,教师的教育教学决策及教学实践计划的制定是封闭的,只有教师自己可以控制的;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独立的,学生自我控制的,这种相互剥离、各自为中心的教与学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偏离的,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循证教育思维下的教学模式,强调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决策、教学实践计划制定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参与之前详细、认真的了解相关信息的过重也是一种学习历练;当然,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基于学生对所教内容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信息量的假设,教师的准备工作会更加丰富,教学决策会更准确。因此,在循证思维指导下,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以封闭、自我控制、相互独立为特征的决策体系将最大程度地被打破,而倡导开放、授权、民主的决策体系得以形成。循证思维将渗透进教师、学生的心智模式中,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来相互适应,从而推动整成教师——学生的循环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4.缩短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作为指导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育理论是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直至目前的教育学研究中,基础理论居多,应用理论甚少,而基础理论的研究滞后于教育实践的动态发展,导致基础理论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应用研究直接以应用为导向,教师可以根据应用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并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而基于循证的教育思维恰恰属于教育学中的应用研究范畴,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学的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框架。在循证思维的指导下,高校教师不仅首先突破“个人经验”和“个人直觉”等主观经验主义教学的局限,而且强调证据来源的多重性以及要有证据收集的能力和证据评价的智慧。在真实、可靠的多元证据的基础上,依照实际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实践的循证教育思维较之以往教育学中的应用理论真正缩短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

  三、高校教师循证思维培养建议

  基于高校不同届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市场对高校培养人才要求的变化,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循证教育思维,但循证思维决不是盲目收集、甚至制造出一批供教师教育决策使用的理论、规律等证据,不是要将高校教师推向完全绝对理性决策的道路,它实际上是一场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心理革命。要培养高校教师的循证思维,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高校通过倡导使教师具备循证思维意识。任何一种创新,在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阻力,其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有时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循证思维,高校教师也会存在“排斥—接收—学习”的过程,要想打破高校教师的“排斥”心理,认识到循证思维对于自己教育教学的意义,就必须历经倡导阶段:第一,从宏观层面,高校管理者(校长)应首先认识到循证思维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和实践范式,它所蕴含的循证分析会给予现行教育教学实践以极大的帮助,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只有上层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高校管理者(校长)既是管理者,也是教育实践者,理应在自己的教育管理中首先践行循证思维,高校管理者(校长)的践行本身就是一种倡导。第二,重视对本校教师进行循证教育思维的前期宣传。聘请教育行业中的循证教育专家开展关于循证教育思维的讲座,让高校教师认识到循证教育思维是应用型教育阶段的必然选择。通过一个阶段的宣传,让高校教师认识到循证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工具的演进,更是理念和文化的更新,从而树立循证思维意识。第三,为证实循证教育思维的可操作性,高校可以抽取对循证教育思维感兴趣的教师组成循证教育思维研究小组,研究循证教育教学实践的流程和步骤,并进行循证教育实践的试点教学,试点教学的成功无疑会成为循证教育思维在全校内普及的最好宣传。

  2.通过培训和再教育使高校教师掌握循证的方法和途径。当然,循证教育思维的实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培训和再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培训和再教育,使高校教师具备多元证据的信息收集能力,证据研究和证据整合能力,各种证据源对于教育教学决策的权重意义,以及评估基于循证教育思维的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当然,作为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群体,通过循证教育思维的培训,高校教师作为独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本学科、课程领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循证思维意识的指引下,将逐渐具备随时阅读、搜集国内外本学科领域高质量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力,宏观掌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指标的能力,学会研究教学教育规律、教育心理规律的能力,以及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不同届学生的个性特点变化、不同阶段市场和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以这些专业的循证能力为基础,让循证思维从根本上发挥积极作用。

  3.广泛开展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循证合作”。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循证思维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而是以教师为核心,其他多元主体为辅助的群体合作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广泛开展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多方面循证合作:第一,与本学科、课程领域的理论研究方合作。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之间要建立以满足教学任务需要为目的的常态合作关系,催生研究与实践之间动态联系。比如,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课程研讨会、甚至拜访专家等办法尽早获悉本学科前沿理论,方能高屋建瓴;通过与教材编写的方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教材制定的意图以及重点和难点,并对教学中的一些疑问及教材可能需要的修改意见、学生对于教材的期望反馈给出版社,形成教育教学所需理论信息的准确性、动态修正性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严谨性。第二,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循证合作。循证教育思维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是循环型学习型组织,因而,循证教育教学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师生都应在教育教学这个共同的平台上展开教学活动的“循证合作”,师生应各司其职,都应在其职责范围内承担起搜集教育教学需要的证据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第三,与社会、市场、用人单位的循证合作。既然是合作,必定是双向性的,在循证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外部社会、市场、用人单位循证,保证教育理念不落后于社会观念,所培养人才能使用人单位满意;外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也应和高校积极主动合作,尽早把自己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要求反馈给高校,甚至可以和高校进行“定单式”合作。总之,在“循证合作”的教学框架下,课堂内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到循证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而有助于循证思维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立体式渗透。

  4.建立健全循证教学效果的监督评价机制。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养成循证教育思维和提高循证能力只是循证教学的基础,但是,真正由思维和能力为行为,取得最佳的循证教学成果却不容易事。一种新的教育思维的应用和推广需要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因此:第一,进行全过程的循证教学监督。全过程的循证教学监督包括教学之前的教师准备阶段是否寻找最佳证据、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以循证思维开展教学以及循证教学之后学生应有的反应和结果。只有进行全过程的教学监督,才能促使循证教育思维真正渗透到教学的每一阶段,保证良好的循证教学效果。第二,建立科学的循证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并不否认教师的教学自觉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主动运用循证教育思维,而是为了更好的激励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循证思维。科学的评价机制应体现在评价目的的明确性即循证思维是否运用,评价内容的多维性既要评教师也要评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既有领导、同行、学生也有来自社会的力量。只有如此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保障循证教育思维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高校教师教育理念中循证思维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计算机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2.语文写作教学中逆向思维法的运用研究教育学论文

3.印象画派的艺术理念研究论文

4.初中科学教学中stem教育理念的运用论文

5.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

6.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研究的教育理论论文

7.循证医学治疗脑梗死应用研究论文

8.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政治课中的渗透教育论文

9.儿童德育教育中个性教育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