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视阈内的校企合作论文

时间:2020-11-09 13:08:40 教育学 我要投稿

职业教育视阈内的校企合作论文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从职业教育视阈来审视校企合作,国家和企业是影响校企合作的外部因素,职业教育本身则是决定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因,它又包括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学习者两个主要因素。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职业院校是否具有较强的、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和企业的意识,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否能够营造和创建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基础;而职业院校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其关键是职业院校的学习者是否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较高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视阈内的校企合作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工作知识传承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工(产)学结合”的基本保障,是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从职业教育视阈内分析校企合作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策略,可以使职业教育清醒意识到自身在校企合作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使职业教育真正发展壮大。

  一、职业教育对校企合作的诉求

  (一)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校企合作是工作知识传承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类型需要拥有的是较强的职业能力。斯克莱本纳对于工作知识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知识结构。而职业知识结构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科体系的传授方法,先传授相关知识的学科体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形成职业知识结构;二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直接传授工作体系的相关知识,直接、有意识地形成学习者的职业知识结构。相较之下,第二种知识结构的形成途径直接构成了职业知识结构,而不是先打破学科知识结构再重建新的职业知识结构,节省了学习者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时间。而且,职业院校学习者学习工作知识,形成实践技能一般要经过感知、认同、模仿、练习、熟练协调、反馈校正和创新七个阶段,所有这些学习环节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都必须在生产一线实践中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和企业生产相结合:职业院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必须要和企业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相适应;职业院校毕业生必须能够满足企业对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类型、需求层次和需求规格;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岗位技能训练。所有这些,仅仅依靠职业院校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

  (三)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工(产)学结合”的基本保障

  二、职教视阈内校企合作的策略

  从实施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的内部系统来说,也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职业院校,二是职业院校学习者。这是内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本文主要从职教视阈内就校企合作的内部影响因素论述校企合作的策略。

  (一)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要求

  (二)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学习者要求

  校企合作的深度实施,受惠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学校,从宏观上说,校企合作促动了国家经济发展,为企业储备了人力资源;从微观上说,校企合作还提升了职业院校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职业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值得推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总结了“六共同、三贴近、双主动”人才培养模式,“六共同”即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学生生产性实习,共同组织科技生产攻关,共同组织技术技能培训,共同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共同进行招生就业;“三贴近”即教学贴近项目,实训贴近技术,实践贴近生活;“双主动”即学校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采购“人才订单”;宝安职校则采用“工学结合、六层推进”的人才创新模式,即一个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公民;两个学习地点,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

  三个学习阶段,根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将中职的`三年教育教学过程分为从初学者到高级初学者阶段、从高级初学者到内行的职业人阶段、从内行的职业人到熟练的职业人阶段等三个阶段,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转变;六个学习层级,每个学习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层级,流程设计依次为专业认知、职业体验、专业基础学习、专业实习、岗位学习、顶岗实习等六个层次,形成一个“工”与“学”渐进式交替、螺旋式上升、“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型。这种培养模式打破了职业院校两年校内学习,一年顶岗实习的惯例,而是把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设计为职业体验、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不同层次,在三年学习中交替进行,层层推进。当然所有这些探索都只有落实到学习者身上,落实到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上,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得以可持续发展。有一次企业向宝安职校校长吕静锋要求能够顶岗的学生时,吕校长的一句话值得深思,“我送几个学生去试试,管用的话就在你那里顶岗,不行的话我们再帮你想办法。”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其关键是看职业院校学习者是否能够胜任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不但如此,职业院校学习者还必须具备积极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珍惜每一个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机会。

【职业教育视阈内的校企合作论文】相关文章:

1.经济管理校企合作策略分析论文

2.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教育论文

3.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论文

4.工商管理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探索论文

5.应用型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分析论文

6.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浅论的论文

7.浅议工商管理专业校企的合作机制

8.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9.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