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0-06-17 10:21:58 教育学 我要投稿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分析的论文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武术项目拳种比较多,目前已有129种,包括各种器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武术课程的宗旨主要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发扬民族精神。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将武术类课程列为六大类主干课程之一,并明确提出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工作都应该以这项目标为依据来进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的教学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对高校武术课程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对其改革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分析的论文

  一、关于武术课程

  1.武术课程的设置目的。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武术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①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并学会一定的武术基本技术及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坚韧不拔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质;②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WHO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2.武术课程的任务。武术课程的任务:①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散手的基本战术,掌握基本的攻防格斗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②加强学生的武术文化教育,注重武德修养和团队精神、顽强坚韧精神的培养,发扬民族精神。

  3.武术课程内容。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防攻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及格斗运动等三种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课程的内容主要由武术的理论知识及武术技术两部分构成,其中武术的理论知识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太极拳运动的概述、拳术、搏斗对练与集体项目等内容;武术技术包括武术的基本功如步型、腿法等、长拳套路、初级刀术、太极拳套路等内容。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重难点也不一样。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矛盾。现阶段,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武术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这一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合理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理论教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都没有达到《新指导纲要》规定的课时数,由于课堂对理论知识讲授得不够,使得学生对武术知识的了解也不足,对其掌握也仅限于理论考试的那一小部分,因此学生都是考前背、考后忘,不能形成长时记忆;②技术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的技术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学习比较规范化的武术套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大多数都是肢体动作的学习,内容单一,教学效率低。

  2.课程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很多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师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陈旧,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过于强调学生整齐划一的接受学习,这种教学观念不仅教学效率低,还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按照“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器械”这一个流程进行,授课也是采用一些比较传统的语言法、示范法,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学效果不佳,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3.专业课程开设缺乏科学性。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正式颁布后,很多高校都将武术课程纳入了专业主干课程,随着课程的改革,也对武术课程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改革,但是很多高校虽然都是以课程大纲为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武术课程开设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大纲的要求来落实,课程开设也缺乏科学性,武术课程内容基本都是关于套路和散打基础,与武术内容、课程目的以及培养目标都不能很好地衔接。

  4.教学课程目标及培养目标认识不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很多教师由于对武术课程教学课程目标及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够,导致教学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合适的教学手段,再加上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缺乏,使得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发展。此外,在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等方面,教师也没有过多的重视,更多的是注重对武术套路及攻防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及精神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基本上是遵循“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招法→器械”这一程序化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课堂教学的要求不断在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和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了。因此,高校应顺应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尝试新型的武术教学模式。例如,“招法→套路”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虽然看似时间安排不合理,但实则转变了教学对象,也很好地适应现代武术教学的需要。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应采取放宽要求、突出重点、熟练运用这一教学目标来进行武术基本功、套路以及攻防技术上的教学。

  2.调整教学内容,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专业武术课程应根据课程目标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增加技术教学的内容,淡化套路,突出攻防技术的方法,强调武术技术的应用,结合武术的技击本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招法→套路→招法”的武术教学方式。此外,学校还应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积极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并及时让学生了解武术技术的相关动作;建立网络武术课程平台,将老师上课的视频以及一些相关的视频及时上传到该平台上,以供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或复习。

  3.丰富教学手段及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内容进行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创新。对于难度较大,攻防内容较多的多做,教师可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体会动作要领及要求;对于较为简单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运用提示法及预习法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和技术学习,还要重视对学生民族精神等的培养,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进行学习。综上所述,武术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想使其顺应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就应打破传统,进行课程改革,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技术与文化、精神相统一。同时,还应改进教学方面的问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将武术的竞技性、健身性、教育性融合并结合实际实际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发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

  [2]蔡仲林,翟少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

  [3]邱丕相.“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

  [4]李永明,王安荣.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

  [5]黄海波.高职院校武术课程及其课程现代化[J].文史博览(理论),2009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课程模式改革下的体育教育论文

2.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3.高校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论文

5.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6.新课程有效体育教育论文

7.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8.利用STS课程改革体育硕士教学模式的论文

9.浅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