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取向分析论文

时间:2020-07-31 15:26:24 教育学 我要投稿

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取向分析论文

  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师进入专业教育的初期。著名研究学者Freeman曾提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决策的过程,所以,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等都对教师行为决策有着直接影响,这些因素是教师专业决策的基础。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师价值观、教育态度的培养,为教师进入专业教学领域打好基础。现阶段加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高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水平,成为了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其课程设置与教学是专业教师接受职前教育的直接载体,因此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就现阶段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来看,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如何推进其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出有效策略,以探究出明确的课程设置改革取向。

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取向分析论文

  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取向探析的意义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开展英语专业教学主要是培养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其中,培养符合标准的优秀英语教育人才的关键是不断提升高师中的课程设置水平。新世纪背景下,我国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开展已经进入到全新阶段,这就与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素养提升之间关系密切。《英语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文件之中都强调了学生、社会所产生的对英语教师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能力的需求,并需要英语教师能够从专业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储备等各个方面符合新要求[1]。由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应对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全新挑战。为此,通过具体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中英语教师的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以及问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设置的优化,并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中专业课程设置是直接影响教师职前培训的载体,所以保证其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至关重要。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加强其专业意识与专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教师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若想形成更专业、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体系,离不开合理课程体系的支撑。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其关键环节在于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进而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围绕现阶段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探究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这对提升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专业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2]。

  二、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师范性不够在英语教师专业培养过程中培养其专业英语技能与综合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如加强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规划与实施为学生今后教师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属于学科本位模式,在诸多院校课程设置中都以综合性大学为模仿对象,进行课程设置。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不同,仅仅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语言结构进行详细了解,并掌握不同语境下语言的应用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更多的语言知识,以有效应对今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功教学。但在诸多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对这一师范性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忽视课程教学与专业教育中对学习者的社会认知、文化认同等多方面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视程度不够。

  2. 实践性课堂设置重视度不足。在开展实践性课程的过程中,需掌握实践性知识的内容,并以此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借助实践方式获得经验与规律。教师也能在这样的反思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分析如何教学,可以提升综合课程教学能力,更加可以帮助教师个体达到一种情景式互动。实践性课程教学是教师日常工作中对理论的践行,因此能够对教师形成支配性作用,更加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基于对比角度分析,地方高校在开展英语教育实践性课程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课程以及具体设置的教学实践联系不大,除了正常的毕业前夕的教学外,较少能够与中小学之间形成连接,因此,教育教学实习的全过程之中也并未能够形成严谨的科学安排,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方式。

  3. 课程体系设置不足制约学生专业发展。目前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中,缺乏学术型、研究型教学骨干教师。英语教师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其难度与深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种课程结构设置上的缺陷使其综合能力培养不足,整体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培养都不足,这就直接造成高素质人才培养不足[3]。另外,由于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综合效率较低,综合素质培养效果较差,且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造成整体知识教学与实践训练呈松散无序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实现课程体系优化设置,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4.课程结构内缺乏科研素质培养相关课程。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中,将英语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等作为主要目标,在对英语科研素质培养方面缺乏重视,因此课程结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质性。在教育教学改革新时期,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应注重自我反思与认知能力培养。在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其重点目的是为实现有效教学,为学生今后工作打好基础,在实践教学中不能缺乏长远意识,要将其科研素质培养能力作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职前教育离不开对英语教师素质教育的开展,尤其是科研素质培养。一旦学生缺乏科研素养就将失去研究兴趣,忽视学习与工作中对问题的积累和研究,最终导致失去探索兴趣,形成一种机械模式的教学,制约其长远发展。

  三、促进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策略分析

  1. 设置课程目标应凸显师范特征。在进行专业教师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师资具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能力,专业性的教师教育培养也应当具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基础和支撑。针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我们能够将教育科学类课程纳入到专业课之中。同时,应当重视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标志性课程[4]。教育实践验证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具有十分系统性的英语知识储备,同时也应当具有可以熟练运用英语以及职业技能的能力,更加应当具有在实践中灵活应对与针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从普通文化课程以及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做起。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国际劳工组织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70多个国家的教师开展了数据调查与分析,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所形成的比例情况如下:学科专业课程可以达到35%,普通文化课程以及教育理论课程能够达到25%,教育实践课程可以达到15%。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教师专业课程所能够达到的比重之中,教师专业性特征则比较明显[5]。地方高师英语教育课程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并应当经过充分科学的实证研究最终才能够确定合理结构比重。针对上述课程进行整合,对培养专业化英语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更加表现出了英语教师在进行教育与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化需要。总而言之,结合英语教学以及跨学科特点以及社会性特质的需要,就应当以教育为基础并实现全面综合性英语教师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在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修养上的提升,借助语言教学等的综合发展,促使个人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

  2. 突出实践性课程地位。教师职业属于具有实践性特征的职业,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具有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也不只是简单将他们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之中。实践能力教育与培养更加体现的是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应当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看重对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还应当从不确定的教学情景之下掌握变化与适应的能力。需要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能够形成创新与发展,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做到随机应变。这种实践性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对知识的简单技术操作,而是需要能够结合个人经验以及性格特点从而获得的。换言之,突出实践性课程地位就代表着要在教育实习引导下,完成每一位学生的实践课程检验。从某种角度分析集中实习模式的实践效果不如分散实习模式的实效效果好,通过分散实习与检验,更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形成实践、反思、再次实践、再次反思的模式。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思考总结,并在理论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对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认知,促进自我良好发展。

  3. 真正关注学生专业发展。从课程建设角度出发,充分关注学生的专业态度课程建设。在实现教师的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功能提升,另外也包括了态度进步。专业态度属于教师主体针对自身职业的理智型的判断与情感体验。教师专业态度属于价值观的基础,更加是构成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高师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能够在教师的身上不断开发社会所期待教师应用的伦理、智力以及情感层面的素质,并促使教师可以在自己学生身上培养形成这样的品质。因此,在培养高师英语专业的师资的过程中,应当借助隐形课程优势,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发与探究,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创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利用环境及文化因素影响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进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去适应专业学习,并在耳濡目染下形成良好综合素养。同时,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探索过程中要加强专业化认知,注重对教育理念的接受与创新,并充分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自身更加完善,最终成为一名创新者、决策者。在不断地进行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认识到专业态度培养的重要性,并将专业态度与专业身份进行融合思考,这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前提,也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岗位工作过程中其敬业精神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感的重要表现。一旦学生缺少做人的基本要求,缺少道德标准,则无法形成对自身的一种认同感,更加缺少敬畏感,更加没有搞好教学工作的强烈的愿望,因此,就不能成为优秀的英语教师。

  4.科学设置形成教研课程。教师在进行个体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根本是应当能够实现英语教师的教育。现在社会不断进步,需要教育不断深化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掌握如何才能够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科研技能,促使教师能够在系统性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结合相关数据研究,另一些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之中对所有理论进行深层次发展。这也是当前阶段,我国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师进行职前教育中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需要知道,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理论形式,其中缺少学习主体方面的研究性行为。因此,也就必然表现出无法深刻感知教育的本质与内涵,例如赫斯特曾经提出,关于理论基础参与实践过程中的转化问题[6]。从本质上看,并不能够形成确定性的方案。从开拓者角度分析,教育理论应用在教育实践方面同样具有内在性以及间接性的特点。如果学生并不具有上述的种种素质,就不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教育理论内容,更加无法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教育素质之中包括了学生实践行为相关要素,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在实现终身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利用教育科研素质则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践主体。学生在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了自身发展,并能够真正获得职业上的乐趣,可以充分感受职业方面的尊重。例如实践已经证明了论文写作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为此,任何完整性的写作行为都能够在思考行为上与实践之间相连接,并反思实践行为,也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反思理论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合理调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专业英语教师在校学习阶段、接受职前教育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其专业教学有效性。从课程设置出发,加强其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促进课程结构优化;从基础能力出发,提高其整体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在今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理念,在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对工作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其形成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加强课程设置改革,突出师范教学特色,引导学生在接受英语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进行反思,逐渐形成自己对专业学习与教学的独特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华清,王子猷.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02—106.

  [2]覃幼莲.新课程标准与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01—202.

  [3]刘丽,张勋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课程设置研究———基于需求分析的视角[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6):43—47.

  [4]王靖涵.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提升策略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1).

  [5]常俊跃,于欣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问题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5(11).

  [6]蒋柳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以2015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例[J].轻工科技,2016(2).

【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取向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实践型专家教师培养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论文

2.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论文

4.课程设置市场营销论文

5.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改革探究的论文

6.高校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7.职校基础会计课程改革论文

8.中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论文

9.分析体育硕士课程设置的不足与改进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