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对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0-08-02 13:23:31 教育学 我要投稿

新媒介对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影响论文

  摘要:现代科技所提供的新途径、新手段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视觉环境和视觉习惯,新媒介的出现和在当代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给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新媒介对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影响论文

  关键词:新媒介;视觉艺术教育;受教者

  科技改变着世界,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新媒介的出现为当代视觉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所谓“新媒介”的“新”是相对于“旧”来说的,新媒介是一个相对不断发展的概念。新媒介包括有线电视、电脑报刊、网络电视、卫星电视、手机短信甚至新近出现的3G手机等,可以说是内容丰富,范围广泛。

  在说视觉艺术教育之前,我们先来界定一下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人的心灵通过视感官掌握相应媒介手段而创造视觉意向的艺术。视觉艺术范畴包括一切与艺术有关的艺术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新媒介在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运用能够辅助艺术教育达到这个目的,新媒介的出现使视觉艺术教育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当代视觉艺术教育运用新媒介的特点

  1.1“超文本”的链接方式

  美国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所著的《古登堡璀璨群星>(1962年)一书中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电子媒介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使整个地球在时空范围内已经缩小为弹丸之地。新媒介综合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本身也具有了超文本的性质。超文本链接是指上网者点击相关链接就会立即查询到相关资料和信息,只要打开一个网页就会有很多相关信息而且都可以任意点开浏览,它的特点是环环相扣,我点即我需。当受教者想了解一幅名画时,他只要输入关键词立即会出现许多与这幅画相关的海量信息,看到画的同时你甚至了解了这幅画作者的生平、画的创作背景、画家的其它作品赏析,并且了解了许多社会知识,积累了素材,这为以后的艺术创造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正是符合了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1.2拥有为数众多地域广泛的受教人群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等新技术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普及。艺术不再只是精英阶层的专利,,它们也离开了艺术沙龙、画展、拍卖会、艺术馆,来到了寻常百姓家,更多的人得到了近距离欣赏的机会。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就是这样的媒介,让你足不出户也可以领略到艺术品的风采。也许你去不了巴黎卢浮宫看《蒙娜丽莎》,但是只要你打开遥控器或者点击鼠标,无论何时你依旧能够走进卢浮宫,近距离的观赏你心仪的艺术品。这种接受的随意性和自由性,使得大众传播的艺术信息拥有大量的受传者。

  1.3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所谓“互动性”是指运用新媒介,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能够进行实时或及时的交流。新媒介的传播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受教者主动权增加,可以主动选择信息还可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在日本东京的多摩斯城和美国爱奥瓦州克罗巴斯城,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了“双向电视”实验,使观众通过按不同的按钮,即可在家参与。这似乎对视觉艺术教育又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受教者可以各抒己见,把珍贵的建议传递给媒介,促进了艺术信息的交流,推动了视觉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次,身份可以随时互换。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在这其中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

  二、新媒介的介入对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影响

  2.1运用新媒介的优势和价值

  2.1.1双向性传播改善受教者的被动地位

  新媒介的双向性传播的特点是显著的,传统的传播媒介不是没有受传者的反馈渠道只是相对较弱。例如受教者可以通过书信、传真、来电等形式对艺术信息进行评价和建议,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时间的'延迟性,尤其是信件不仅用时长,而且还可能在传送的途中丢失,造成信息的缺失。新媒介的双向性传播为普通的艺术受教者提供了一个话语权平台,话语权逐渐倾向受教者。受教者能够自主选择和接受艺术信息。视觉艺术教育就是要为受教者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受教者的自主能动性,增强他们审美的敏锐力和培养审美情趣。

  2.1.2“虚拟时空”打破教室的界限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指出: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大大削弱了原作的即时即地性,而新媒介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这种即时即地性的消失。视觉艺术教育需要利用一定的知识介绍和讲解,这离不开生动的课堂讲解,如果离开了这些,单凭自学是很难真正进入艺术情境之中的。通常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有限的,新媒介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网络课堂、空中课堂一系列的以新媒介为基础的多媒体融合打破了这一界限,图文声并茂、生动的讲解给受教者带来了新的体验,不仅打破了教室的局限,还突破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同时学生和老师还能通过视频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辅导。

  另外,这种跨越时空的网络教学使学生可以搜索遍布全球的图书馆,快捷方便的接受艺术杂志、电子出版物、艺术书籍和各类有关咨讯,使得国内外的学生可以分享最新的观念和思想。

  2.2运用新媒介的负面影响

  2.2.1“拟态环境”制约受教者的认识和行为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新媒介的出现使信息大量繁殖,并展现在受教者眼前,面对着如此庞大的信息库受教者是一味的接受对事物产生一种固定思维不知变通。

  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论述了“把关人”的概念,他说大众传媒者在传播过程中总是能动的选择信息,决定信息的取舍,突出或删节信息的某些方面,并且试图通过他们的信息传播给受众造成某种印象。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能消除这种偏见,新媒介赋予了受教者一定的话语权,他们各抒己见。于是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艺术信息、思想铺天盖地,这些也更加剧了对人们认知的制约。

  2.2.2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体验上不足

  视觉艺术教育必须强调受教者的参与操作活动,这是提高艺术创造能力最主要的方法。作品总是人们曾经有过的生活体验的表现。融入大自然去写生才能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感悟到一景一物的灵性从而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感和无意识,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艺术作品。新媒介的出现恰恰削弱了受教者的意志,增强了惰性。有了新媒介的介入,受教者往往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写生,他们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景物的视频,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任意控制播放速度,如果你需要还可重复播放,这些“方便”却给受教者带来了体验上的不足,无法创造出优秀生动的作品。

  而融合了多种新媒介功能的多媒体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也忽略了对受教者动手能力的锻炼。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在课堂上放映视频,书法课、美术课就不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授,而是被新媒介代替,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这对视觉教育来说是不利的。视觉艺术教育要强调受教者的亲身感受,如果你没有到过人民大会堂,你不会感受到他的庄严、肃穆;如果你没有去过哥特大教堂,你又怎么感受到他的伟大,不置身其中不会油然而生对上帝的敬畏。

  三、对应用新媒介的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展望

  诚然,运用新媒介的视觉艺术教育确实是大放异彩,但是不能忽略传统媒介的存在。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新媒介所提供的新途径、新手段,给现代人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新的空间。如何使艺术基本规律和当代多样的科技手段相结合,是我们当代视觉艺术教育中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2]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

  [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

【新媒介对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1.媒介对信息传递的影响的探讨论文

2.新媒介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育改革影响论文

3.新媒体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4.自然教育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影响论文

5.手机媒介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6.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论文

7.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的新思考论文

8.基因对情绪的影响论文

9.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