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2-04-29 14:31:02 教育学 我要投稿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通用5篇)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 篇1

  前言:21世纪中国进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国家对人口的个性发展、知识结构、生活方式以及身体素质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增强国民体质,是大众体育的重要目标。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把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连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便是终身的体育制度。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即“终生体育”,是指在终身教育的思潮影响下形成的新的体育理念,是指“人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终身体育理论最早是由法国教育家保儿?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人的重要生长发育和个性养成的重要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里的体育教育对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

  高校体育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学习体育技能、技巧并且达到技术定形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为目标,是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的过程中,进德、益智、促美,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2]。

  三、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单一、陈旧,难以唤起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唯一形式,体育课所教授的内容千篇一率,缺乏时代感,与大学生的追求时尚的性格特点反差较大,因此,大学生难以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兴趣,更无从谈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学手段单一,难以形成较为深刻的体育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中,要求刻板,趣味性较弱,因此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反复的呆板教学埋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形式是讲解、示范,主体是教师,学生的课堂练习被讲解示范占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偏重于学教师的教,学生是被动的学,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也从学生的态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三)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足,资金投入少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体育教育的发展,对于高校的整体育发展来看,是无法在短期内收到明显的效益的,因此,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力度相小,资金的投入少,特别是对于一些资金需求量大,而学生的普及率较低的体育项目的引进明显不足,因此,对于新型体育项目学生的兴趣培养及技术指导跟不上,故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局限而影响了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四、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方法

  (一)加强意识的宣传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海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宣传手段,加强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宣传,从理论上帮助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其次充分利用案例,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进行正面的引导,使观念深入人心,从主观意识上接受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达到自觉参与的目的。

  (二)加强兴趣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可以通过体育课的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通过体育竞技,帮助学生树立体育运动的信心,使学生对一样或几样的体育项目有所了解,并培养深厚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滋养的土壤。

  (三)转变体育观念,增强愉悦感

  高校体育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教育目的,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指数,作为体育教育的综合目标,因此,高校发展中,应把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生均体育用地的使用面积,扩大体育设备的投入资金,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愉悦感,增加学生在体育学习的幸福感,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生自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的目的。

  五、高校体育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对策

  (一)加快高校体育改革的步伐,改变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三)加强课余体育的发展

  (四)在高校试行体育项目俱乐部制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对终身体育习惯的影响极为深远,只有在高校体育阶段为终身体育培育出优良的幼苗,才能使终身体育长成参天大树,才能为中华民族全民体质的增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科伟.高校终身体育模式初步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1).76-77.

  [2]张彪,田磊.大学体育教程[m].2008.28-29.

  [3]龙苏江.大学生应确立终身体育意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1):56-59.

  [4]胡毅,黄强.普通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j].宜宾学院学报.2009(6).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 篇2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的身体活动越来越少,从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体育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将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终身体育概述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体育已经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调节情感,愉悦身心,而且在医疗事业中,体育疗法也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起着特殊作用。体育健身已经不是一个个体发展的需要,更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务院还专门批准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方案,它充实的内容,是在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科学理论依据下和当下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这就要求全国人民都要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增强全民体质。所以这一伟大的工程对于我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我国终身体育的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设计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产业带来的效益也很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但全民健身的状况还是不容乐观,体育健康意识薄弱,体育锻炼活动参加不积极,体育设施不齐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一现状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够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21世纪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生产方式也逐渐由劳力劳动取代,社会的压力也在无形的增加,这就要求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也不断加强。从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才能够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身体素质才能够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积极良好的身体状态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终身体育教学的基础

  校园体育与终身体育存在必然的联系。众所周知,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处于中间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体育的桥梁,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在终身体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校期间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竞猜来促进学生来接受体育教育。加之体育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利于缓解在紧张的学习状态,并在体育锻炼中释放压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摆脱亚健康,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大学时代是培养强身健体意识的最佳时期,大学生时期具有全面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精力也是最充沛阶段,是培养他们体育意识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积极的参与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意识,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水平,可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的参与到活动锻炼中去。

  四、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

  (一)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一个新颖的体育课,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结合视频、历史体育趣事的讲解、体育的发展史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补充,不要让学生只是单纯的认为体育就是跑步、跳高、跳远、投铅球等体力活动,杜绝向学生传达体育就是纯体力的观点。通过视觉感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将生命健康与体育锻炼、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习惯是我们在生活中长时间形成的一个行为,是一时间难以改变的。它以某一种行为方式存在,无关于意志努力。而体育习惯是轻松的,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的一种行为。所以,在学习体育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习惯为重点,将兴趣、爱好与体育锻炼有效结合。只有对一个东西产生兴趣才能成为动力,才能提高学习得热情。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熟知和运用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才能起到最佳的锻炼效果。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身体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经过科学的、严格的、反复的锻炼形成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时,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由易到难的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强化体育师资力量

  教师犹如教育事业的灵魂,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强化,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体育老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全方面的专业和技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强化自己,做一个全能型的教师。只有这样,对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民健身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体育不仅是个人个体发展的需要,民族体质提高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的共同需要。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所在,为终身体育教育做好基础。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不断深化终身体育教育改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到生活实践中,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 篇3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后提出了一系列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终身体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都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创新,体育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且创造了一系列条件深化体育教学活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无法充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近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根据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在终身体育教育中无法实现目标,这就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身体素质较差,无法高效开展工作。第一,高职院校相关领导者和体育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终身体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第二,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针对终身体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第三,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在体育设备设施的购置上并不完善,能进行的体育项目少之又少,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教育难以有效开展。

  2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1)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一方面,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体育教育,改变传统的重视智育而忽略体育的教学思想,营造出体育教育的有效环境和氛围,为深入开展终身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应当逐渐由技术型转变为智能型。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在开展终身体育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注重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有效结合,将教学重点放在身体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为深入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主动自觉进行锻炼,从而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及终身体育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

  (3)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在终身体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相关体育教师应当意识到体育教学的必要性,立足于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相关技能技巧,规范运动行为和姿势,从而为后期的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4)有针对性地开展终身体育教育。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基于此,要充分实现终身体育教育,高职院校及体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终身体育教育,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开展体育活动,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终身体育的作用。

  (5)科学合理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健全良好的终身体育评价体系,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终身体育教学的深化。一方面,教师应当立足于终身体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征,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大纲,规定每日的体育运动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定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评价策略和措施可以比赛的形式,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考核,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科学合理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庹展敏.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180.

  [2]何凡.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J].长江丛刊,2018,(2):287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改革

  论文摘要:现代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体育活动为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终身教育的提出,给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高校体育整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引言: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重要的一站,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要顺应现代教育思潮,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以终身体育为主导,重建大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一、转变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政策不尽完善,使得大部分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一方面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体育教育根本提不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来。二是体育课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考试方法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学校只把体育课作为考查科目,导致学生不重视上体育课。此外,部分体育教师本身也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再加上体育师资.包括体育教师的劳保待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我国的体育教育不尽如人意。终身体育的理念认为,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该是“终身体育”。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极好时机。因为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锻炼身体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个人志向和奋斗目标也趋向集中,从而为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强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将体育锻炼延续终生,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需要。

  二、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特别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使他们在身体、心理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在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具备的学识与能力,使其更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大学生具备的鉴赏力与判断力,将使建立的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具有多向与多元化的显著特点;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渐趋成熟,对各种环境条件、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力与选择性。因此,要将大学生本身作为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主体,使其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增大,为其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进行终身体育的提供更大的时空自由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

  三、创新体育理论,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下体育教学的效果明显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在于受到现有体育理论的影响,它的很多陈旧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教材内容,打破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健康型和娱乐型体育多样化发展,建立起实效性强、学生喜爱、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内容应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灵活性是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这种思路与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课程并存的改革,一方面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生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统一课程,另一方面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同时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该校学生的需求和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评估基础上自行设置课程。

  四、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

  教学内容应该以传授新的体育文化知识、保健知识、运动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以增强体质为主,让学生学会多种健身方法等,让学生充分体现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价值。因此,应增设更多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如保健体育、武术、散打、跆拳道、滑冰、游泳等不太常见的体育活动。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运动项目对提高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应把教、学、练统一起来,应有利于实现知识、机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及体育意识、能力培养的过程和谐统一。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趋向于“综合”型,即以游戏、韵律操等形式为先导,自然过渡至学习教材,最后以音乐放松活动作为课的结束。在课程的管理方式上,依据大纲、计划,在体育课中实行以必修为主,以选修为辅,在必修课中对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采用游离和递进定位方式进行教学,选修课以普及、提高某一专项为主,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宽松式教学来提高授课效率。

  六、改进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用“达标”、“技评”等竞技体育的手段来衡量、评价成绩的作法。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别很大,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全面、综合地评定成绩。在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已是高校体育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评价和考核方法必须与终身体育目标相吻合,把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确保课程评价更好地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同时,考试内容应坚持全面性原则,使单一技术考试向综合性评价方面发展。

  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出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已超出了与课堂体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成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一环。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在发展自我锻炼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体系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终身体育教育是以校园体育活动为媒介,谋求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近期目标,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保持终身健康为远期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和导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1992)11号文件.

  [2]刘丽朋,高延军.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须晓东.新世纪高校体育创新教育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4).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改革需求,终身体育思想正逐步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能力,强身健体,是增强国民体育素质,推广全民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终身体育观念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终身体育;体育意识;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蚁风高(1963,11—),男,汉,福建莆田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田径运动

  近年来,我国高校全面扩招,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大学生教育中往往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造成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身心健康状况堪忧。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意识地强化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引导学生坚持锻炼,自觉参加体育运动,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1终身体育观念概述

  终身体育观念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二是定期接受专业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指导,做到科学锻炼,保证效果。终身体育观念强调“终身”二字,即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全过程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体现了体育的终身性目标,将体育锻炼成为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运用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作为根本指导,形成系统化、完整化的体育锻炼目标,增强体育锻炼的针对性、目的性。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观念,其根本在于激发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锻炼的能力;学校将终身体育教育、终身体育学习的思想与理念传递给学生,在每一节体育课、每一次体育锻炼、每一项体育竞赛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形成体育思想、激发体育兴趣、提高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终身体育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促进个人发展还是促进社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2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重视体育课程,甚至敷衍了事,导致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2.1理论知识传授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各阶段的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模式为主,室内理论知识讲解所占比例较少,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发放体育课程教材,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欠佳;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不了解所学项目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以及不同运动对身体带来的影响等,对各种运动项目的认识不足,轻视理论学习。

  2.2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大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重复等问题,大多体育实践的内容以竞技项目为主,休闲活动的内容较少;但是大学生的专业体育基础薄弱,在体育学习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对于一些运动能力偏低的学生来说,对体育课产生极大的反感,认为体育课“能躲就躲”,而对于体育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由于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程学习存在很多重复内容,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滞后,缺乏明确的教学方向与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再加上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没能有效衔接,体育教学很难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2.3课堂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具体实践,大学体育教学开始逐步改进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教学方法滞后是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枯燥乏味的反复性练习为主,再辅以教条的讲解,向学生灌输体育技术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点,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体育失去信心,因此基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必要。

  3终身体育观念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终身体育观念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是大学体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认为渗透终身体育观念的方法与策略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3.1教师与学生共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除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更要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体育锻炼能力,向大学生渗透体育文化观念,加强体育学习的重视,并提高兴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转变观念,从自身强化终身体育意识,积极主动地完善体育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要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现代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学习方法,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实现终身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首先,体育教师要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具备主动创新的意识,运用专业的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寻找适合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体育信息,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融入到体育学习中,提高效率;其次,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应加强引导与指导,向学生传播终身体育思想及终身体育文化,并且在推崇终身体育的背景下落实教学改革目标;再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充分的认识及了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体育课,激发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大力推广体育教育改革,确保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校园的广泛传播。

  3.2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基于行为科学角度为出发点,运动兴趣主要指人们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探究体育运动知识的强烈意愿。人的任何行为都需要诱因,并且每个行为都具有目的性。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可激发人们的兴趣,也就是通过培养也能获得主动行为倾向。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运动兴趣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本身就对运动项目感兴趣,能够主动参加锻炼,也有一些是对某项运动项目感兴趣,进而愿意尝试体育锻炼。那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观念,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才能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例如,在学习“耐力跑”时,对学生的耐力、毅力要求较高,并且学习与训练的过程非常枯燥,教师想要磨练学生的毅力,并且对耐力跑锻炼产生兴趣,只有学生转移疲惫、枯燥的注意力,才能坚持完成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通过讲解、示范、游戏、比赛等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各自的运动才能,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能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通过激励、鼓舞、唤醒等一系列策略,让体育训练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才有意义,才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3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开展,突破以往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尽量选择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与重要意义,这样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就能自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篮球、排球、跑步以外,还可增加健美操、游泳、体育舞蹈、女子防身术等大众化的体育项目;其次,教师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考虑社会需求、学校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体育损伤救治知识、体育锻炼的技巧与要领、国际赛事的比赛规则等,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离开校园后仍能坚持体育锻炼。再有,选择教学方法时,除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外,还应借助幻灯片、电影片段、观看体育赛事转播等多种媒体技术和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与效果,树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与决心;最后,体育教学不能仅局限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而是将课内教学拓展到课外,无时无刻不感染学生,如在校园内展示体育图片、海报,校园内定期举办体育竞技比赛,开设关于体育锻炼的专题讲座等,潜移默化中渗透锻炼意识、终身体育意识。

  3.4树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彼此形成和谐的关系,才更利于知识的传授。同样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讲解体育知识、技术动作要点等,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实际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一直都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要形成民主关系,双方和谐发展,只有教师和学生均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才更利于落实终身体育观念。

  3.5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是落实素质教育及终身体育教育的根本策略与重要渠道。校园体育文化包含运动文化与体育知识文化等内容,其中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竞争性精神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也对学生参与社会就业和未来生活大有益处。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经验,想要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可从两方面做出努力。其一,在校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借助课余时间,宣传体育文化,组建课外体育小组,如篮球小组、排球小组、毽球小组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逐渐对体育活动产生依赖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内的时间,多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包括正确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的技巧,防止运动损伤的策略等,在整个校园内营造“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氛围。其二,传授大学生专业的比赛知识,提高观赏体育赛事的能力。学生通过观看体育比赛,能够陶冶情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学会欣赏体育赛事。首先,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专项运动讲座,教会学生某项运动的基本技术、规则、战术战略等,以专业的眼光融入到体育赛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有,组织大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尤其观看一些学生学习过的体育项目内容,并组织学生对比赛过程展开讨论、总结,提高观看比赛的能力。

  4结语

  总之,大学体育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的发展,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势在必行。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意识到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大胆运用创新性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引导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苗鹏,王诚民,姚大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新思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62-63.

  [2]董强.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分析[J].体育时空,2014(23).

  [3]李翎.论高校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对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05-206.

  [4]马玉芳.高校阳光体育-架设通往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桥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89-91.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10-30

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的策略论文11-03

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论文09-19

探析微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的论文10-30

体育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论文11-02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网络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05-26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11-04

体育教育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论文11-03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略论教育论文07-25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