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21例体会教育论文

时间:2020-09-30 09:25:13 教育学 我要投稿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21例体会教育论文

  【关键词】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21例体会教育论文

  小儿结肠息肉;内镜;高频电凝

  小儿结肠息肉较为少见,我院2007年2—10月对21例小儿结肠息肉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儿系本院2007年2—10月住院患者,年龄2.5~13岁,平均6.2岁,病程1天~7年不等,以便血为主要症状。

  1.2 器械

  电子结肠镜为Olympus CF-XQ240型;高频电发生器为德国速灵ARC2000氩气刀。

  1.3 方法

  (1)常规肠道术前准备,全麻下进行。(2)操作要点:遵循结肠镜操作常规,尽可能行全结肠检查。进境时要少量合理注气,使息肉充分暴露,圈套器套至息肉蒂部,然后回拉、上提,使圈套器尽量离开肠黏膜。一般电凝指数调至2.5~4.5档,电切指数调至2~3档,先电凝致组织发白,再行电切,每次通电时间为3~4s,见到组织发白时逐渐收紧圈套器,应一边通电,一边收紧圈套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切下息肉。巨大或分叶状息肉则分段切除。小的广基或无蒂的息肉可将圈套器的头端轻压息肉,然后通电进行电灼,息肉发白、坏死即可。息肉切除后,可用三爪钳抓住息肉随肠镜一起退出体外,或让患儿从肛排出,然后送病理检查。

  1.4 术后处理

  术后酌情应用止血药物,观察1~2天,注意观察便血及腹痛等情况,卧床休息3天,术后2周内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息肉在24h排出者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小儿结肠息肉发生情况

  21例共发现息肉23枚,16例为单发息肉,3例为多发;息肉最大径<1.0cm者8枚,1.1~2.0cm者11枚,2.1~3.0cm者4枚,息肉大多呈鲜红色,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类似杨梅或桑椹,部分表面可见糜烂、出血。

  2.2 手术结果

  21例共切除息肉23枚,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3 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16例,其中幼年性息肉12例(80%),炎症性息肉3例(15%),腺瘤性息肉1例(5%)。

  3 讨论

  本院自2000年开展小儿结肠镜检查以来,已成功地开展小儿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由于电子结肠镜图像更清晰,操作更灵活、方便、安全,手术成功率相应提高。

  我们认为小儿结肠镜检查时,主要以循腔入镜法进行操作。

  (1)严格掌握适应证,急性肠道症患儿需控制炎症后再行镜检及电切手术。手术者需由内镜操作经验丰富者担任,且与助手配合默契,同时术前了解病情及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术前做好肠道准备,保持视野清晰;

  (2)进境时,即做好高频电切除准备,一旦发现小的`广基或无蒂的息肉样隆起直接用电凝电灼法立即切除,可避免出血,且可避免退镜时寻找息肉困难;

  (3)严格掌握高频电发生器的性能及操作技术;

  (4)由于小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因此需在全麻下进行;

  (5)必须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操作应轻巧仔细,切忌粗暴进境以免造成损伤和穿孔;

  (6)套住息肉后勿移动病人或切忌过猛牵拉息肉,以防勒断蒂部出血;

  (7)应缓慢收缩圈套器,切忌过猛过快,尤其对细蒂者;

  (8)对较大息肉逐块切除者,应先用电凝电流,至电凝局部变灰白,再用混合电流切下息肉;

  (9)息肉切除术后嘱家属切忌活动过度和进多渣饮食,可进食流汁饮食或低渣饮食;

  (10)应嘱家属密切注意患儿的大便情况,如有便血应随时就诊。总之,结肠息肉诊断首选结肠镜检查,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一种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