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时间:2020-09-30 13:30:08 教育学 我要投稿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对中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倾向。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落脚点究竟在哪里?经过多年探索,笔者认为,有“疑”才有“新”,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应从质疑开始。

  一、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在设疑中创新

  设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创新的愿望,设疑是其中必要的一种激励手段。通过设计问题,尤其是学生独自寻找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设疑于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使其处在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地,这样学生自然会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问题设计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由学生独自设计或与教师一道共同寻找、发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牢牢地把握有利时机,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计成“悬念式”、“探究式”、“辐射式”、“活动式”等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这一角度说,教师不仅要当好一名出色的演员,而且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导演,想方设法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动机,引发创新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学探究的主要课题,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例如,每上新课前,我常常利用课题提问:“你从课题中懂得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再如讲《童趣》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前讲一讲自己童年时仔细观察到的趣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趣激疑,以疑导思,在求疑中创新

  学生存疑,是教学深化的表现。对学生而言,学而无疑的原因之一,是兴趣匮乏、动力不足。

  如何才能让学生存疑呢?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一个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主生疑、独立思考、启思解疑。而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深入思考、探究、综合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由存疑到创新的过程。我们可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生疑,以疑导思,由疑点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觉在学中疑、在疑中学的目的。 如在教学讲读课文《愚公移山》时,有学生就存在这样的疑问:愚公带领全家人去移挡在自己屋前的两座大山,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方法——搬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探讨出的结论也完全出乎教师所料。

  三、引导探究,破疑解惑,在解疑中创新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提问,主动释疑解难的场景即使有,也往往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习惯,或是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南辕北辙、不着边际,使课堂陷入尴尬境地。要克服这些现象,还得靠创新这幅良药,只不过药引子是教师的巧妙引导罢了。在破疑解惑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但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提问,以使学生之质疑能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

  四、激活思维,捕捉疑点,在释疑中创新

  创新始于“问题”。从创新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围绕着一个“疑”字展开,在质疑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当然,质疑仅仅是手段,最终的释疑才是目的。当学生怀着强烈的质疑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他们可以从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逐渐对质疑解难产生兴趣和爱好,进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例如许多人对歌手“李玟”的歌曲舞姿特别熟悉,对她名字的读法——“ITWen”也并不在意,但有学生对此就产生了疑问。事实上老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根本没有“玟”这个字,在《康熙字典》中,此字读“min”,现在新版的字典中已经纠正读音,读“wen”。教师如能从这些日常生活的例子中引导学生质疑,进而解疑,不仅能让他们增长知识,更能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学贵有疑,疑中求知,这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处处留心,不断指引学生,让他们学会质疑、解疑,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