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建设理论分析论文

时间:2020-10-01 10:17:49 教育学 我要投稿

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建设理论分析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丰富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以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同时,更需要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内生增长理论提出,经济增长不是外生的,而是取决于经济系统本身;一国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因此,以校内非教学资源为载体,建设高层次、系统性的素质教育平台,是高校以内因提升实力,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建设理论分析论文

  一、内生增长的理论基础

  (一)内生增长理论内涵

  内生增长理论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是指较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等因素视为外生给定的而言,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诸因素内生化,将其对产出的影响以某种形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加以讨论。内生增长方式不意味着知识替代了传统资源,而是在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分工深化、制度改进”四个要素中,投资的增加、劳动力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技术变革、知识的进展在每一个要素都起着基本的作用。

  (二)内生增长理论要素

  1.人力资本要素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以投资的形式完成,学校人力资本积累以学生为主体,即不断积累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学校教育,人力资本及知识的积累可以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脱离生产的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使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智能和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这里表现为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二是通过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实际训练或经验积累增加人力资本。这里表现为学生进行生产性的顶岗实习。

  2.技术进步要素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21世纪的高职教育必然要依托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要求也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找到了落脚点。高职的兴起也在于它突出自己的技术特色及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所传授的知识及技能在企业的实用性。高职院校可以在为企业知识的更新、员工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等方面寻找到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建设

  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企业参与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用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强化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全面发展。高校丰富的非教学资源可以作为充分的载体,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平台。

  (一)理念设计

  教书,还要育人,而育人则是无处不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教育的场地,而不仅仅是课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作为其根本任务。高校非教学资源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发挥着重要的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充分调动校内非教学资源,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校内非教学资源包括后勤服务资源、可经营资源、衍生资源等三个不同层次。其中,整合大学生后勤服务资源是直接与学生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

  1.构建育人理念

  内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要素表明,大学教育可以通过积累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校内非教学资源是良好的人才培养载体,学校在后勤建设、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将“无意识”的服务变为“主动”寻求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素质的展现来熏陶、陶冶服务的对象,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后勤住宿、餐饮管理通过在内部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管理意识、服务道德、创新思维、竞争观念等渗透熏陶到整个校园群体,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与师生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互动,构成校园的精神文明,形成校园文化的灵魂和主导,推动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建立制度保障

  社会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资金短缺可通过劳动力替代,劳动力短缺可通过机器替代,但是制度的不健全则不能完全由其他要素来替代。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改进管理机制,建立制度保障,是打造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高校构建素质教育平台,以非教学资源为载体,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就业实践、创业训练、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将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二)平台构建

  高校落实全面素质教育,以校内非教学资源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教育教学功能的整合,由企业建立勤工助学体系及助学基金制度,校企共同构建以“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为主体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平台。

  1.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功能已为教育界所共识。环境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非教学资源拥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甚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关怀,形成“环境场”。“整齐、清洁、安静、优美的校园,使学生更热爱大自然,联想祖国大好河山,内心产生与环境相协调的上进精神”。从教育角度看,校园环境是隐性课堂,学生通过校园会获得各方面的信息,收获更多的生活体验,产生人文精神,从而实现育人的目的。环境是人的哺育者,它以其自身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与影响。教育、引导、规范、耳濡目染是环境育人的重要手段。我们把大学非教学资源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非教学资源的建筑和外环境,如空间的大小、布局、配套设施等;软环境包括卫生、文化、信息。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从技术进步的要素出发,资源配置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广泛收集师生的合理建议,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观念,通过建设、改造、美化各种校园资源环境,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健康、优美的“家园”,建设美好的硬环境。同时,软环境建设中,要注重校园文化、信息沟通、日常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的.构建与改进,这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价值判断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一方面体现校园风貌,另一方面,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和文明道德的教育需要。

  2.服务育人

  校园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是持久的。在校内非教学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后勤文化建设起着“育人作用、凝聚作用、创新作用”。我们以各种层次的非教学资源为载体,合理配置、分工深化,注重文化建设,突出服务育人,用员工的岗位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后勤服务员工通过热情优质的服务,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与优良作风,忠于职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能够取得育人的良好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后勤服务员工在各自岗位表现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关心他人、乐于奉献、不图名利的良好思想与高尚品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后勤服务员工要以师生的要求为标准,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间,开展主动式、感动式、全程式服务,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服务育人自觉地寓于服务的全过程。

  3.管理育人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高校的人力资本积累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可以用管理和标杆的力量塑造学生。严格的管理育人,服务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制度保障。在校内非教学资源中,大学生后勤服务资源及相关衍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类型,其中涉及到的住宿及餐饮服务,必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这既是维护就餐秩序的必要条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责任感,制度必须认真落实执行,严格纪律,加强管理,不折不扣地按章办事,同时要求学生切实遵规守纪。在服务管理中按制度要求管理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觉性,教育学生增强责任心与事业心。这些制度能够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不良言行以及调节人际关系,从而提高育人效果,也是素质教育平台的重要保障。

  4.实践育人

  学校可以利用校内非教学资源开展实践育人,用学生教育学生。通过优化、调整校内各种资源,建立一系列校内素质教育基地,包括:思想教育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孵化中心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生产实践活动、公益劳动、参与食堂及宿舍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简称三自教育)的目的。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基地、活动中心的民主管理,如学生社区活动中心、学生膳委会管理、勤工助学岗位、自习时空管理员等工作,让学生在“三自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与价值观。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要素在大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以校内非教学资源为载体,围绕“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有效拓展了高等教育理念、延伸了高等教育平台,有利于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