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教育云计算平台的构建论文

时间:2020-10-02 17:23:22 教育学 我要投稿

信息素养教育云计算平台的构建论文

  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问题

信息素养教育云计算平台的构建论文

  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辨及利用等能力和信息道德教育等展开。在内容方面,包括图书馆利用指导,文献检索技巧和数据库利用培训,网络搜索工具和资源使用介绍,文献获取方法介绍,文献利用指导以及软件工具使用指导等,总体涵盖比较丰富。模式有新生始业教育、文检课、学科专题培训和公共专题培训等,用于满足不同用户多层次的需求。在方式上,大部分采用面对面授课方式,也有部分学校推出了在线教学方式[5]。总体而言,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了较大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1受时空等客观条件制约,用户覆盖率低

  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以面对面的文检课和讲座为主,这种将师生集中起来的传统培训方式客观上受到场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每次容纳的听众数量十分有限,也缺乏迎合学生个体需求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众面。相较于高校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言,现行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只覆盖了一小部分师生。

  2人力资源的限制,阻碍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对高校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对教育提供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提供方——高校图书馆中这类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却十分有限,特别一些小馆情况更为严峻。这种人力资源上的限制一方面导致了高校无力在广度上进一步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从事培训的人员因工作量过于集中而无力在相关领域进行更多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从而阻碍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在深度上的发展。

  3形式陈旧单一,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网络和信息化环境下,用户的使用习惯也逐渐改变,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越来越不能吸引当代学生群体的主动参与。虽然也有高校推出了在线教学模式,但大多是将课件“堆放”在网页上,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选择;课件形式也多为PPT或课堂录像等较传统的形式,通常需要学习者投入较长时间进行持续的学习,用户体验差,缺乏吸引力,在实时性和交互性方面也不强,与当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尚有差距。

  4技术条件有限,难以为新形式课件和服务平台提供保障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对各类新形式多媒体课件有了更多需求,但目前高校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在课件制作、网络化传播和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发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平台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化及软硬件技术装备也是目前高校较欠缺的。这种技术条件上的不足形成了高校在发展新形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方面的先天缺陷。因此,目前总体上国内高校中真正推出在线服务方式的还十分有限,且普遍技术含量不高。

  二、云计算应用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基础服务共享架构方法,它不但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生产模式,也大大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近年来引起了教育界和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6][7]。其具备的便捷、共享、通用等特点,为解决信息素养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1资源在云端,共享变得更容易,用户覆盖率得以提高

  云计算提供的云存储服务,使信息素养教育者可以将课件直接存放于云端,学习者只需通过某种符合标准的终端工具(如浏览器、手机、平板电脑等)接入系统即可实现对课件的访问,共享变得更容易。“云存储”所具备的无限扩展性、随时访问及网络化覆盖的特点,消除了使用者在存储空间、访问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大大方便师生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覆盖率。

  2便于实现资源整合和人员联合,解决人力资源的限制

  云计算不仅提供超强的运算能力,还将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存储设备集中成一个虚拟的资源地,以“按需索取”的方式提供给网络读者。因此,借助“云计算”模式,信息素养教育还可以通过在多个高校间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达到教学资源和人员的共享与联合。这不仅可以平衡各校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更可以通过共建共享,解决高校在专业人才和资金方面的困难,从而提高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水平。

  3利于形成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教育,迎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云计算是一个高效综合的服务平台,其蕴含的无限可能性使服务的多样化变得简单而易得。高校可充分利用“云”中提供的各种服务形成适应大学生群体使用习惯和体验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和内容,以便每个使用者都能从中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4降低软硬件成本和技术门槛,提高服务整体技术水平

  云计算告别了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本个体生产过程的技术和软硬件投入。对信息素养教育而言,它不仅降低了建立相关平台需要的软硬件成本和技术要求,减少了进行平台维护、运作需要的技术人员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作信息化课件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术门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服务的技术水平。

  三、建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

  借助云计算的种种优势,高校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一定范围的,可供用户随时使用的,提供包括多媒体课程、在线咨询、网络知识库、用户互助交流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立体式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以为师生提供覆盖更为广泛、使用更为便捷、内容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通过平台,学习者可随时方便地利用多种手段访问云中的海量信息资源,并通过自助式、在线式或互助式等方式进行信息素养的学习;知识提供方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方便地将各种形式的知识分享到平台,从而在云端形成一个用户可参与互动的、一站式多功能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基地。

  1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

  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信息素养培训基地,它包含了现有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种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新技术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进行了极大地丰富,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其构成包括课程学习、在线课堂、实时交流、知识问答及测试几个模块。

  (1)课程中心

  借助云存储空间的覆盖面广和共享方便的特点,“云服务”平台首先是一个包含各类课程课件的资源集散地,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也可通过留言方式对资源的配置提出要求。各参与高校的图书馆员或加入的院系学科专家则可以将制作的信息素养课程课件放到平台上。课件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视频、音频、PPT甚至手稿讲义等。这些课件在平台上被按类型、内容、学科或提供单位等分类标签,方便使用者通过搜索或浏览等方式进行选择学习。针对图书馆员或者院系学科专家,平台在云端集成常用课件制作手段(如视频、音频制作工具等),以降低课件提供者的技术负担,从而丰富平台课件类型;针对读者,在云端集成多种应用方便其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脑、手机、PAD等)访问平台资源进行学习,并可通过留言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2)在线课堂

  “云服务”平台集成的在线课堂功能,集成了在线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提供传统信息素养教育中面对面授课方式类似的教学方式。例如:授课人可通过集成在云端的在线课堂申请一次在线课程,同时进行资源的配置(设定授课时间、时长、人数以及课程信息等),并利用平台发出相关通知(包含时间、网址、课程信息等)给服务对象,他还可以通过对用户登录进行控制来实现对对象面的控制。完成后,到设定时间授课人只需登录平台就可打开云端的课堂,即时传输和接收音频、视频信息。对授课对象,他也只需按照接收到的通知进行登录操作就可加入到课堂进行听课和发言。这种方式一方面扩大了课程对象的覆盖面,同时课程本身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授课对象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实现跟教师进行直接交流,方便程度也提高了。此外,课堂过程还可实现即时录制,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放到云端作为学习资源供后续使用。

  (3)交流平台

  “云服务”平台还可提供即时交流服务,用户可在这里组成讨论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课程答疑等活动。平台在云端集成支持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即时讨论工具,用户只需申请账号并组成讨论组,就可实现共享话题进行讨论甚至开会等活动。

  (4)网络知识库

  为了达到最大范围的知识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上还集成了类似于“维基百科”的开放式网络知识库。用户可以提问,也可以回答问题,从而充分发挥用户之间的互助作用。同时,平台专业人员(图书馆员、教师等)将定时访问知识库,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和整理,对其中正确的回答可以进行认证,并将精品问答整理成经典知识库供用户参考。

  (5)自测平台

  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还是一个学习者自测或自我练习的平台,以帮助其加深印象,提高掌握程度,也可用作相关信息素养课程的网络考核平台。由相关培训或者课程的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在平台上,学生学完某个系列的课程后可选择相应习题进行自测和学习巩固,题库同时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参考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掌握的目的。同时,相关教师留下联系方式供学生有问题时及时联系辅导。对于有些需要考核的课程,平台也在云端集成考试系统,教师只需将题库上传至平台并选择考试模式,然后设定考核用户范围即可实现在线考试的功能。

  2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构架

  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将采用分层式的构架体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伸缩性以及可维护性。系统构架分为四层:访问层、应用层、资源层和基础层(如图1所示)。(1)基础层:是系统的硬件设备层,主要包括云存储,云Web服务器等组件,主要责任是能够把资源层和应用层无缝的部署和融合到其他部门或者机构提供的云服务中去。(2)资源层:用来保存和管理应用层所需要的各项核心资源,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的创建和维护,审查等。资源层相当于系统的数据层,最终的用户不会直接使用资源层,而是通过应用层来访问资源层。但平台工作人员需要直接使用资源层对资源进行个性维护和管理。(3)应用层:承载着“云服务”的具体实现功能。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和功能供用户使用,实现平台的各项创新性功能。(4)访问层:访问层首先以Web的形式提供普通的电脑能够访问的界面,进一步支持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PDA等其他的各种手持终端。

  3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

  (1)自主式课程学习。“云服务”平台的课程中心放置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主题的系列课程课件。用户登录平台后,可通过按课程主题浏览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学习,完成后进行自测来掌握相关内容。

  (2)信息素养网络知识库。用户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碰到信息素养相关的具体问题时,可登录平台通过检索方式获得与知识点相关的教程进行学习或得到网络知识库条目获得解答。对于没有找到的内容,则也可通过平台发布的方式,寻求平台服务人员的辅导和网友帮助。

  (3)在线课堂。在线常规讲座:图书馆员可通过云服务平台定期举行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在线讲座,也可通过同步转播的方式将图书馆的每周常规讲座搬到网络,从而扩大讲座的受益面,也使有兴趣的读者参与变得更加方便。在线文检课:教师通过向云服务平台申请课堂的方式,将传统文检课通过云服务平台来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可实时交流,并可将作业和考试通过自测平台发布和回收。对于分组讨论的作业,学生还可通过交流平台自建讨论组讨论,也可邀请教师加入进行指导。通过授课时的登录情况教师可监测出勤率等。预约讲座:用户有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需求,但通过检索发现平台没有相关资源,可通过给平台管理员留言的方式提出培训讲座需求。管理员整理阅读读者留言后,组织实施相关讲座并通过平台发布。

  4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人员支撑

  要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强大的服务功能,必须有强大的人员保障作为支持。这些支持人员包括:

  (1)技术支持团队:主要担任平台的建设、维护、升级等。虽然信息素养云服务平台会通过购买等方式尽量采用成熟的云计算技术,但仍会需要一些特色服务和应用的开发,因此仍然需要一支技术支持团队。

  (2)专业培训和咨询人员:主要担任平台课件制作、在线授课和知识咨询等。这部分人员主要由图书馆资深的信息素养服务馆员组成。除此之外,也可将学校各学科中具有这方面知识经验的师生并入,借助网络的便利邀请他们加入来分享他们的知识,可成为平台专业人员中的重要补充。此外,为了解决图书馆总体人员上的短缺,还可通过区域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区域人员的联合服务以充实人员配置。

  (3)网络互助力量:通过平台提供的互助回答功能,在平台专业人员无暇顾及的时候,平台上用户之间的互助成为解决问题的又一条途径。

  四、结语

  信息素养作为当代高校学生的必备基础素养,其教育模式在当代云计算的背景下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云计算还有过分依赖网络、信息安全难以保证及功能有限等不足[8],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先进的服务理念,其对高校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触动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应该抓住这种机遇,大力发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云服务”,使信息素养教育借助新技术真正走近师生,惠及师生。本文提出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旨在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发展更符合时代特色的、更具实用性和生命力的新形式信息素养教育,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做出一份贡献。

【信息素养教育云计算平台的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1.云计算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论文

2.高校数字媒体教学平台的云计算化论文

3.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应用论文

4.学生信息素养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5.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论文

6.构建教学平台会计基础论文

7.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举措论文

8.信息素养MOOCs教育课改思考论文

9.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动向探讨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