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群体互动发展体育教育优秀论文

时间:2020-10-09 09:03:51 教育学 我要投稿

班级群体互动发展体育教育优秀论文

  1体育课程中群体互动发展的阶段划分与特征

班级群体互动发展体育教育优秀论文

  1.1开始阶段

  在体育教学的开始阶段,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某项运动,且彼此间不甚熟悉,因此他们会更加关注运动项目本身,运动项目本身是学生的共同兴趣和相对安全的话题。此时,运动水平是定义学生个体或群体优劣的重要标准,此时的学生在参与运动时,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以此来凸显自己,以便获得认同。在参与集体性运动项目时,参赛的学生会极力表现自己的能力,比赛中充斥着大量表演性的个人行动,而群体则表现出混乱和无序。此时只有教师才能解决这种混乱状况,只有教师才能进行比较有效的位置分工和战术布置,虽然有些学生对教师的安排不是很情愿,但通常不会明确反对教师的安排。在此阶段,群体的主要话题是任务达成,即要赢得比赛,而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包容性的问题,学生之间会因为运动表现的优劣而进行包容或排除,学生之间的关系基本停留在表面,没有明确的赞同或反对,与教师的关系则表现为高度的依赖,教师被视为权威,学生愿意接受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1.2磨合阶段

  虽然教师可以帮助班级群体的最初组建,但仍需要群体成员自身的努力,他们需要将群体的关注点从简单的任务达成扩展到如何达成。群体成员开始探寻一起比赛的方式,他们通常会同意打盯人防守,因为这种方式对每个成员都使用同样的规则,而区域联防的方式则很难实施,因为这种方式将迫使成员适应不同的角色。在此阶段教师会遇到一些抵制:成员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早期叹息失望的成员现在有了反应,他们会愤怒地表示“为什么是我?”其他感觉到未被平等对待的成员也开始参与抗议,偏爱某些成员的行为很可能会遭受其他群体成员的严重批判。在此阶段,群体的主要话题是协商制定完成任务所需的规则,而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包容性和平等问题,技能水平或脾性相似的人容易获得包容和支持,有差异的则不易获得包容和支持,同时群体成员对规则的统一性格外敏感,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相似者结合,与教师的`关系则显现出反依赖的倾向,教师虽然仍是权威者,但反对与抗议的声音开始出现。

  1.3凝聚阶段

  体育课堂教学中包含大量的比赛内容,运用比赛的形式可以加剧班级群体的凝聚。比赛意味着群体成员需要分配不同的角色,即使群体选择人盯人防守,他们也会发现,一个队友可能适合盯防一个特定对手,而在防其他对手方面可能不是最适合的。因此话题会从“我们怎么打”转向“谁做什么”。群体在比赛实践中会逐步达成一致意见:谁留在后面防止对方反击,以及各个人的位置和角色分工。这可能需要大量的协商,整个协商过程也是队员建立自己影响力的过程,群体领导开始出现,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感不再像开始时那么强烈。在此阶段,群体的主要话题是任务达成所需要的角色定位,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成员地位的浮动,有些成员的影响力上升,而有些成员的影响力下降,由此也带来了角色和权力的冲突,学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分裂和矛盾,群体中出现若干小群体,群体与教师的关系由上一阶段的反对和抗议又转为相互依存和依赖,群体需要教师这个权威来协调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

  1.4整合阶段

  随着群体成员彼此了解的深入,角色得到配置。教师在大量反馈的基础上,开始对群体进行整体性的影响。教师如果对反馈的回应是积极的,成员亦感受到平等,则群体的发展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阶段,群体的整体行为成为主题,而不是各个小群体的八卦信息,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平等的问题,即群体成员是否能够接受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关系开始突破小群体的限制,向群体扩散,与教师的关系则体现出持续的相互依赖,教师与学生开始进行合作式的互动。

  1.5成熟阶段

  群体成员感受到归属感,能够专注于群体目标与任务。此时对群体任务的关注与开始阶段明显地追求自我表现非常不同,成员更关注集体目标,而不是个人成就,力图通过自我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心态得到很好地调整。他们开始取长补短,通过群体的互补性来增加群体的竞争力,开始阶段的自我表现,开始转化为协同合作。在此阶段,群体的主要话题是包容与互助,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群体凝聚力与个体差异的问题,群体如果走向成熟,则既要求凝聚力也尊重个体差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呈现出持续的相互依赖与合作,通常两者之间已经建立了牢固的情感联系。

  2体育课堂教学中促进群体互动发展的策略

  2.1总体策略

  促进班级群体的互动发展,意味着帮助班级群体解决其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一种方法是直接解决问题,例如对于消极运动的学生,教师应单独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原因。如果消极运动的诱因是群体关系不佳,教师应言明此类行为有可能影响班级群体的团结,进而使自己更加孤立,参与体育集体活动是最好的关系缓和方式,鼓励他积极参与,并帮助他融入班级群体。而如果消极运动的原因是因为难以完成运动或是对完成运动缺乏信心,则教师可主动降低标准和要求,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再辅以激励和鼓励措施使其追求更高难度。教师要促进班级群体的发展,一方面要紧紧抓住两部分学生,即积极的表现好的学生和消极的表现不好的学生;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安全问题。关注学生情感安全问题要注意时机,在最初阶段,这个问题还不是可公开讨论的话题,因此在最初阶段不要冒然使用。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处理问题,即给学生安排任务,此任务不是强加指派给学生某项任务,而是允许学生自己处理问题。例如允许学生选择一些运动项目和比赛方式,教师应暗暗叮嘱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

  2.2阶段策略

  2.2.1开始阶段

  班级群体还没有开始发展,成员还没有获得体验机会。为了刺激班级群体的发展,教师需要为班级群体提供多种群体活动。群体活动需要不同的能力,因此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有助于任务的完成,进而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参与。在体育课程中,变换活动方式有助于改变刺激方式和强度。此时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依赖,言下之意就是,你有权力也必须首先定义期望和规范。尽可能清晰地向学生表明你对他们的期望,表明期望时声音要洪亮、语气要坚定,可借助一些非语言形式来加强效果,例如强有力的手势、严肃的表情和坚定的眼神等。在此阶段要留意学生令人惊讶的能力,谨慎对学生进行评价,因为学生此时对评价格外敏感,情感安全的诉求格外强烈。你的主要任务不是评价而是设定标准,开放式的交流有助于融洽班级氛围。你要以教师的形象出现,并呈现一些个人信息,在与学生交流时要能叫出学生的姓名,赞赏学生时强调努力而不是能力表现。在开始阶段要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做出积极回应,这有助于学生在新环境中获得存在感,因为此时学生所提的问题多具有共性,所以教师可以向班级群体进行公开的、集中性的解答。

  2.2.2磨合阶段

  体育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彼此逐渐熟悉,他们开始寻求“志同道合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自由组合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联系。例如攀岩运动很适合此阶段的活动要求,这种活动创造了分工协作的情境氛围,活动者和保护者之间可以迅速建立信任基础。允许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可以避免课堂的沉闷,但教师要对各组一视同仁,运用相同的规则。对群体合作进行奖励和赞赏学生的努力(而不是个人的表现)能够刺激群体向相互依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也意味着群体与教师的关系越来越淡薄和疏远。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阶段并不容易,此阶段群体开始有自己的话题,学生暂时拥有了比教师更大的对于群体的影响力,但这个过程只是一个短暂瞬间,教师必须调整好心态,准备好进一步的施加影响,因为群体的关系极有可能快速度过这个“蜜月期”,群体之间以及群体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随时可能爆发。群体矛盾表现为:开诚布公的讨论变得困难,学生的自卫行为变得明显,消极性的反应开始增多,矛盾开始公开显现,不仅群体之间、群体内部的关系可能变得消极,与教师的关系也可能变差。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沉着冷静地对待出现的问题,对一些问题进行冷处理即可,例如学生之间的相互指责,而对于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则要严令禁止。

  2.2.3凝聚阶段

  当学生之间彼此熟悉,并在群体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展开班级群体关系的进一步构建了,此时要鼓励不同的小群体进行交叉和相互接纳。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他们相互协作的任务,或者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供他们讨论,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的学生正试图在班级群体中建立自己的影响力,教师主导提出的任务或争议有助于他们建立这种影响力。教师不必对学生的每一个举动都进行干涉,要让学生自己逐渐建立自信并承担责任,仅需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提供专业帮助。此时是教师获得体育课程反馈意见的宝贵时机,依据反馈信息,教师对课程进行调整甚至是变革,以便进一步促进群体的融合、凝聚和发展。

  2.2.4整合阶段

  经过凝聚阶段的融合,群体中的激烈冲突减少了,学生在班级群体中体验到安全感,他们有了适应自己的群体,建立了比较牢靠的友谊关系。班级群体的运行开始顺畅起来,群体中的各种能力开始发挥效用,班级群体开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群体不再是仅以能力来区分,而是夹杂了更多的情感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现在也相对顺畅了,师生间的感情也逐渐加深。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现其不同的能力,在混合能力的群体中,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帮助。而随着学生对教师个人兴趣的提升,他们有了了解教师生活的好奇心,不再仅仅当作教师,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在课程中提供专业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在此阶段,教师要将重心逐步由关系构建转移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上来。

  2.2.5成熟阶段

  班级群体进入成熟阶段后,其成员已接受了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就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协商,教师在教授必修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对群体工作进行述职是具有建设性的一步,让学生群体讨论取得的成绩和还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记住,这个阶段也并非结束,而是维持发展的一个准备状态。

  3总结

  班级群体发展的阶段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而设计出的粗略模型,教师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借鉴每个阶段的理论来促进班级群体的发展。体育教师既是教授者也是管理者,在协调班级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增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相容,提高群体内聚力等方面居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而班级群体互动发展理论为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班级群体互动发展体育教育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体育教育探究优秀论文

2.互动教学职高英语优秀论文

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略论教育论文

4.中职生消极群体及其教育对策论文

5.师范生现代教育优秀论文

6.浅谈医院药房健康教育的优秀论文

7.幼儿教育毕业优秀论文三篇

8.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探析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