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创新教育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建

时间:2020-09-18 20:21:32 教育学 我要投稿

谈谈创新教育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建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负有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使命。要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引领舆论方向,端正舆论导向,借以消除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谈谈创新教育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建

  [摘要]校园文化是育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短板应该尽快补齐。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更多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就业的机会,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治学理念、师资水平、实验实训条件、校园文化、规章制度等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高职校园文化现状入手,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分析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校园文化的构成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传统的集中反映。校园文化有一种独特的“母校情结”,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纵观国内外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成熟的标志。校园文化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大致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及言行层面四部分。

  (1)物质层面,指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群落、教科研设施、场馆建设、雕塑题字、校园环境等。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精神层面,指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学术水平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价值观念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

  (3)制度层面,指校园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机制体制、治校方针以及各种社团和文化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职责等。校园制度文化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4)言行层面,指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在校园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形态,包括校园人际关系、人事关系、学术关系、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习惯与风气等,是学校精神、师生价值观、学术氛围、治校行为的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四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表现。四个层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价值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能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自豪感

  当学校的精神文化被师生所认同,会激发出师生对学校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师生个人的感情、信念、行为乃至目标、愿想就会自觉地和学校的目标保持一致。学校的精神文化也会被代代相传,师生会以自己是学校一员而倍感自豪,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觉的贡献。

  (二)校园文化能陶冶师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

  高校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生动活泼的人文情怀、团结向上的工作作风等,会熏陶和浸润校园里的每位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及道德修养。良好的校园文化会陶冶师生情操,促使师生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三)校园文化对师生言行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学习学术氛围、教风学风、人际人事关系、管理机制、奖惩制度等,对师生的价值观、学习生活工作以及职业发展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激发师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愿望,激发师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四)校园文化能保证学校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

  校园文化被师生认可并传承,丰富并创新,保证了学校的发展动力,确保了学校的发展方向。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增强校友的归属感,校内师生和已毕业校友都会时时关注母校的发展,尤其是杰出校友还会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母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术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及问题

  (一)办学时间短,文化底蕴沉淀不足

  校园精神文化、治校理念、办学特色、校园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积累和提炼。我国的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在建设初期往往比较看重校舍建设是否气派,实验实训设施是否齐备,校园绿化是否美观,师资力量是否足够,而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宏观设计。积淀不足的硬伤制约了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多校合并,校园文化融合困难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在原中专、技校基础上演变而来。独立升格的学校,一般都能保留和传承原校的校园文化。而合并组建的高职学校,不论是以某一所学校为主校区合并其他学校还是建设新校区,由于各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是重构新学校的校园文化,还是融合各校的已有校园文化,对合并院校来说都是个难题。有些合并升格了十几年的学校,至今仍然不能很好地实现人员、资源、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有效融合。

  (三)受互联网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步履蹒跚

  由于可资借鉴的校园文化理论和实践缺乏,使成长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备受考验。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中依然存在着基础教育和中职校的痕迹,高职特色不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严重冲击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对学校的主要影响表现在: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时有逃学、逃课现象,分散了对学业的注意力;网络上充斥的虚假、片面、低俗、暴力等消极内容,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有很大的损害;一些校内事件经网络发酵,背离了事件本来面目,使学校声誉蒙受影响。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一)加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促进校企文化相互融通

  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目标,要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科学而又具有浓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其职业性的特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来设计。在校园物质文化层面,按照前校后厂或前厂后校的结构规划校舍,按理实一体化要求规划教学场地,按企业(行业)岗位及岗位链生产过程建设仿真实训场所等;在校园精神文化层面,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重视思想教育的同时,主动引入企业(行业)精神文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校园制度文化层面,应打破校企育人用人壁垒,建立校企共同组成董事会(或理事会)的管理体制,坚持校内理论学习和企业(行业)技能训练交替进行的育人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在校园行为文化层面,人际关系以仿照企业组织结构的项目组的团队形式出现,建立创新院系、孵化园、创客室,开展技能特训队、各种社团活动,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

  (二)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消除网络负面影响

  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消费、娱乐等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牢牢把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让学生置身大学精神氧吧,健康成长。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在《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一书中指出的“改变一个学校,首先要改变这个学校的精神;改变一个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首先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要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引领舆论方向,端正舆论导向,借以消除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兼容并包,创新校园文化内涵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负有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使命。对于有行业背景的专业类别相对单一的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会带有鲜明的行业(专业)特色。对于多校合并的专业类别多样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既要体现各专业大类的校园文化特色,尊重原校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又要在跨界、融合、包容上做文章。一方面,多校合并的高职院校可利用专业综合性强的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互补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融合发展、跨界发展的可能性。比如,有教师教育基础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融合中,教育类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工学类质朴、刚性的处事风格对比鲜明,使得校园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得博采众长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采用高位嫁接的方式,及时将国内外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进行高位嫁接,有机植入,以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比如,贯彻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育人理念,采取跨界融合的思路,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形成。总之,在创新创业教育视野下,在高职教育快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为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麻富游.基于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2]巩汝训,张树礼,江红英.基于校企融合视阈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

  [3]丛彬彬.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