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践

时间:2020-09-18 20:21:52 教育学 我要投稿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践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践

  【摘要】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要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1.激发兴趣,鼓励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例如在讲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所有不同意见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合理的则给予表扬。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2.勇于质疑,敢于批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放出思维的火花。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大部分小学生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将批判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将知识变成创新的源泉;一方面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将批判精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不故弄玄虚。

  3.标新立异,旨在创新。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教学中,运用“求异”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例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4.大胆幻想,展开想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

  二、实行开放性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1.开拓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2.拓宽教学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惟一的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空间走进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领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开展语文活动课。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象,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了各种能力。

  总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