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0-10-08 18:14:28 教育学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精准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恰当、科学运用地理理论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基础。

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改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空间秩序观念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地理学科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空间秩序观念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并可依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教学方法

  地理课程是一种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地理环境的自然学科,其教学活动承担着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世界形势与我国国情、树立正确的地理价值理念、环境观念、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等作用,而良好的空间秩序观念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与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认识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重大意义,并积极将其渗透到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空间秩序观念,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空间分布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所有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方面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地域上,而每个地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经济、自然特征。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将教学内容与其对应的地域条件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地理事物所具有的空间分布特征,才能用个性化的结论精准分析地理事物,才能对其特点有更全面且透彻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时,教师就可将东北旱地与南方水田、西南与东北的林业、东北与西北的瓜果等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切了解各个区域农业的特点与类型也各部相同。从教学中我们可以知道,空间存在是地理事物凸显自身特点的基础,不同的空间分布是地理事物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基础与前提。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渗透地理空间秩序观念,以便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抓住地理事物显现出各自特点的根本原因,并科学掌握各个区域的具体特征。像东北的农作物因为纬度较高而具有较长的冬季,因此各种作物发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小西北因深居内陆,冬季较长、晴天较多、昼长夜短、光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该区域生长的农作物普遍具有较高含糖量等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地理空间分布特点,才能让他们更加科学地了解与掌握与之对应的地理事物,并深刻认识这些区域地理事物出现相应特征的主要原因,才能更加扎实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地理空间联系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联系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同一类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空间联系,而且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不仅不同空间在同一时间有联系,而且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应涵盖其空间联系的过程、程度与方式。

  很多经济建设方案的失误、经济决策的僵化思想、生态环境的失衡,都表明地理事物在空间方面的联系不容忽视,只有科学而全面地掌握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感知地理课程与大自然、与社会、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得他们主动构建系统的地理课程学习理念,并积极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将地理学科看成一门超学科、跨学科来学习,并使自己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维活跃的人。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大陆西岸与东岸气候的差异性,大陆东岸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均为季风气候,这是因为这些地区都处在大陆东岸,在纬度空间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是其主要成因。

  三、地理空间变化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地理研究的不断加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从传统的静态描述向适时动态掌握的方向发展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空间变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原因与过程,并关注空间变化各个环节的结果,从而高效寻求引导有利变化的科学途径、正确控制不利变化的有效措施,以高质量实现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了解、关注、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能力,并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确保其学到的地理知识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学科学,才能更好地用来指导现实生活。比如,在学习大陆先的热带草原及地中海气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气候的成因是风带与气压带对着太阳的规律性移动对这些区域的交替性影响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在学习区域因素对工农业分布的影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工农业分布结构产生影响,比如社会因素等。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精准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恰当、科学运用地理理论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空间秩序观念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他们可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最终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帅.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苏涛.高中地理空间观念的探究式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黄妍.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策略论文

2.哲学易被误解的观念探究

3.关于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的论文

4.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

5.哲学观念对审美文化的作用因素

6.公民理财存在的误区与秉持的观念论文

7.成本管理观念与成本控制探析

8.中专钢琴有效教学方法的论文

9.高职会计的教学方法教学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