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时间:2022-04-19 11:00:48 教育学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岛新医保政策实施,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通用15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1

  [摘要]: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教师要充分了解分析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教学改革思路从适应社会工作实践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推进、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学;问题;改革思路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然而人才培养的效果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根据企业所给的反馈,有的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了3年后毕业企业所需的很多技能却仍然不会。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上并没有得到运用。如果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能力的水平上丧失了竞争力,在就业时没有不可替代性,势必给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而从企业调研情况分析,企业对员工敬岗爱业、沟通与协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需求更为直接;他们希望毕业生能够正确对待工作,能够将身心都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企业招聘时将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品质、全心全意服务消费者的职业素养普遍放在衡量职业品质的首位。很多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自身也并没有这种职业道德和素养,这一系列的现象让学生和家长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学习没有太大必要,这对高职院校带来重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企业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各高职院校共同的问题。企业注重的首要因素是素质,第二是能力要求。然而,现阶段的情况反映出高职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不力和教育与需求的不符。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

  有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革,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限制,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有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培训效果不见成效。现有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教学组织脱离不了教室,沿袭“粉笔加黑板”或“电脑加投影仪”,知识应用变成“听景”,实践教学实为“观景”,学生被动的局面。

  (二)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大量优秀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去企业工作,同时造成具有大量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师数量不多。很多学校致力于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丰厚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的教师,然而由于学校的现状与工资待遇标准,他们在学校能够获得的工资待遇远不及他们在企业一线所得,很多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都不愿去高职院校从事教学或辅导教学工作。根据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不同的程度的缺乏师资或高素质师资。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力

  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本身没有过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他们接受的也一直是课堂知识的讲授,因此他们只能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课堂内教学缺乏职场环境氛围,职业素养难于培养。

  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成效与企业所需的人才差距大,要改进的工作很多,高级教师应将突破口放在教学改革上。下面出版发行专业为例,以培养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教学改革有以下思路:

  (一)职业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其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就必须根据对不同职业岗位具体分析。因此,应请长期从事该职业工作、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和高职院校教育专家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职业分析,确立高职院校的人才标准。以我院的出版发行专业为例,据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报告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不包含数字出版单位就业人员、版权贸易、出版物进出口等业务的人员)约为325.7万人。全国出版发行从业人数约为69.63万人,新华书店及其发行网点从业人数约13.02万人。江西省除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下7家出版社和江西省新华发行集团外,还有176家民营批发企业,江西省发行业从业人员共计8000余人。

  在南昌市近200家出版发行企业中,人才需求的主要类型包括:策划编辑、技术编辑、版权编辑、发行员、营销策划员、财务人员、网站建设及维护人员、数字出版人员。据出版发行企业调查资料表明,编辑及管理人员一般需要本科乃至硕士学历;发行员学历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大多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多要求有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新闻等学科背景,能够制订销售计划,组织实施市场推广与管理工作,完成销售目标,能与客户良好沟通;随者出版数字化趋势日益加强,数字出版方面人才需求增多,从事数字出版的人才应具有网站建设和推广能力,网络营销能力,有些企业要求具有相关从业经验;营销策划员、财务人员等也有一定需求,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

  从数量上看,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出版发行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事发行、数字出版、财务等岗位的人才不足10%,在小规模的发行企业中则不足40%。综上所述,将出版与发行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出版发行企业在发行岗位、营销岗位、财务岗位、数字出版岗位等从事中、低层业务工作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合适的。

  (二)教学设计和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为了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职业分析中确定的各项培养目标,应安排体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制订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系统的项目课程。紧密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有目的地将专业知识融入工作过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知识灌输转变成能力训练。课堂上的所有内容都更加实用,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训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工作者。

  1.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学习过程与工作(发行)过程结合,让学生通过在具体职业实践过程中,获取相应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强化应用性,教会学生工作方法,合理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的工作过程教学法,将知识点与技能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学实训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共建与工学结合,提高就业上岗能力。三年的学习过程围绕行动领域而开展的工作过程,将以知识储备为目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为目的学习过程。

  2.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设计

  (1)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基本素质学生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创新意识)、专业技能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心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同时注重提高其他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二是在职业活动中熏陶和培养,比如出版与发行专业人员的职业习惯,在日常的任务导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观察、爱分析、勇于与人沟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在发行实训中要熏陶学生遵循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发行方针,教育学生把这个发行方针贯穿于整个发行过程;要使学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基于这个方针,在技能培养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成本意识;要使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文明自觉的习惯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三是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学习锻炼。

  (2)在开放课堂活动中锤炼基本素质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第一课堂与开放课堂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第二课堂中的文化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内容。如果没有完成第二课堂中要求的项目内容,不给予毕业,使得学生主动去创造社会实践、实习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开放性课堂不仅为学生获取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和个别化和谐发展的需要。

  3.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重点和难点,应围绕发行技能主线培养,构成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发行会计实务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图书分类与信息检索、消费心理学融入卖场运营;出版物宣传与推广融入出版物营销实务;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融入网上书店运营,教学中形成“学校即企业,教室即卖场或发行点,课程即工作,学生即员工,教师即“师傅+导师”的教学模式。6个学期技能实践不断加强,训练内容由简单到综合。并将国家出版物发行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中,强化课程标准的职业指向作用。

  (三)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高职教育要突破以往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大胆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竞赛法、演练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书、幻灯、电视、录像、微机等多种信息传递媒体,克服封闭的、填鸭式的教学法的弊端。与此同时教学应该更加生动。教师在上课掌握完全教学内容,课堂45分钟是宝贵的,每一个环节要扎实有效。教师语言要有抑扬顿挫之感,以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用语言的魅力激励学生的好学精神。

  除此之外,教师应关注到每名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进步。上完课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激情和参与感。如果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投入、积极参与,说明这堂课就是有益的、高效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之,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也就谈不上生动,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因此,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合理地组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切实有效地实施,有些教师过于懒散,不愿意多花时间去准备生动的课堂教学和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一点需要通过监督教师教学质量与反馈来实现。

  (四)教学督导评估和反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需要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督导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应组织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由学院教务处和专家成立督导委员会,建立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注重重点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改革的教学检查和督导,教学建设如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检查与督导。教学质量改革如召开督导组工作会议、安排督导组听课、总结分析督导结果并对授课教师进行书面反馈等工作。

  另外改变过去主要根据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推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施态度、知识、技能、素养多维度综合评价,有助于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高职教育作为极具岗位和职业特点的技能应用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采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实施高效的教学督导评估和反馈,致力于培养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要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2

  摘要:

  介绍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企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普通的技工办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

  1 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招生难、生源差、投资少、效益低、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高职教育面临市场、资金、环境、政策等多重压力和挑战。

  (1)就业形势严峻。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3%,本科生为84%,高职(专科)生仅为61%。2005年高校毕业生中,高职生占到近一半的比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生源竞争激烈,扰乱正常办学秩序。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高职招生计划数大于报名数,有的高职院校报到率仅为30%,一些高职院校为争取生源,不断降低录取标准,招生政策和原则早已形同虚设,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正常办学秩序。

  (3)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办学特色。一些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不清,教学成了专科教育的翻版、本科教育的压缩,偏离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从而造成了办学难的被动局面。

  (4)投入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没滞后。目前,高职院校多开设硬件投入很少的文科专业,专业设置不能满足社会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2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职院校数量、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扭转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对不符合市场、社会和个人需求的专业要予以撤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针对高职教育生源多样化的趋势,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充分适应地域、行业或产业结构长期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3 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促进高等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思路是:

  (1)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订单式培养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这种量身定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来人的难题,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

  订单式教育一方面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依据市场办教学,围绕市场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把这些企业确定为学生的实训基地,结合教学开展实践技能的培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办学”“双元合作”,促使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定而可靠的人才供需“桥梁”。

  (2)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最早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没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下称《意见》)中。《意见》的第一条对于师资状况有一项规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非教师职称系列的或‘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至此,“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发展起来,但其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均、分布不匀的问题,教师缺乏专业实践锻炼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问题表现得相当严重。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职业教育学术化、培训基地学校化倾向明显。对此,应对教师个体的要求转向为教师群体的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和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3)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操作技能,兼有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是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

  “双证书”制度是为在新的形势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观和价值观的导向性开发机制,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4)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紧密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和学籍管理为重点,开展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式教育既定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比较完备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措施。学校应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

  (5)积极试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进行两年制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改革。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学制三年培养周期长,不容易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压缩高职学制,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更好、更灵活地适应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3

  摘 要:

  纵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我们明显的发现,篮球运动得到了高职学生普遍的欢迎。如今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以一种课外运动广泛被学生钟爱,它已经参与进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中,并发挥了自身的效能,推动着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时代是不断进步的,篮球纵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我们明显的发现,篮球运动得到了高职学生普遍的欢迎。如今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以一种课外运动广泛被学生钟爱,它已经参与进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中,并发挥了自身的效能,推动着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篮球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实现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全面发现的教学目标。要使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得到全面的改革,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开展具有系统性,长久性的特征。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职学生体能增强的目标,同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体育运动精神。体育教师应该对篮球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教学的内容以及选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多项版块进行系统的改革工作。本文作者积极的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潜藏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与之相称的对策,期待能够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进程,更希望得到体育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点评。

  一、目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篮球课程中主要的授课内容是运球以及传球方面的教学,这两种最为基础的训练长期的开展下去,使篮球教学的主旨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此外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很少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

  2.教学方法不明确。

  许多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方法形式化,部分教师在篮球教学课程中安排训练内容以后就对学生不闻不问,甚至有的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活动,自由进行投篮比赛活动。基于这种情况,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受到重视,此时削减了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学习兴致,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的烦躁情绪。因此说教学方法的不明确,不规整,在某种程度上使篮球教学本身丧失了教学的意义。

  3.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活动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体育教师的意识不明确,他们没有认识到学生是篮球教学课程的主体中心,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安排,规矩的完成各项训练内容。许多教师错误的以为自己主导教学流程,因而自己应该被定义为课程的中心,学生只要模仿教师的规范动作,以及按照课程流程参与训练环节就达到篮球教学的目标了。其实师生角色的定位错误直接与高职篮球教学质量产生牵连,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制约,此时的篮球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4.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得到健全。

  在我国大部分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中,重点突出的评价内容是对高职学生基本的篮球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出勤情况,而忽略了高职学生在篮球学习过程中的技能进步程度。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具有极为强烈的威严性,它影响了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为考试达标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而更深入的挖掘篮球知识以及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明显的降低。

  5.高职院校没有引进专业性强的篮球教材参与教学活动。

  专业性强的篮球教学教材可以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许多高校因为各种外在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心理诉求而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编写排版工作。许多篮球教学版块只是随意的被安置在体育教科书中,这样篮球教学内容就缺乏严谨性以及针对性,学生在思想上可能对其产生排斥。

  二、将教学思想进行全面的改革,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全面增强高职学生的体能素质以及使学生树立终生参与体育锻炼精神,这已经是当代篮球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为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规律,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将篮球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准确的引导,使学生明晰篮球比赛的规则;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的篮球运动行为日益规范。明确篮球教学目标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1.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生深刻领悟篮球教学的精神以及内涵,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基础技能训练之前,在教室内向学生直接的传输与篮球有关的知识,例如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路线以及发展的近况;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篮球比赛中攻克与防守的基本战术。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就会初步的认识到篮球竞赛的组建模式以及编排的程序。此时学生对篮球教学的认知透彻了,篮球教学的总体目标也就实现了一大半。

  2.战术技能范畴的学习目标。

  为达此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这里我们以《战术基础配合》的教学课程为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下载视频,学生此时依据视觉,听觉的途径清楚地感知篮球投篮的技术动作要领,知道在特殊情形下选择合适战术方法攻克对手,当然通过视频的图片效应学生也可以认识到裁判手势对整场篮球比赛发挥着重要的功效。在该节课的篮球战术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可以以身示范,使学生对实体进行观察,总结战术技能经验。同时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堂实践,开展小组讨论工作,这样不仅仅使学生达到对战术技能深刻学习的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三、转变师生角色,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以及发展,积极的转变师生教学与学习模式,教师为学生打造自主探究,成功经验交流,学习体验的实践舞台,学生为教师营造和谐,健康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师作为篮球科学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篮球技能的欲望。例如在《持球突破》的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演练活动,将班级学生分为持球和抢球两组。教师对学生示范各类标准的持球动作,学生进行动作技能模仿之后,在对方学生抢球的过程中总结成功的持球防攻经验。在本节课的篮球教学活动中,真正贯彻落实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形成了优秀的班风,篮球教学的意义就彰显出来了。

  四、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工作,实现精简的目标

  在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课程中,学生数目多,篮球数额多,篮球场地宽广是其最为基本的特征。教师为了在45分钟的教学课堂上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参与更多的教学活动,就必须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调整,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此时“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得以构建,教师依据学生的现实情况,采取因材施教与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投篮》的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到两个教学模板,即原地投篮与起跳投篮,此时教师只要将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演示给学生,再向学生介绍起跳投篮的注意事项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起跳投篮的动作技能。此外教师应该诱发在校高职生积极参加校外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参照篮球实用精神的原理使篮球自身教学内容发生相应的简化,在校外篮球活动中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半场活动较频繁,全场活动少;以及基础技能运用次数多,复杂技能运用少的特点,尽管这些总结是较为片面的,但是对于篮球内容的优化以及调整还是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五、优化篮球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模式不再单一

  在某高职院校我们了解到,篮球教学的评价体系是这样对分值进行分配的,篮球技能(75%)、考勤(15%)、课堂表现(10%)。这种评价体系对体质优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高职学生的体能情况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会挫伤体质差的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学体系应该发生重大的变革,体系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化的属性,可以添加对高职生体育精神的评价工作,通过各种小测试检测学生具备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水平。对于体质状况不同的高职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积极引用“阶梯式”的评价手段。在高职院校积极开设篮球教学课程,可以整体的提升学生的体质,协助学生树立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精神。在对篮球教学进行改革工作中,我们发现将评价体系改革落到实处后,才会使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此时高职学生的运动细胞就会被高效的调动出来了,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进篮球教学的各项训练中,篮球技能以及体育素质达到了全方位提升的目的,此时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质量也会实现飞跃的进步,高职院校也实现了综合性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4

  摘 要:

  本来很有趣的游戏活动,但在进了校园之后却变得单一、枯燥乏味。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观察,篮球游戏可以在篮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篮球教学论文

  本来很有趣的游戏活动,但在进了校园之后却变得单一、枯燥乏味。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观察,篮球游戏可以在篮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篮球游戏是由詹姆士-史密斯博士发明的,他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他发明的游戏是篮球运动的模型。,此后,篮球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一个篮球,一块场地和篮球架,在加上几个人就可以开始运动了,当然,这是非专业人士的业余活动。而专业的篮球运动成为了一项专项技能运动,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使得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状态不乐观。

  一、篮球游戏的特点

  篮球游戏是不同于篮球教学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比较自由,具有多样性,篮球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给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堂带来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也对篮球学习产生兴趣。其特点如下:

  (一)篮球游戏具有团队合作性

  多人组织参与的活动才能称为游戏,篮球游戏能够怎么能更加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如果默契度不强,队友之间的传球街接球、掩护、防御进攻等就无法很好的配合。

  (二)篮球游戏具有可比性

  专业篮球比赛只能是两个队之间比较,没有三个队或四个队那么复杂,因此,篮球游戏也同样,因为游戏的目的为了训练,只要开始比赛,就有输与赢之分,那么,在游戏开始时,游戏双方就已经开始了竞争,同学之间的“团结、配合、坚持、挑战”这些都是成功的因素,如果哪个队提前放弃,那就注定赢家是坚持到最后的一队。

  (三)篮球游戏具有相对自由性

  由于是游戏,所以要求不严格,一些条件是可以改动的,比如:人数、场地等,游戏的人数没有固定的量,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重要,因此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并且游戏的过程能让参与者真正放松,反而有利于机能的提升。

  二、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篮球游戏虽然是一种游戏,但它是与篮球运动相搭配的,可以说篮球游戏是和篮球教学密切相关的,在学习篮球专项运动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篮球的基础性技术。当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把控课堂的连接和转换,那整个课堂将是混乱而没有主次的。在学生参与游戏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内容技巧,同时又能把课堂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这能体现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培养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体育运动是全人类的运动,它是美的体现,在运动场上精彩是运动员展现的,但在实际训练中,却是非常枯燥的。篮球运动既是体力运动,又是技术运动。篮球的运动技术是要经过不断反复的训练,才能掌握一个动作要领,并且每一段时间的练习都有不同的体会。若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就重复练习某一个动作,时间越久,学生的积极性下降越快。如今,篮球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能学到篮球的基本要领和技术,一方面让课堂丰富多样,另一方面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因此学习效率也高,让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

  篮球游戏一直和篮球教学相搭配而在学校中出现,当篮球技术被运用到篮球游戏中后,篮球教学不再显得重复单调,篮球游戏给课堂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动作技术,同时也无形中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游戏不是简单的嬉戏打闹,篮球游戏中含有运动技术和技能。由于体育游戏是有竞争性的,所以,学生的力量、奔跑的速度、持久的耐力以及身体的灵敏度都非常的重要。因此,通过篮球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长期运动的人身体平衡非常好,身体器官的配合等方面都会比一般人强。身体协调能力也是身体灵敏度的体现。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团结配合。而篮球游戏是另一种形式的模拟,在游戏中也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游戏开始后,可能会根据对方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包括策略、人员、位置等。那么队员要绝对的服从,听队长指令,以团队为主,要有牺牲精神,如果每个人都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的话,那一个团队将会乱成一盘散沙。游戏的模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能做到合作,那在比赛中也同样能做到。

  三、结语

  篮球是一项体力运动,篮球训练课结束后,很多学生感到非常疲累。为了让学生从这种疲劳中缓解出来,在篮球教学课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容易放松的篮球游戏。这主要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了解的基础之上,老师了解学生了,才能安排适合学生的游戏,推动篮球运动在校园内的推广。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5

  摘要

  高职篮球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针对高职篮球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内容单一以及教学考核评价不科学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篮球运动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篮球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篮球教学的重要意义

  篮球运动在青少年中具有广泛的基础,具不完全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程度非常高,因此篮球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开展篮球教学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篮球教学改革能够为高职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通过改革篮球教学模式,将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消极因素消除掉,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通过改革提高篮球教学的课时安排,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专业篮球知识的时间;其次有助于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满足社会人才需要的基础,通过改革篮球教学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能力,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高职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整体看高职院校篮球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高职篮球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篮球教师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中间断层现象严重,这样导致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不够;二是篮球教师的职称机构不合理,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较小。高职院校从事篮球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其不具备职称评定资质,要么是因为高职院校硬件规定的限制;三是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比较差。很多篮球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篮球基础技能,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内容单一。高职篮球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篮球基本技术为主,这样一来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结果忽视了对篮球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据笔者调查,很多学生虽然能够熟练的应用篮球技巧,但是对于一些常规性的理论知识却比较模糊。另外篮球教学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传统的讲解法是篮球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解,而忽视了采取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教学考核评价不科学。教学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形式,目前高职院校对篮球教学考核的主要标准就是按照教师预定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篮球技巧锻炼,虽然此种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篮球技巧的应用能力,但是其却存在形式上的单一问题,造成学生搞“突击”,偏离了终身锻炼的体育目的。

  三、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高职篮球教学必须要与高职教育本质特点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必须要抓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一是将快乐篮球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篮球运动并不是强调技巧的,而是通过学习篮球让自己掌握重视锻炼的技巧,以此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篮球品质的培养,通过篮球学习让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作风意志以及敏捷的思维,以此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二)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篮球运动的实用性和娱乐性。一是构建基于不同年级的篮球教学内容体系。以第一年级篮球教学为例,由于高职一年级学生关于篮球理论知识还没有系统体系的现状,需要从篮球运动起源、篮球规则以及篮球科学锻炼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篮球运行的理性认知,然后在进行实践性锻炼教学;二是创新教学内容形式。高职院校在意传统实训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各种篮球比赛以此增强学生对篮球运行的兴趣爱好;三是提高篮球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性。由于篮球运动的对抗强度比较大,因此不能按照专业标准要求学生,而是需要本着实用性原则从事教学内容设计,以此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建立多元化的篮球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以往定量评价主导了高职篮球教学评价,导致高职篮球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因此需要从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入手,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纳入到考核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总之,高职篮球教学改革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终身体育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转变教学理念、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实现高职篮球教学改革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6

  一、护士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首先以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为着眼点入手,重点是任课教师,制定了下述研究方案。研究决定采取独特的专业教师包干式管理、即责任制、跟踪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带一个班,直到进入临床实习,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同时也是对责任制教师的考核,并通过组织学生竞赛建立相应的教师奖励机制,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1)自学生入学起就接受职业培训,让职业美贯彻教学始终;

  (2)教师包干,加强了教师责任心,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评比验收、强化训练,加深学生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二、护士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研究思路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1.按教学目标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以往的护士礼仪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分为护士礼仪与形体训练两部分各18学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课;现将课程总学时增加为54学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18学时的理论讲授:第二、第三学期各进行18学时的实训课:第四学期进行验收,从学生入学直至实习离校贯穿整个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进行这种职业素养的熏陶,变学习为习惯,另外针对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课程当中加入了一些校园礼仪、课堂教学礼仪以及进出办公室礼仪等一些内容,纠正不良行为和习惯,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外为了拓宽实习就业渠道,又增添了求职面试礼仪、涉外礼仪的内容,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就业面试、竞争上岗做好最基本的铺垫,同时在各临床专业课程的实训操作项目考核当中也加入了运用护士礼仪这项内容,从而将这门课程与德育教育、各专业课程之间进行了紧密的联系。

  2.采用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任课教师全部由护理专业教师担任,护理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是双师及双师素质型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这门课程作为每位专业教师必须承担的第二门课程,既注重了学科间的衔接,又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且在授课前对所有专业教师又进行了全方位的护士礼仪培训,包括形体训练、发音训练、化妆及服饰培训,三甲级医院及军区医院的礼仪培训及护士礼仪课程讲授技巧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仅仅是使教师能够承担教学任务,还提高了全体专业教师的精神风貌,将护士礼仪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以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为保证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行为的一致性,还要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并进行分期研讨。

  3.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案。以往课程的考核方法是闭卷理论考试,“一纸定成绩”,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改革中采用理论加实训的考核方式,且理论考试以案例分析题为主,即考查对理论的理解,又可考查其灵活运用情况,实训考试采取逐一过关的考核方式,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以仪态为主;第二阶段以言谈、面试礼仪为主,在第四学期,通过组织礼仪竞赛作为课程验收,同时以竞赛成绩作为对责任教师的考核及评价。

  三、结果

  首先把应用原有教学方法进行本课程教学的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对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试行教学,在对2010级学生的教学改革基础之上,进行总结与改进,将此新的教学模式系统的应用于2011级学生,以考证此项改革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问卷调查。授课结束后分别对2010级845名学生、2011级82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9%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9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培养;9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使他们形成了新理念、新见解;94%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掌握护士礼仪的基本技能;88%的学生认为能够将所学的护士礼仪知识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去。

  2.随机访谈。通过对2010级正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均认为此项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受益匪浅;通过对2011级在校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学生均认为学习过程中有收获,并且能够将礼仪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并且变学习礼仪为礼仪习惯!

  3.学生竞赛。2012年2010级学生分别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的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学生分别获得了自治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这两次大赛中,护士礼仪是大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2010级学生在礼仪方面的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学生的礼仪风采受到了大赛评委组和其他院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4.医院反馈。通过对2010级学生所在的34所实习基地进行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表明,90%的医院反映该届实习学生患者满意度较高,96%的医院反映大部分学生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能够融洽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在操作中能够及时的解释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98%的医院反映在护理工作中比往届学生注重仪表、仪态和言行,实习期间未发生过护患纠纷。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7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考试改革思路,设计考试改革方案与考核标准,以适应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检测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公共关系;考试改革;考试方案设计

  一、《公共关系实务》教学内容与设课目的

  根据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作为专业知识类课程的《公共关系实务》,教学内容包括普通员工公共关系知识与技能(认识公关、公关要素、公关职能与原则),公关专员公共关系知识与技能(公关工作程序、处理公众关系和公关宣传),公关经理公共关系知识与技能(CIS设计与名牌战略、公关专题活动策划、危机公关等)。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于能够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理解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掌握普通员工、公关专员与公关经理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营销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期望从客观实践出发,学生将来从事不同岗位掌握所需公关实践技能。

  二、《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成果的测试与考核方法必须做相应的改革,使之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营销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然而,传统的考试模式已严重阻碍教学改革及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以往考试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核点是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期末考试成绩考核点多是理论知识点。这种考试评价方式很难检测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真实水平,期末考试往往偏重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测试。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以技能考核为主要目标地达成,造就了学生学习死记硬背,不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现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时,遇到企业实际问题,不会分析,严重缺乏动手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考试形式单一,采用闭卷考试。体现能力考核的开卷考试、答辩、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试很少,且一次考试定终身,学生往往是考前突击背书,考后所学全忘。考试题型不合理,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和简答等客观性试题比重大,而案例分析题、实务技能题、公关方案设计题等技能考核试题比重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理论考核,往往导致学生怀有侥幸心理去作弊,且题型多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作弊,根据教师所划重点准备答案,妄图不劳而获,助长了不良学风,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三、《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考试改革思路

  《公共关系实务》现今的考试模式已运行多年,从单一理论试卷考核的方式中难以体现“强技能、精操作、善推销、会服务”的市场营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有效改变过去考试重理论、轻能力的弊端,改变考试形式单一,改变考试内容片面,大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本课程尝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进行考试改革,考试改革思路拟定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打破目前学生封闭僵硬的学习模式,坚持职业教育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和考试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增进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

  2、加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打破课内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人为环节界限,择时择环节,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制的过程考试考核,检验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从考核方式、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成绩构成几个方面入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行;考试内容突出实务技能;考试形式分为方案策划和理论应用与实务卷面考核,成绩构成上彻底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成绩构成法,降低期终试卷考核分值,加大平时过程考核分值,注重学生能力考核。

  4、在过程考核中加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小组共同完成某一案例分析课题作业的方式。即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课题,考核时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去答辩,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打分。合作学习这种教考方式,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形成了组内人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5、在结果考核中,实行教考分离。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标准,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相对于教考合一而言,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有利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教考分离会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对所学课程掌握与理解水平的高低。

  四、《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考试改革方案与考核标准:

  1、过程考核

  2、卷面考核

  五、《公共关系实务》考试改革方案试行结果

  1、课常规考核体现学生学习状态和习惯,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通过对理论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

  2、案例分析作业考核上学生改变以往翻书抄理论的习惯,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团队讨论对现实中常见的公关问题予以解答。

  3、实务技能考核这个环节,学生撰写公关方案,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学生在文案里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极大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在考试改革期末卷面考试上,拟定突破以往理论考核的僵硬模式,突出公共关系理论应用与实务考核;题型上通过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及实务题体现技能考核,学生卷面考核结果显示,实务技能题答题普遍情况较好。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8

  论文摘要: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特殊产品”也将进入物流发展的第一线。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成了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专业,物流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加之物流教学的模式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可以借鉴,很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笔者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旨在为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之路。

  论文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物流;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的现实性要求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特殊产品”也将进入物流发展的第一线。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成了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物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从本校06专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用人单位对高职物流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并不满意,他们希望高职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但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但当这些毕业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后,他们又会另谋高就,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成本,造成企业更愿意招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因此,我们高职物流教学必须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

  (二)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内部物流、行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三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的采购、晕顺、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存管理、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对于行业物流,有各种运输手段利用、建设共同仓库、实现共同配送、简历共同流通中心、技术中心处理等;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器管理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

  二、目前高职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06年开始设置物流专业,虽在学习和探索中不断寻找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思路,但受教学经验的限制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教学主体——“双师型”教师稀缺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批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教师队伍,然而物流也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型教师太少。本人所在的系,不少从事物流教学的老师是半路出家,由交通运输或者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转过来,也有几个是物流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一出校门就从事物流教学。他们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亲自从事物流的操作和管理,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比较平面化,对学生讲解起来往往就“空对空”,没有实践经验,对于物流的相关业务流程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往往讲授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仅占l0%,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比如《物流项目管理》,大多教师要么懂工程项目管理,要么懂物流管理,而既懂项目管理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却几乎没有。

  (二)教学载体——专业教材选择不当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本身就没有形成很系统化的理论,不同出版社的物流类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就是同一系列的物流教材也会有系统性不强、内容重叠冲突、相互抄袭严重的问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目前的教材规范性也不强,大多数高职物流教材只是采用市面上已有的教材改编,存在理论性强、实用性不强、无法吸引高职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比如《供应链管理》,系统性水平极其高,却要求物流高职学生去掌握这种理念,接受能力肯定很差。同时,有关物流技术方面的教材跟不上实际的需要,缺乏先进软件技术支持,比如在我们重点放在讲授条码技术上时,国外已经兴起了RFID及EPC的研究热潮了。

  (三)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多而实践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口头讲解,有的时候会在学期期末安排一到两周的实习时间。而且就是在实习中也缺乏针对性和合理安排,管理松散,敷衍了事,使实习沦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象征性的点缀。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和专业要求严重脱节,造成了物流专业建设的严重落后,很多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物流行业后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这也进一步制约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水准的提高。受限于教师自身的经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国内高质量的配套实验软件、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系统性教材等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课课时占了绝大部分,实践课的课时却相当少,与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符,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安排不当

  首先,很多的课程重复性内容太多,而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重复讲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冗余的教学体系。比如,在《物流技术与装备》中,有信息技术的内容,而在《物流信息系统》中有同样的一章。其次,课程的设置不是非常科学。核心与非核心课程的分类,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的层次性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些专业基础课到大二第二学期都没有安排,导致学生在理论运用上缺乏连贯性。

  (五)教学手段——无法提高学生兴趣

  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采取电子教案和案例讨论的形式,而且不少教师误以为有了课件课就上的生动了,穿插了案例就说明内容讲清楚了,所以往往采用大量的案例,结果把案例变成了象教材内容一样枯燥无味了。高职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不强,并且物流专业本身的课程自带趣味性不足,若缺乏教师的引导性讲授与多样性教学方式运用,在课堂上基本提不起兴趣,导致逃课,迟到,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等现象普遍。

  三、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专业,物流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加之物流教学的模式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可以借鉴,很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笔者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旨在为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教材系统完善

  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供各类学校参考执行;制定教师向“双师型”努力的激励机制,在教师编制、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聘任政策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高职教育应该一方面鼓励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和学习,掌握物流行业的新动态;另一方面也积极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学校和教学系部应严格挑选专业教材,统筹规划,先确定好专业的课程体系,再组织教师确定好每门课程的教材。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课程间的知识空白及重复讲授。有能力的院校可以尝试组织自己的专业教师从事教材编写,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方法。

  (二)课堂理论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1.思想先行,引导学生学习观念

  大多学生对物流概念仅仅停留在仓储与运输上,总认为,物流专业学的就是管理仓库和运输管理,以后就业不外乎仓库保管员或货代业务员。这样狭义的理解物流专业,使得在学习中仅仅学习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就认为学好了物流的课程。同时,这样的目标定位使得学生很难有内在的驱动力来学习和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拓展物流概念的深度和广度,着重让学生了解物流除了仓储和运输,还有一个很多重要的领域,诸如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营销、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物流等,让学生了解走进物流学习的大千世界。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长,对于喜欢营销的学生,将物流与营销服务相结合,让学生思考,作为现代典型的服务行业,物流企业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注重的方面以及物流企业的营销框架体系;对于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物流技术软件系统和模式。在课堂上尝试“团队学习”和“项目参与”方法,让学生转变被动接受角色,主动参与到课程内容掌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考核也不宜单纯以卷面考试来决定,应逐渐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如学生平时的参与度、作业情况、模拟操作等,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心态。

  3.循序渐进,开展层次性教学

  从现代物流学基本概念到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和货代管理等一些基本操作与管理,进一步讲授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已学课程基础上,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着重讲解与物流组织有关内容,如,精益物流、有效顾客反应、快速响应、JIT采购、六西格玛物流等。然后利用供应链管理的讲解将之串联起来,同时让学生课后学习企业ERP以及APS等与物流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适当鼓励高职学生,要将目光放长远,要成长为一名物流行业的专家。

  4.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直观认知

  考虑到物流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观感知。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图片、图表为学生讲解,如配送与采购的基本流程,让他们感受到物流领域里面的万千世界;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集装箱、叉车等,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视频,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参观和实习中非常容易地将实物与概念相关联,进而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现场管理。

  5.迁移教学,利于学生活学活用

  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采用基于EXCEL的信息管理软件,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神秘感,又熟悉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的流程,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企业的高级计划排程;在讲解自动化电子货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身边的可以利用EPC的系统,设计出一个利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有总线控制式的,也有利用FRID技术的。这样,加强学生对各关联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够活学活用。

  (三)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物流人力市场需求的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对于以物流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把实践教学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1.利用网络信息,培养模拟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多参与物流论坛的活动建设,就论坛上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参与讨论。对一些知名网站的物流信息也要求学生多去了解,既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又能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中的情况,有利于以后真正参与物流管理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

  2.完善物流实验室,熟悉业务环节操作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投入适量资金,建设物流实验室,并且购买相关的物流软件,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货物出入库管理、货物搬运管理、货物日常养护及盘点管理、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代理、报关业务处理、集装箱堆场管理、订单处理、分拣补货、配货送货、流通加工、包装、信息系统管理等训练,以此了解掌握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包装管理、装卸搬运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物流设备的操作使用,掌握企业物流、连锁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的主要业务流程和重点管理内容。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实习过程中要保证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要规范化。

  3.实地考察,加强亲身体验认知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安排以下实践教学内容:认识车站、机场、港口、码头、货场、仓库、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认识叉车、集装箱、堆垛车、货架、托盘、吊车等物流设备;认识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另外,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物流方面专题性的市场调查,如了解物流企业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了解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物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

  4.校企合作,具备一线实操技能

  校外企业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物流包装、订单处理、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生产实习应该说是教学环节最好的一种方法,需要校企合作,一方面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为就业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长期的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和企业都是双赢的,应该得到校企双方更高的重视。

  5.毕业论文,深化专业知识体系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问卷调查、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我校高职学生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答辩合格才准许毕业。

  综上所述,面对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大量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9

  摘要

  能力本位视域下的高职篮球教学改革,强调课程应该分析学生今后的职业活动角色,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调研并确定高职篮球教学需求,重构高职篮球教学内容,以运动性、趣味性、职业性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法主导高职篮球教学方法改革,并以双向性替代片面性,以复合性代替单一性变革高职篮球课程评价方法。

  关键词

  能力本位;高职篮球;教学改革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力本位理论作为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被引入中国,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高职院校中盛行。能力本位视域下的高职课程应该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为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就业者履行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并以此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和实践方式。篮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中深受学生喜爱的集体体育项目之一,不仅是因为其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需求,而且其具备战术要求等极大的提升了其运动的魅力。传统篮球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并进行模仿训练,主动性与灵活性的缺乏,导致教学相对枯燥,教学效果也受到限制。随着国内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普遍才是采用以能力本位为理念的《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吸收国内其他职业教育课程能力本位改革经验,以在高职篮球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篮球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确定高职篮球教学需求

  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应该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篮球水平等目标外,有高职篮球的自身特点。从高职作为一个教育类型来看,其相关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在区别于中学教育的同时,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有所差别,才能显示自身的特色。而在这一方面,高职篮球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简单的将高职篮球教学作为中学篮球教学的“提升版”,视为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压缩版”,完全忽略了高职体育以及篮球教学的特色提炼,也就难以做到符合高职学生的基本需求。从能力本位视域来看,其将职业角色作为教学需求调研的出发点,要求高职包括篮球教学在内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相关的调研并予以确定。

  从职业角色出发的高职篮球教学调研,既要看到身体素质作为学生今后从事某一职业的重要性,因为一旦身体素质出现问题,其他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都是不存在的,又要看到当前各种职业活动出现和存在的较为突出的职业疾病对职业活动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各项职业活动中职业素养与能力其实与包括篮球在内的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关联。从身体素质分析,篮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其对准职业从事人员学生而言,在他们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篮球保证身体得到科学合理适度的锻炼,提高身体应对相应职业的适应性,可以为其他职业能力的发挥打下基础。

  从职业疾病预防角度分析,在当前不论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作者还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与职业特征相关的职业疾病,随着职业活动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不健康的职业习惯,职业疾病出现的几率和严重的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为了学生今后能够预防职业疾病,延长职业工作年限,保持职业工作活力,在篮球教学活动中适当贯穿相关职业疾病防范和缓解措施与办法,应该是高职篮球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使命与内容。从职业能力来看,篮球文化作为一项团队活动文化,与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的团队性工作之间,存在可以转换和迁移的关系,据此,教师在篮球教学中适当的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以篮球体育文化孕育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与能力,应该是高职篮球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重构高职篮球教学内容

  按照传统高职篮球教学内容划分,篮球课程教学主要分为理论内容与技能训练两大部分,在理论内容部分,教师主要通过室内的篮球理论知识讲授,让学生了解篮球文化,提高对篮球的兴趣,并对技能训练部分的内容作讲解,为技能训练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在技能训练部分,教师主要通过室外的篮球技能示范,让学生了解篮球的相关技术动作,并通过战术演练示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战术技能。按照能力本位理论,传统篮球教师的课程内容选定,虽然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一定运动能力相关,但是,此部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论从目标上分析还是从方法上判断,都不是基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角色活动所展开,因此,按照高职教育中的能力本位课程观重构高职篮球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职业性能力培养与锻炼为核心思想,以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技术能力为依托,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提升身体素质;在运用篮球技能的过程中,预防职业疾病;在从事篮球赛事的过程中,养成职业能力。

  参与篮球运动提升身体素质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篮球文化的熏陶下,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和编辑NBA、CBA等国内外精彩篮球赛事集锦,制作成互动性强的高职篮球教学课件,并选择相关行业及职业中组织的篮球赛事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篮球活动与职业活动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反而彼此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在今后职业活动中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运用篮球技能预防职业疾病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相关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工作中常见的职业疾病,通过教学研究分析职业疾病与篮球运动之间的关联,从而编制出相应的通过篮球锻炼预防职业疾病的教学内容。从事篮球赛事养成职业能力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结合篮球运动团队性、竞技性等特点,适当的通过组织教学比赛,让学生在篮球赛事中锻炼自我的心智承受能力,通过篮球运动感悟到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将运动中形成的正确处理竞合关系的方法转移到今后的职业活动中。

  3.改革高职篮球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上的单一与陈旧,既影响了学生篮球学习的热情,同时更制约了篮球教学的效果。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先示范后模仿的方式,对于篮球教学中的控球、传球、接球、投篮、运球等技术动作,遵循篮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单向片面的强调学生通过训练巩固、提高篮球运动技能,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况,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与能力本位教学观念相违背。按照能力本位教学观,教学方法的采用应该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可以采用趣味篮球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趣味篮球教学法是指通过声音、影像、游戏、观摩、比赛、交流、模仿、名人邀请等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篮球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而在高职篮球趣味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体现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职业活动性和学生主体性,可以结合篮球运动技能,采用大部分行业和企业中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法。比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上篮技能后,组织学生开展协调一致篮球上篮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分组后按照顺序进行轮流的运球、投篮、抢篮板球活动,以最后一名队员完成动作为训练活动的结束,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学生共同应对竞争挑战的意识,并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运球、投篮技能。又如在分组进行带球配合过岸活动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竞争力和向心力,让学生锻炼意志品质,要求各组队员在端线后纵队排列,第一名队员弯腰伸臂接触地面篮球,其他队员弯腰的同时双腿分开,从第一名队员开始接力将篮球以滚动形式通过所有成员胯下,以首先到达终点线为赢。以职业素质能力拓展为目标的趣味篮球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篮球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职业素质与能力,是较为能够体现高职教学篮球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但这一方法的采用要较好的将运动性、娱乐性、职业性结合起来,因此,还需要在高职篮球教学实践中反复论证、修改、完善。

  4.变革高职篮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循环的一个结点,又是另一个教学循环开始的起点。重视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以教学评价改善、提高教学活动效果,是所有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共性。但在高职等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单一性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和复合性。以能力本位课程观为指导的高职篮球教学改革,应该在教学评价中以双向性替代片面性,以复合性代替单一性。以双向性替代片面性,主要指高职篮球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到教师、学生对应的教与学关系,不能简单的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不能简单的将教学评价是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而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特别是应该结合高职教学的职业性特点,增强对教师教学活动中职业性特色内容的考核,以考核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以复合性代替单一性,主要是指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篮球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不应该简单的以篮球知识、技能为评价指标,而应该在教学活动引入能力本位观念,凸显职业教育职业性特色,将篮球的运动性与学生的职业性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以教学比赛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作为对学生篮球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参照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等,将以往篮球教学活动中以篮球技能掌握程度为主的总结性评价,转变为总结性评价与篮球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素质、能力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复合型评价,从而调动学生通过篮球运动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高职篮球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10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篮球教学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篮球游戏来进行教学,则能有效的提高篮球教学的效果。篮球游戏能增强篮球课趣味性和丰富性,还能改变教学的环境,从而将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因此本文对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篮球游戏的定义以及特点,并详细阐述了篮球游戏的作用,从而对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做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

  高职;篮球教学;篮球游戏;作用;实践应用

  1.篮球游戏的定义及特点

  1.1基本定义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主要是以游戏为载体,以篮球为主体而进行的篮球教学活动。在运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时,其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为学生的体能训练,而教学的形式则表现为篮球游戏活动。在参与篮球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既能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又能培养篮球思维和意识。另外篮球游戏还具有较强的竞技性以及娱乐性,因而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增强对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还能感受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1.2特点

  目前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具有比较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2.1篮球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运动来进行篮球教学的方式,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因而对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具有很高的要求。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篮球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训练体能,同时还能提升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们在竞技游戏中感受篮球运动的娱乐性。

  1.2.2篮球游戏是一种以团队成员配合的方式来完成的篮球活动,学生们在进行篮球游戏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竞技游戏的氛围中,并在其中发掘争取、拼搏的品质。

  1.2.3篮球游戏是将竞技游戏与篮球知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其能够弥补传统篮球教学中单调、呆板的弊端,并将篮球教学的课堂内容不断的丰富,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篮球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将学生积极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有效的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

  1.2.4在过去的篮球教学中,其对硬件要求非常高,即要求完善的教学器材以及开阔的教学场地,但是国内的很多学校的篮球教学环境以及硬件设施等都较为缺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们训练的次数,同时还会降低篮球教学过程中对于训练密度的要求,因而会对教学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而篮球游戏则能按照学校篮球教学的实际硬件设施,通过对学生心理以及教学环境的调整,来达到调整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就能在有限的硬件设施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篮球训练的密度,从而增强篮球教学的效果。

  2.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2.1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篮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非常受欢迎,且篮球运动的娱乐性以及竞技性也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篮球比赛对于相关战术具有较高的要求,比如队员的投篮、扣篮,以及队员与队员之间进行的传球、街球等技术动作。篮球运动中各项技术动作的掌握的要领以及具体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在反复的训练之后才能达到。一般情况下,如果篮球教学中的技术教学以及动作训练的频率较高,就会带给学生乏味、枯燥之感,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下降,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篮球知识和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形成消极心理。

  而将篮球游戏应用到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则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篮球教学的娱乐性以及竞技性,且学生也容易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运用篮球游戏进行篮球教学,既能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能营造生动的、有趣的学习环境,且在篮球游戏中,学生还能训练自己的篮球技术,从而使篮球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篮球游戏还具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投篮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场地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对篮球游戏方案进行全面性设计。教师也能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即按照实际上课的学生人数进行平均的、恰当的分组,然后在游戏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们依次完成投篮接力赛。

  2.2结合教材,增加篮球教学的多样化形式

  运用篮球游戏进行篮球教学,主要是将游戏与篮球技术,以及篮球比赛中所应用到的战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不管是篮球的基础技术,亦或者是篮球比赛中常用的战术等,其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要领和规范,教师应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能最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熟练的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而将这些熟练的技术在比赛中高效的应用起来,则能极大的提高比赛的得分率。同时运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还能够增加篮球教学的多样化形式,且教师能够按照教学的不同内容、相关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学的进度等制定合理的教学游戏,这样一来篮球教学中篮球游戏的应用就能具有一定的专项性以及有效性。篮球游戏也能有效的融入篮球技术训练,并增加技术训练的密度,这样就能使篮球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另外教师也可以按照篮球教学阶段的不同来对游戏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按照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有趣的篮球游戏,并将教材内容与篮球游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增加篮球技术的相关训练,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极大的提高,且篮球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2.3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效果

  目前很多院校在安排篮球教学时,课时非常少,因而学生的训练时间非常有限,因而必须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篮球游戏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的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运用篮球游戏进行篮球教学的形式非常多,因而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篮球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篮球训练,这样学生既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对教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就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篮球教学的目标。

  2.4强调教学与学习的地位

  教师在设计和规划篮球游戏的过程中,要强调学习与教学的地位,即在篮球游戏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游戏的主体。且教师在规划和设定教学游戏的过程中,要将篮球技术的相关训练项目纳入其中,且要综合考虑游戏的场地以及篮球课时等,并结合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身体素质制定出合理的,难易适中的篮球游戏。另外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要将具体的游戏规则、方法以及评分标准仔细的讲解给学生,并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确保各小组的整体水平能够均衡。

  3.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应用于教学的引导部分

  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部分应用篮球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手段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将传统的讲解理论知识用篮球游戏来进行替代。这样学生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将篮球技术知识理论快速的进行掌握。

  3.2应用于教学的准备部分

  对于教学准备部分的活动,一般为教师在安排篮球技术具体训练之前,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体能素质设计科学合理的游戏项目活动。而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的应用主要为“网鱼”游戏,另外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游戏就是“传球比快”。运用这些规模较小的游戏,能够将学生运动神经的兴奋点充分的调动起来,并加快其体内的代谢新陈,从而促使身体的各个关节能够灵活性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以饱满的精神姿态去应对之后的篮球游戏,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发生运动伤害的几率。

  3.3应用于教学的基础部分

  在经过之前准备活动之后,就可以开始基础的篮球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篮球游戏,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各方面的因素来制定专项、有效的篮球游戏。在游戏中,其内容必须包含一定的篮球知识和技巧,以及篮球比赛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战术,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到与篮球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又能够将之前掌握的知识技巧进行有效的巩固。同时在篮球游戏中,学生还能充分的体验篮球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竞技性以及娱乐性,并且学生在享受篮球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还要将篮球技术应用到篮球游戏活动中,以满足篮球游戏的竞技性,从而促使篮球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3.4应用于教学的结尾部分

  在篮球教学的结尾部分应用篮球游戏,教师就需要根据结尾部分的学生的状态来设计运动量较小,且简单而容易参与的篮球游戏,帮助学生能够尽快的缓解兴奋状态。同时结尾部分所进行的篮球游戏,还能促使学生的情绪逐渐变得安静平稳,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

  4.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其对于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篮球游戏的定义以及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对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游戏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详细的阐述,最后详细阐述了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的策略。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1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迎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期与挑战。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就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授课教师、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认为只有建立适用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课模式,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理服务对象、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高职护理专业迎来了巨大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快高职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新型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医学基础课对高职护理教育而言,是职业技术课的必修基础课程,怎样建立职业基础与护理职业技术课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基础医学教育作为高职护理教育的基础,其成败直接决定了护士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现状

  护理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特点课程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院校在不断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但仅限于满足学制要求而削减教学内容,总体上仍未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设课及教育模式,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特色。目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

  不同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在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差异很大,对于同样的培养目标,使用不同的课程设置,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目前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存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学时分配不合理,基础课负担过重,课时数占总课时比例过大,学生专业课课时数相对不足,导致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受限。基础课各课程多强调单科的系统完整性,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课程体系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为本科或临床专业的压缩,内容局限于固定教材、大纲,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与护理学无关的内容较多,严重脱离临床,更忽视了与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联系,造成授课内容交叉重复,缺乏临床实用性,专业针对性差。

  1.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的一种具有某种特定秩序的教学活动,是开展教学的纽带和方式。为了赶进度,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仍多采用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职业素养及良好医德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1.3使用的教材

  教材编写总体上不能适应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针对性差,与护理实践联系不密切。护理专业以往多选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的通用教材。近年来,已经意识到这点,尝试改编已有的基础课教材,力求适用于护理专业,个别出版的教材增加了基础与护理临床的`结合内容,但多数教材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可读性差,不利于学生的系统性自学和阅读;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内容太多,具有自己独特核心价值的内容较少,缺乏系统性;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差,滞后于临床,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要求。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交叉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4授课教师

  多数教师缺乏护理的临床经验,而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基础医学领域往往缺乏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职护理院校逐年扩招,护生人数多,专业基础教师的队伍并没有扩大;基础课教师每天忙于教学而到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不足,造成理论与护理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不能按照整体护理思维的框架教学,不能将临床护理学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能充实于课堂教学上,跟不上临床快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际。

  1.5实验教学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功能、结构单一,实验教学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解决认知问题,实验课由各教研室负责,内容多局限于一些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教师实验教学理念陈旧,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人体系统知识被人为分成的诸多学科所分割;实验内容安排欠合理,多年来重复做固定的实验;实验课时安排偏少,只强调实验课的开出率,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操作机会少,忽略了实验课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均与高职护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2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尝试

  2.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专业性强

  我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基础医学课课时进行调整,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护理学科之间的衔接与有机融合。以“基础医学知识专业化、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化”为原则,寻求改革切入点,形成能力本位、淡化学科设置课程的基本思路。保证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保留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为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理论铺垫。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目前国外普遍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有机融合”的教育理念,国内本科教育中进行了部分尝试,国内高职院校也应根据班级人数、不同教学内容,适度引入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实践反思法、角色扮演、调查汇报、目标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做法。我校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总结、归纳、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恰当选用、整合教材,编写校本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用针对性强与适应性好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知识构架。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应淡化学科或课程意识,删除重复的、不必要的理论内容,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通过相互渗透,使学生及早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为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我校将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传统的人体生理学、组织胚胎学与人体解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将传统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为病因病理学基础,自编教材,在护理专业使用,效果良好。

  2.4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对于高职基础医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使学生了解最前沿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我校基础课教师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老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下临床进修实践;并安排基础课教师定期听护理专业课;定期组织联合教研,教学相长。同时,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有计划地组织落实教师培训制度,让教师不断“充电”。采用自身培养和外出培训相结合方式,不断创造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进修交流学习。力争培养一支任心强、教育能力强、业务水过硬的教师队伍。

  2.5实验教学改革

  2.5.1整合、优化实验。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建立跨学科间相互融合、渗透,我校基础医学教学部将原有教研室的独立实验室进行重新合并重组,成立了综合性的形态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和优化实验项目,替换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开虚拟实验。考虑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实验教学有极大相通性,将原有的课内实验取消,进行实验整合、优化,单独为护理专业开设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统一排课,提高设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2.5.2加强实践操作考核。为改变护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我校将以往单纯过程评价改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由原来的实验报告、出勤、提问、作业等评价成绩,增加了期末实验操作考核,部门统一组织,教师协作完成,考核项目如:基本常用手术器械识别、血压测量、心音听诊、标本辨识等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护理专业的自身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从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师培养、实验教学等方面全面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建立适用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课模式,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12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的贡献。高职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改革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改革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社会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为完善,实际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些许问题。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为高职教育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

  1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1)高职教育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增长。根据调查显示,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院校数量持续增长,招生数也不断增加。高职在校生人数占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也在上升。高职院校遍布全国各省市,适应了各地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办学方向明确,与就业结合紧密。高职院校的设立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正延续着这一办学方向。全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涉及了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高职院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

  (3)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清晰,取得突破。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定位日益清晰,办学方式以工学结合为主,推行“双证书”制度,与普通高校相比,有更多的实践教学。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一直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这使得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2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长久以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认为高职院校只是花钱买学历的地方,人们对于高职教育仍然存在偏见,这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社会地位得不到保障,那学校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有的学校出现了重视招生,不重视教学的现象。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都是“放羊式”的,对于学生的成绩、技能不作要求,这使得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仍然无一技之长,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也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评价,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2)师资力量不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对于教师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不够正规,有很多院校所聘请的教师要么是退休人员,要么就是临时性的教师,还有的甚至让自己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来充当教师。对于又有技能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公立学校、普通高校才是首要的选择,再加上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工资低、生活没有保障,教师们选择高职院校的几率十分低,这使得高职院校中的师资力量较差,教学水平也较低,影响着整个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人才质量的提高。

  (3)政府对高职教育支持力度欠缺,经费投入不足。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长,所需的经费也会水涨船高。但是,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政府对高职院校发展不够重视,导致高职院校的经费有所欠缺。有的高职院校不管是从学校环境还是教学环境,与其他高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配备不够齐全,教师的工资、学生实践经费等都出现了短缺,严重者使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影响着教学质量。

  (4)专业设置不合理,不利于人才培养。受普通高校教学的影响,再加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偏重于理论学习,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差异。理论科目设置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活动,但是过多的理论专业设置,占用了太多实践活动时间,不利于学生动手机能的培养,这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3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还在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亟需解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1)增加高职教育宣传,改变社会认知,提高社会地位。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从而招聘更多优秀的教师,招收更多学生,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宣传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成功案例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一直以来,人们往往认为上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学科型人才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都持排斥的态度。这一理念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致力于通过教学成果改变人们固有的陈旧的观念,让更多的人重视高职教育。同时,也要争取政府更多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多政策与资金的倾斜,为招生以及学院的发展提供便利。

  (2)加强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企业公司需求的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是既可以去生产第一线,也可以胜任其他技术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适应社会上更多的技术岗位。

  (3)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实用型人才。如何培养迎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方法。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实现互通交流,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企业可以定时定期地组织技术人员进学校进行教学,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利用假期时间实践等。通过这种互通的方式,培养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也为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提供了保障。学生进入企业的实践基地进行学习,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将所学与生活相连,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认识。同时,学生通过观摩学习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进行教师培训,建立专业性团队。师资力量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引入与培训。为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的进入,应完善教师待遇制度,为教师提供生活方面的保障,尽力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吸收更多的教师前来。在吸收更多教师前来的同时,也要加强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团队的培养。通过让教师进行远程学习、外出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通过研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发展自身,学校应设立完善的晋升奖励制度,让教师争先创优,不断完善。

  (5)完善教育体系,与大学教育相结合。现如今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大学教育完全脱离,为实现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与其他高等教育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系,避免学生因为一次分流而丧失努力的信心与动力。高等院校可以与特定的其他大学相关联,如若学生完成一定的课程与学分,可以让学生去高一级院校进行进一步深造。也可以建立高职院校的学位制度,让学生的毕业证更具含金量,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13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课程教学中。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使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还不够完善,这与体育课程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便可以有效推进体育课程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就结合高职体育的教学特点,对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多媒体视野;教学改革;有效途径

  身体素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提高身体素质,就一定要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学生阶段是开展体育锻炼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进行的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体育课程是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1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1.1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老师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明白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更加认真。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对于应用多媒体的新形势体育教学会有更大的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动态的展示来代替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解,可以给学生新奇的感觉。并且,通过相关的课程视频的播放,也会让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1.2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堂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够全面,相关的注意事项,学生也只是通过体育老师说,学生大致听一下。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是否做到了真正的理解,这也是体育教学中有些欠缺的地方。但是,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可以开展专门的体育理论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体育相关的短片,并进行相应的辅助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运动开始之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对学生体育锻炼有哪些影响。现阶段,部分学生对体育知识存在误区。甚至不明白什么事合理的锻炼,对运动量理解错误,觉得越多越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正确锻炼的视频,讲解错误锻炼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

  2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途径

  2.1设置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置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科学的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将多媒体教学有效应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就应该做到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做到充分的了解。从而,为学生设置更加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另外,体育教学的主要以室外活动为主,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时间的把握。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活动效果。时间过短,又有可能会使学生没有达到充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时间。

  2.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

  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由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单调的课堂环境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低,学习效率也很难提高。而如果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轻松愉快的小短片,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更高。学生也就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对课程内容和本阶段学生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和把握,进而为学生选择更适合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且,应该灵活应用素材,尽量丰富素材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更好的调动学生,也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

  2.3提高示范性课堂教学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性的教学很重要。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才能直观的看到动作要领,也能够比较容易的发现动作难点。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动作示范,然后进行相应的讲解。并且,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解决。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系统性的播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结语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体育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有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14

  论文摘要:

  新形势下,借鉴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高职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因素引入语文课程中;应摒弃“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大胆改革教材,将内容高尚的作品、有励志作用的名人传记或有争议的作品等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发展各项能力。同时,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走向开放、实用。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语文;教材改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观借鉴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新课程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师要转变课程观念,寻找切合实际的教学对策,将高职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推向深人。

  一、转变课程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以往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既定的、经验的、权威的、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正确的课程观,不是从分裂、静态、权威的课程理念出发去看待和开发课程,而是从联系、发展、合作的立场去审视和建构课程,它关注语文本体意识,关注语文生活,关注语文实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人文性、工具性课程因素引入课程中来,不囿于文本,联系语文课程的内在线索,通过教师、学生、内容和情境四要素的不断整合,实现语文课程共建,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走向“大语文学习”场域。

  (二)明确课程的作用

  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赋予学生发展的潜力。以往的课程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课程观不再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其单纯接受学习的习惯,强化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拚弃“师道羊严”,重新审视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是课程的主宰,学习者必须服从于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赋予学生。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俯身观察学生,欣赏他们,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在教师的美好祝愿声中探求知识,把握人生目标,朝着正确健康·的目标发展。同时,教师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发展着自己。

  二、改革教材

  现行教材基本采用《大学语文》的模式,把“经典”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忽视了高职生的特点和基础差异,针对性不强。要做到有选择、、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就必须考虑到高职生的现实状况。他们文化基础差,兴趣广泛而又肤浅,目标明确而又单一,他们热衷时代热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但意志力不强,容易有“挫折感”。这些情况都要求对现行高职语文教材进行大胆的剪裁和取舍。 一是注重教材的规定性、宽泛性、实用性,注重能力本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思想内容高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熏陶,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二是精选有励志作用的名人传记,使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写自我介绍和个人履历,教育学生不计私利、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合作。

  三是精选带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评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探索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四是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应以“实用”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对语文知识加以选择和概括。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迁移等形式,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有文本”而不“唯文本”,使课程内容逐步向民主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优化教法

  高职语文课程要致力于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J性,主动构建与世界、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尤其是每学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应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想法用作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语文与生活有机融合,使其人文性、工具性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优化教学过程

  高职语文教师应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整个高职语文教学过程。高职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不必强调“一课一得”的知识点灌输,不必囿于文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的智力开发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促使他们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努力创设“大语文学习”情境。

  (二)改革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应避免“一言堂”,放弃传统意义上“知识权威”的身份,以平等“对话人”的身份建设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以豁达的胸襟还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言、独立思考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使语文课堂走向开放。

  应多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专题讲座可以以点带面,把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专题,以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底衬,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这个中心,课上进行生动讲解,课下引导学生自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取舍,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可适当增加讨论课,根据教学内容多设置一些研究性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读、议,平时教师要关注热点,并及时将其引人语文课堂。讨论时可采用分组式、辩论式、设置情景等形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而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学术造诣等,更可以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篇15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通过分析和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各种做法,不断总结国内外的具体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学会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同时又确保自身的最佳经济效益。这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更是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从目前的学生生源质量来看,首先高职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比较低,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状况都不太理想,甚至有些学生厌学逃学,“混”字当头,不求上进,对考试成绩无所谓,只图到头来拿到毕业证就满足。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对就读高职院校的思想准备不足,失落感和“屈就”心理明显。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自己无奈的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歧视,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混等毕业。

  另外由于本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其中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理性和政策性比较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这方面知识感到陌生,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学习时也容易缺乏学习兴趣。而进入到了实务部分因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往往觉得有趣会更偏爱该部分的学习,但由于学生很难接触到贸易实操,再加上教学内容中条例多,内容繁琐,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感。

  2.教学计划“以不变应万变”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学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如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基础课,按规律来说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来有区别的讲授具体的内容,如电子商务专业侧重跨境电商的讲授,物流管理专业侧重仓储和货物运输,市场营销专业侧重交易磋商的各个环节和合同的签订,财会类专业更侧重于出口报价、成本的核算以及出口退税等一些偏会计的内容。但是实际状况是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目前很多院校的各专业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一样,并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来制定不同的授课内容。

  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教学改革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花心思通过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其创新能力,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是被动的听课。事实上,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量大,各章节内容的独立性强,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仍然是传统的讲授,会让学生不感兴趣,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教学课件也要丰富,平铺直叙,没有特色,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缺乏实习实训平台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定位为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就造成了管理层面的重视不够,因为学生缺乏进出口业务实际的操作的真实体验,单靠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想当然,就导致了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差,学生也很难全面系统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课堂的理论知识用于真正的实际业务中,不能更好的和就业对接,教学过程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二、建议

  1.编写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系列教材

  目前很多高职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都延续的的本科理论教学模式,内容老化,甚至多年不变,致使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适合的教材内容要强调整合,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反映出高职特色。

  2.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

  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的特点,除了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还可根据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分任务讲解并整理课程使用到的单、证、工具书、等实物资料以及教学软件、教学光盘等电子资料,争取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辅助教学资源库,这些教学资料的收集,对于更好地开展理论课程教学提供基础的保障。是圆满完成各种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3.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在具体的课堂讲授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分任务教学、互动式、讨论式、演示式相结合的模式,例如,用一个贸易情景来贯穿整门课程,在具体讲解合同签订时,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空白合同,每讲完合同条款下的一个模块,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来签订合同的相应条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4.建立、完善本课程的综合实训

  作为文科类的一门课程,如何开展技能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一直是一个难点。本课程的实训可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可以通过建立模拟贸易平台来完成。具体的说,可以以某一出口业务为背景,以其进出口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进出口贸易中的业务函电的往来、进出口交易磋商、进出口业务成本核算、进出口合同的缮制与审核、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通关过境手续的办理、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地、完整连贯的案例。

  综上所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无论怎么改革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除了多样化的制订科学的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大纲,在具体讲授教学内容时,还必须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通用15篇)】相关文章:

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10-23

高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方向10-2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思路10-13

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的论文10-0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10-03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论文10-03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08-16

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10-22

浅析高职金融学教学改革09-18

简论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与实践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