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尊重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药

时间:2020-08-07 11:36:11 教育学 我要投稿

谈尊重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药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尊重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药。

谈尊重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药

  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育,如果学生犯错还是像初中时那样教育他们,剥夺自由,孤立隔离,歧视侮辱,动不动给家长打电话,对于他们来说,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这些都是“心罚”,在某些时候对学生的自信心打击更为严重。那要如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去做呢?那就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一些尊重,学生也会给我们的教育者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人们被尊重时,他们就愿意去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要改变一个人,其实态度是很重要的。态度形成包括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是态度形成的开始,是表面的,暂时权宜之计,是一种印象管理策略。在认同阶段,学生受到态度对象(教师)的吸引,而主动趋同于对象,认同依赖与对象主体的吸引力。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将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形成了不易转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曾经带过的某班学生阿文,刚入学不久,她总是以自己个头大而欺负一些老实弱小的学生。得知这一切,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自己以前在初中成绩不好,不被老师重视,老是觉得低人一等。现在在这个班,成绩在班级里还是相对比较靠前的,很有优越感,因此看谁不顺眼就骂,而且经常说一些粗俗的话。我问她这样很好吗?她说还不错,感觉自己很威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语气中带有一丝不屑。得知这一原因,我给她分析了她的行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在一个集体当中有地位,不是靠你的霸道,而是靠你各方面的优秀,你的品德、你的学习、你的为人,你是否爱帮助同学,是否热爱这个班级等等。

  那一次谈话后,阿文改变不大。有一天,有位男同学实在看不惯她的行为,把她的凳子砸烂了。她哭哭啼啼地到了办公室,那次我对她说,以暴制暴本来就是最低级的解决方式。不知此时能否给你一些警示作用。之后,她稍稍收敛了一些。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我和她说要进行家访,一听要家访我觉察到她有点紧张。她告诉我家长不在,说等联系到家长了再去,看得出她不愿让我去。莫非有什么隐情?我立即打电话,家长双双都在。家访后了解,教育孩子方面的事情主要是她妈妈负责。妈妈得了糖尿病,爸爸又比较宠,周末在家就是上网玩电脑,饭也不来吃,几次妈妈生气把电脑线都拔了。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想起她经常在学校吃胃药。我单独和她沟通并指出以下几点:第一,你妈妈身体不好,你还经常让她操心,这是否应该?有妈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妈妈也患了糖尿病,但她已离开我很多年了,我很想我妈妈,但也只能想想而已。希望你能珍惜与妈妈的相处,不要再让她操心。真的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怎样的痛?第二,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在学校经常吃没有营养的方便面,导致得了胃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自私。你胃疼时忘了吗?疼得脸色苍白,着急的父母匆匆赶来带你看病,这一切都忘了吗?第三,妈媽身体不好,要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一个高中生应该做到的。家访两星期后的反馈,该生不足的地方有所改观。

  学校每学期快结束时,各班要评出各类优秀生,必须要学生当场客观地评出。为了积极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先让学生仔细思考后按平时的表现及行为分考核情况来评。结果是:虽然她成绩还算不错,但“学习积极分子”只得了2票。此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契机。课后我叫她到办公室,问她的感受。她说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少的票数。我没多说什么,问她是否知道原因,她想了一下,点头了。至此之后,她的行为及学习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尊重教育使我收获满满。我忘不了学生一声声亲切地叫练妈妈;忘不了有个腼腆的男生在毕业纪念册上给我留言:老师因为有你,使我坚持完成了技工学校三年的学习,并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忘不了学生在收集整理毕业聚餐时,说我是他们这些年所遇到过的最好的班主任。太多的忘不了,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深刻的论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而言,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至此,我深感尊重的教育真的是一剂良药。我也会铭记英国扶轮社的哈利德爵士所言:“季节自己来,季节又自己去。你知道,时间一切依时而凋谢。但有一件事却永远像露水一般鲜艳绽放,那就是我对学生的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