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时间:2021-01-30 14:41:44 经济学 我要投稿

黑龙江省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其模型模拟等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Lin利用生产函数法分析了1978-1984年期间农村改革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农业产出增长的近一半(46.89%)来自于家庭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K。HuandlMcAleer使用1991-1997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效应模型估算了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劳动、机械、化肥和土地产出弹性分别为0.2347、-0.1976,0.5290和-0.13475]。辛翔飞等研究发现物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接近50%,由科技进步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引起的全要素也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林玉蕊通过农业投入产出模型,测定了固定资产、农业劳动力和耕地面积对福建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固定资产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最大,耕地面积影响较小,劳动力不足已经制约农业发展7]。张劲松利用生产函数分析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发现化肥投入增加、成灾面积减少、农业机械投入的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同时间段内各因素作用强度有异叱上述研究基于不同视角和要素分析,针对中国农业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结论有所差异,所构建的模型忽略了区域间的空间联系,未能充分阐明区域异质性对农业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影响此外,已有研究更关注中国或某一省域这一宏观尺度下不同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从中观或微观尺度针对典型区域或不同管理模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的对比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黑龙江省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跨省流通量稳居全国首位,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5%,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平均的3.32倍,年均粮食产量约4000万t占全国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以国有农垦企业为主体的垦区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高的农业地域,耕地面积占黑龙江省1/5,人均耕地面积是黑龙江省普通农区的5倍,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3。而以地方分散经营为主的普通农区尽管在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与垦区相似,但是由于政策、体制、管理方式和资源稟赋的不同致使垦区与周边普通农区在农业生产水平、产出效益、生产方式和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以黑龙江省垦区与普通农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规模化生产和分散经营两种不同生产方式下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生产效率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政策和促进黑龙江省场县(市)合作战略实施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增长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不断投入及农业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对比研究这些要素对垦区和普通农区农业增长的影响:

  式中:表示农业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力投入,M表示土地投入,Aekt为农业经济增长中扣除了资本、劳动和土地等纯经济要素投入增长所带来的增长之后的剩余部分,为广义的技术水平,t为时间,文中取值1~21?a,p,Y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土地产出弹性,表示广义科技进步率。对公式(1)两边取对数,可得: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求出各投入要素弹性与科技进步率。当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用最小二乘法(0LS估计参数的多元回归法或逐步回归法往往会使模型因样本容量增减而不稳定,因此,论文采用多元岭回归分析方法,用于解决多重共线性对最小二乘法回归系数造成的严重影响。由于引入了岭回归系数k(0^k^1),当k#0时,岭回归系数是有偏的,当自变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时,利用岭回归比由最小二乘法(0LS)产生的回归系数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产生更小的均方误差(MSE),且不损失变量信息?。

  借鉴索洛增长模型n2],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进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分别表示为

  式中: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土地产出弹性,、K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劳动、土地等的增长KLM率。因此,农业产出可表示为科技进步和资本、劳动、土地具体要素投入的函数,据上述模型对比分析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以及科技进步对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2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论文数据均来源于《黑龙江统计年鉴》和《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在农业产出模型中,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年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业资本存量分别表征农业产出、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技术水平Ae?表示为时间的函数,时间t取值1_21。其中,农业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PIM)估算,公式表达为KFKM(1-f)+I,t为第t期的固定资本存量为t-1期的固定资本存量;It为第t期固定资产投资额,S为资本折旧率。参照已有研究[13],文中1990年资本存量K采用1980-1990年农业投资之和代替,资本折旧率S假定为10%,It采用每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影响,农业产出、资本存量等均换算为1990年不变价格(表1)。

  2模型估算与结果分析

  2.1模型运算

  运用SPSS17.0对经过对数变化后的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①黑龙江垦区与普通农区模型中DW值分别为1.29和1.045,均大于DW检验临界值d(0.83,a=0.05,随机误差项不存在显著自相关,无需对数据进行处理。②垦区和普通农区农业生产函数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垦区的科技进步与资本投入、土地投入的相关性为0.971、0.924,土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相关系数为0.871;普通农区的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科技进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44,土地投入与科技进步的相关系数为0.892;进_步分析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可知,垦区资本、劳动、土地、科技进步四个变量的VIF值分别为21.1、4.4、14.6、38.7,普通农区相应变量值为61.7、7.6、20.9、45.7,表明两个生产函数均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为消除多重共线性对方程的影响,对农业生产函数进行岭回归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岭迹图(图1)。岭回归参数k原则上选取使岭回归系数稳定时的最小值,同时满足残差平方和不增加太多,k值的选取有一定主观人为性,通过观察岭迹曲线选取k值是常用的方法114]。本文取步长为0.02,计算k的岭回归线,线波动较大,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不稳定;当k>0.3时,各投入要素变量及时间变量对应的岭回归线趋于平稳,k的取值对模型的参数与精度影响逐渐变小。因此本文对两个模型均取k=0.3,得出回归模型,回归模型检验及模型岭回归系数分别见表2、表3。根据表3中岭回归分析结果还原公式(1),分别得到垦区与普通农区的农业生产函数:

  公式(4、(5分别为垦区与普通农区对应的农业生产函数。在黑龙江垦区以及普通农区构建的模型中,模型检验和变量检验中决定系数R2均接近于1、方差分析构造的F统计量显著,表明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好、回归方程显著;偏回归系数和常数项的检验中,垦区各影响因素均通过显著性t检验,回归系数是有效的。普通农区除常数项外各投入要素均通过显著度为0.05水平下t检验。岭回归模型通过各项检验,且各要素弹性系数均为正,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2.2结果与成因分析

  (1)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水平对垦区和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垦区生产函数中,资本、劳动力、土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37、0.446、1.165,表示投入要素每增长1%,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0.337%、.446%.1.165%,要素弹性系数之和大于1,表明垦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普通农区生产函数中,资本、劳动力、土地弹性系数分别为0.190、0.278、0.389,要素弹性系数之和为

  0.857,表明普通农区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是,不管是垦区还是普通农区模型中,劳动力弹性系数都高于资本弹性系数,主要是因为资本投入密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报酬递减导致劳动弹性系数大于资本弹性K。垦区和普通农区的土地投入弹性系数分别为1.165和0.339,均高于资本和劳动力弹性系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主要在于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02%、2.3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0.35%,同时呈现稳定扩大的趋势,土地投入边际效应显著。

  (2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水平对垦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高于普通农区。垦区的平均科技进步率为2.7%,而普通农区平均科技进步率为1.8%,表明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对垦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普通农区大。对比模型(4和(5),垦区要素投入的弹性系数均高于普通农区,表明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要高于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就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看,垦区人均劳动力的粮食产量24.9U人均农业生产总值8.13万元,而普通农区分别为3.78t和2.05万元,垦区单位劳动生产率远高于普通农区。从各要素增长率分析结果看(表4,普通农区资本投入与土地增长速度在2000年以后高于垦区,但是农业经济增长速度

  却低于垦区,表明普通农区各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较垦区差(3)资本、劳动力、土地、科技水平对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较小(表5。劳动力投入对垦区及普通农区的贡献率最低,分别为8.0%和10.5%。由于垦区单位劳动生产率远高于普通农区,普通农区相对于垦区富余更多的潜在剩余劳动力,需要提高普通农区农业劳动者自身素质,鼓励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普通农区资本投入贡献率略高于垦区,主要由于其资本投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垦区的1.52倍。垦区较高的土地产出弹性使得垦区土地投入贡献率高于普通垦区9%。总体上看,垦区与普通农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总贡献率分别为54.7%和57.5%,而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3%和42.5%,表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3结论和讨论

  利用1990-2010年黑龙江垦区与普通农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农业生产函数模型,采用岭回归方法探讨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对不同类型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农业地域,要素投入的弹性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垦区的资本、劳动、土地投入和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投入产出效率高于普通农区。垦区农业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普通农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同样的要素投入,垦区农业经济增长高于普通农区。

  (2)资本、土地投入、科技进步是影响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劳动力的贡献率最低。普通农区比垦区富余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集约化生产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土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高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土地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是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由于生产水平、管理模式和政策体制的差异,黑龙江省垦区和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区域特征,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垦区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范,在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率等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性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生产的示范区,垦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垦区率先发展农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垦区不仅自身经济快速发展,更要注重与周边普通农区统筹协调发展。黑龙江农垦总局也及时提出“抓城、强工、带农,构建黑龙江垦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战略”,强调垦区应由种植业主导向多个方向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垦区应依据区域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打破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引导非农产业的快速与空间集聚,以重点小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普通农区发展。在场县(市合作的宏观战略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垦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积极培育和形成合理的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合作机制与模式,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综合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黑龙江省垦区与普通农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07-16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论文07-09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论文09-15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音”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论文06-04

建筑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因素与加强措施论文08-16

农业经济土地约束影响论文09-15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论文12-12

青少年健康人格影响因素与塑造策略论文07-27

舞台演出音响效果影响因素与调试技术论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