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心-外围”视角下的沙特石油经济

时间:2018-03-07 我要投稿

  石油经济因其初级原油生产,形成了石油生产的简单再重复;石油经济的地租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沙特对世界经济的依附需求,从而使得石油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圈的外围经济。以下是文学网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心-外围”视角下的沙特石油经济的分析。

  【摘要】 如果从沃勒斯坦的“中心-外围”理论来审视沙特的石油经济,我们可以看到石油经济因其初级原油生产及其地租特性而成为世界经济圈的外围经济;但在阿拉伯经济圈中,石油经济又因其“衍生依附”和“潜父权制”优势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经济。一定意义上而言,沙特石油经济属于世界经济圈的半外围经济。

  【论文关键词】 沙特 石油经济 外围经济 中心经济

  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因其强势的石油王国地位,深邃奥秘的文明以及保守政治和开放经济的完美结合,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尤其是素有“黑金子”之称的沙特石油,更是在国内外经济、能源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石油收入能够占据到沙特出口总收入的90%,预算收入的75%-85%和GDP的45%;并且非石油生产部门如建筑业、运输业、制造业等以石油导向为基础的投入已超过总投资的55%。[1]而且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国和出口国,其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2.1%,储采比长达67.8年;日出口量为6813.1桶,占欧佩克日出口量的31.56%。沙特石油价格的变化不仅对沙特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构成影响。由此更需要我们加深对沙特石油问题的认识。

  从沃勒斯坦的“中心-外围”理论来审视沙特的石油经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石油经济因其初级原油生产及其地租特性而成为世界经济圈的外围经济;但在阿拉伯经济圈中,石油经济又因其“衍生依附”(derivative dependency)和“潜父权制”(preoccupied paternalism)优势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经济。所谓沃勒斯坦的“中心-外围”理论,主要是认为世界经济由不同的区域经济圈所构成,世界经经济圈的中心经济、外围经济时间结构上是历史地延续,空间结构上是适时地变化。[2]

  本文所指的石油经济,主要是指以石油工业发展为基础,所形成的前向、后向相关联系产业。为清楚阐明沙特石油经济的双重特性,本文主要以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时期为考察段限。

  沙特石油经济—世界经济圈的外围经济

  关于外围经济的特征,沃勒斯坦曾指出外围国家由于专业化生产融入到世界经济圈,但又因专业化生产而被边缘化;外围经济的生产只是一种简单生产再重复。[3]如果我们以此来分析沙特的石油经济,就会清楚地看到石油经济所处的外围依附地位。沙特依靠原油出口和世界保持联系,但对原油出口的依赖,很容易形成简单再生产。我们可以参看沙特的石油出口比例表。

  沙特石油出口比例表

  (单位:百万桶)

年份 原油(Crude) 提炼油(Refined)
1970 1174.论文2 207.9
1971 1528.2 193.9
1972 1988.0 207.2

  沙特石油出口比例表(续表)

  (单位:百万桶)

年份 原油(Crude) 提炼油(Refined)
1973 2557.0 212.4
1974 2819.7 210.6
1975 2409.4 175.3
1976 2939.6 205.8
1977 3142.1 188.4
1978 2812.7 178.4
1979 3218.5 178.4

  来源:SAMA, Statistical Summary, 1st issue, 1978. P.43; Annual Report,1979. P.20;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Ministr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 Resources,Economics Department, Petroleum Statistical Bulletin, 1979.PP.31-32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70年代沙特的石油经济是典型的依靠初级产品出口的资源型经济。1970-1978年,原油出口从1174.2百万桶增加到了1979年的3218.5百万桶。相比之下,提炼油的出口却从207.9百万桶下降到了178.4百万桶。按照资源禀赋论,我们不难理解沙特的原油生产具有比较优势。据估算,如果沙特原油生产的成本指数为1,那么委内瑞拉的成本指数就为1.6,美国为4.1,墨西哥湾为7.2,北海为9.7,阿拉斯加湾为12.5。再加上沙特石油易开采,种类多,具有“级差地租”优势,也使得沙特轻质原油价格1970年仅为1.30美元(下同),1971年为1.65,1972年为1.90,而同期北海原油价格则分别为2.23、3.21、3.61。[4]

  但是对初级产品的过度依赖,必然会加深沙特对世界经济的依附,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石油生产成为一种为获取利润的简单再生产。尽管石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初级产品,但由于不同的劳动分工所形成的经济差距和资本转移,沙特无力改变。更多情况下沙特也只是依靠温和石油政策,实现妥协性地依附发展。沙特石油经济的最明显表现就是“地租经济”的形成。

  所谓地租经济,是指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外部,比如石油租金,而非国内生产的过剩资本。”[5]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石油地租是供给弹性相对不足情况下的石油收益。对沙特而言,租金收入包含着稀缺租金、差异资源租金和垄断租金三种租金形式。稀缺租金是指沙特石油资源的非弹性供应所带来的收益;差异资源租金,是源于沙特石油质优、储油层浅、油井自喷率高、外运方便所形成的差异收入;垄断租金,则是70年代沙特石油民族主义成功后的国家垄断收入。据此,有学者指出沙特的地租成分能够占到85%以上。[6]但是租金的获取,却严重依赖于外部。据统计,沙特人口的经济参与率仅为22.2%,其中男子为43.3%,女子为0.5%。相比之下的外籍人口经济参与率却远高于沙特人,1970年男子为67.3%,女子为3.6%。[7]这样,石油地租经济在形成食租阶层的同时,并没有产生生产阶层,形成不了赫希曼所说的“联系效应”。石油产业反而成为了“飞地型”经济,也即石油经济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缺乏前向、后向联系,成为了依附于世界经济的独立个体;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的第51个州。[8]

分析“中心-外围”视角下的沙特石油经济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