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证制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0-11-14 13:06:15 经济学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双证制经济学分析

  本文从“双证制”的内涵及意义出发,并着重就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的经济学影响与具体运作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的内涵及意义

  (一)“双证制”的内涵。

  “双证制”即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使高职毕业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除能正常获取学历证书,还能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要求与自身特点,参加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已成为了当前考核与评价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

  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了应积极推行“双证制度”,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并要求具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应超过总人数的80%以上。

  (二)实行“双证制”的意义

  1、有利于学科建设的科学性。

  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根据区域就业需求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灵活地调整与设置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双证制度”,能更好地引导院校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并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运作与改革,从而使实际就业岗位中所需要的关键职业能力,能有效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偏重于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锻炼。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双证制度”,能进一步突出“就业导向、双证衔接、突出实训”的特点,更加重视学生核心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培养,从而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紧密结合,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双证制”中的职业资格考核,能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它通过指明奋斗的目标,不仅使学生获取前进的动力,而且能正确引导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

  二、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经济学分析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度”,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功能,并可主要归纳对学校以及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经济学影响。

  (一)对学生的经济影响。

  近年来,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每年各城市、乡镇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有1,500万人,但是每年各高校、高职、中职等院校的毕业人数却超过了2,000万人,近1/3的应届毕业生刚毕业就待业。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受到专业知识结构、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历层次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正日益增大。而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双证制”,则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已明确规定了在90个行业中,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为更好地应对就业并拓展就业渠道,高职院校学生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尽早的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与认证,以提高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往往与学生就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经济利益相紧密联系,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利益的提升。

  (二)对学校的经济影响。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职学校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入学率的逐步提高,对生源的需求尤其是优质生源的需求正日益迫切。

  高职学校要实现教育效益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需要通过有效落实与实行“双证制度”,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通过调整相应的专业,以及进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明显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工作岗位需求的“畅销品”,以此吸引更多的生源,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提升和良好化、健康化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具体运作分析

  为保障“双证制”在高职院校中的有效实行,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运作与改革。

  (一)教学计划的改革。

  在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以及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的基础上,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一方面要求在教学计划中既应当体现学术性,也应当体现职业性,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能够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教学计划中还应留设足够的实践训练时间,以有效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更好地实行“双证制度”,应对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充分结合。可通过实验教学、模拟实际工作、企业现场教学、技术大赛、技术服务等方式,以构建出一个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化教学链,从而使区域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能真实的反映到课程当中,使教学内容能充分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需求。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通过一次性考核获取。而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往往将技能的认知视为应试考试,而不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与技术的真正把握,导致一次性的考核很难检查出学生的真实情况。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在“双证制度”中对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

  一方面可在学生进入职业资格培训的全过程当中,建立完善的个人学习档案,以系统的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技能掌握情况,这也能作为技能考核成绩的重要判断依据;另一方面在最终考核时主要是评估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任务法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而不以一次考核的成绩定论,并通过每次考核成绩的反馈,以促使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更好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实践生产知识,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导致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性教学。

  为了使“双证制”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与实行,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发展状态的同时,还能熟悉生产实践操作,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等等,从而能在学校中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同时,还应当采取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聘请制度,并积极邀请专家教授、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举办讲座与培训,以尽量弥补部分院校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总结

  “双证制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行,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提高,而且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高职教育事业更好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应当在我国高职院校全面推广与实行“双证制”,并做好相应的教学运作与课程改革,以有效保障“双证制”的具体落实情况。

【高职院校双证制经济学分析】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2.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论文

4.关于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参考范文

5.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析论文

6.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分析

7.关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管理研究分析的论文

8.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论文

9.高职院校金融行业人才供给和专业设置现状调研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