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现状

时间:2017-05-24 09:27:10 经济学 我要投稿

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现状

  现阶段西方经济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于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很少会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引导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很少主动思考,学习效果低下。那么,西方经济学如何教学比较好呢?

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现状

  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篇

  一、现有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

  鉴于西方经济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国内高校均十分重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致力于教学效果的提升。由于西方经济学本身比较抽象,所用数学公式、数学推导较多,学习的学生以文科生居多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一些高校追求高的考研率,导致西方经济学教学目标更多的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对于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相对较少。具体来说,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西经教学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用教材标准化

  忽视自身学情目前国内高校为经管类学生选用的西经教材多为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有的高校甚至为非经管类学生学习西经也选用了该教材。这本教材适合一些一类本科、二类本科的经管类学生使用,也是目前许多高校考研的指定教材,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比较合适。作为国内使用最多的西经教材,这个教材的理论体系清楚,诸多优点自然不用赘述。但是教材的难度较大,并不适合对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或者专科层次的学生学习。教材中使用的案例来自于英文原版的翻译,并不能完全被学生接受。可以考虑由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本院学生实情,自己编写一本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有考研愿望的学生可以在课余再补充学习考研指定的教材。

  2.课堂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参与度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庞杂,从内容上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由均衡价格理论、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要素分配等构成。宏观经济学主要由国民收入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构成。从教学安排来看,一般高校会安排一学年的时间学习,总课时不少于128,由于内容庞杂时间紧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课堂主要采取讲授的方式,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西经课堂上教师边讲解有关理论,边放映PPT课件,学生低头做笔记或者用手机拍下一些课件,这种场景想必许多教西经的老师非常熟悉。在这样的西经课堂上,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的一言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只能被动的接受。

  3.过于数学化

  搞题海战术与《国际贸易》、《财政学》、《政治经济学》等其他经管类专业课程相比,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许多理论设计数学推导和计算。比如弹性理论中弧弹性和点弹性的计算、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计算、IS和LM曲线的推导等都需要用到相关数学知识。当前经济学与数学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在此基础上的金融工程学、计量经济学发展势头迅猛。这种学科特点结合当前的学科发展趋势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讲解西经时,大量使用数学推导,讲解很多计算题。有的教师舍本逐末,对模型的经济含义一笔带过,用大量时间讲解数学证明和计算,把西经当成数学来上。这种做法割裂了西经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导致学生对经济理论和模型的经济含义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用所学理论去解决社会问题了,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无从谈起。

  二、提升经济学素养的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经济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来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可以占到整个学时的60%左右,其余学时充分利用课堂实验、课堂案例、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将逐步得到提升。

  1.有选择地开展经济学课堂实验经济学

  课堂实验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简短的游戏。教师依据经济学原理设计特定场景,通过对现实经济社会的模拟使学生置身其中,扮演消费者、生产者等角色,在游戏式的模拟经济活动中,使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做出决策、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认识。通过经济学实验,可以改变以往过分注重老师讲而忽视学生学的教学弊端,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使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独立决策,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因为实验是对现实经济生活的一个模拟,学生通过做实验加深了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其经济学素养的提升。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内容均适合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师可以选择微观部分的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市场理论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宏观部分选择博弈论、信息不完全等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师控制整个实验进程,将一项经济学实验控制在20多分钟完成,并使得整个经济学课堂实验内容占教学内容的1/5左右。

  2.尽量采用本土化的经济学案例

  现有教材所采用的经济学案例多来源于国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很深的感触,自然案例的效果不会很好。教师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时,要多下功夫,尽量采用本土化的案例,这样学生会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经济学,增强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消费者均衡理论时,教师可以学生在食堂购买米饭和馒头数量为例;在讲解机会成本时,教师可以帮大学生计算一下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也可以计算一下期末考试学生作弊的机会成本;在讲解经济增长理论时,教师可以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年经济增长速度以图表形式展示给同学们;在讲解外部性时,教师可以举例宿舍里通宵聊天的外部性;在讲解公共产品时,可以以学生宿舍的卫生为例等等。这些案例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有些现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学生从来没有对它进行过经济学分析。通过这些本土化的案例,学生会深深地感受到经济学充满生活的各个角落,经济学无处不在,逐渐的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也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这实际上是学生开始形成经济学素养的一种表现。

  3.增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