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措施论文

时间:2020-12-11 17:40:16 金融保险 我要投稿

金融管理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措施论文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球生产、贸易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扩张,物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流”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知识经济发展进程加快,高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人力资源取代物质资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跨国公司日益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由此使人才的地区概念、国界概念越来越模糊,“国际人”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金融的自由化,国际统一劳动市,一场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熟悉国际经济运作,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能熟练掌握外语的金融管理专业国i际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显现,而国内外金融管理专业设置差异是金融管理专业国1际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

金融管理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措施论文

  一、国内外金融管理专业设置差异

  国内外金融管理专业设置方面存在很大差异。“finance”可译为“金融”、“财务”、“财政”。《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对“fin如ce”翻译为“金:融学”,并解释为:金融学的核心是研究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资本资产的供应和定价。美国的finance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finance,即公司金融,包括公司融资,股权/偾权结构、收购合并和公司治理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pricing),是对证券市场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产品价格的研究。在我国,大多数院校的金融专业核心内容包括货币银行学(money.andhanking;)和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e)两部分,这在闻外都不属于finance(金融)的范畴,而是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外finance(金融)学科的有关知识分别属于我国金融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即投资学属于金融学专业,公司财务厲于财务管理学专业。这种人为的隔离带来很多的弊端,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国际交流。

  以美国为例,美国各高校大学生在进人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出了较大的弹性,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该课程应该涵盖的理论和知识点。具体分析,学生开设的课程总计为30到45门左右,它们由一般基础课、财务管理或金融专业主干课程和相关课程组成。一般基础课是为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如《写作》、《数学》、《经济学原理》、《计算机》等,通常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金融专业主干课程是为金融专业学生开设的,如《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货币与银行》、《M际金融》、《财务评价S流动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等课程。所有这些课程,无论是一般基础课,还是主千课程和相关课程,均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并且选修课1占有一定的比重,即使是必修专业课,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从学校认可的课目表中选修有关课程,按要求学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有些学校甚至承认学生从本校认可的其他学校所选课程的学分(或成绩)。例如美国纽约大学财务系为本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中,除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外,还有四门财务领域的课程,其中《公司财务专题》、《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是两门必选课,另外两门专业主干课程可从《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政策制定》、《国际财务管理》、《不动产财务》、《投资原.理》、《投资专题》、《投资银行》《风险和保险》等课程中自由选择。

  这就为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专业交i叉提供了前提和准备。由于课程开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对其选修内容是否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也将不易掌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各学校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方面的建议,如纽约大学专门设立“在校本科生指导处”,当学生学完大学三年级的课程后,他们就必须向指导处的指导老师请教如何选择专业课程,以确保他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并正式确定其所修专业为“财务管理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为进一步学习发展提供方向和基础。

  二、国际型人才内涵的界定

  经济全球化要求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型人才。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国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师资队伍的培养,学生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人才质量认证的国际化,毕业生就业的国际化等诸多方面。

  发达闰家长期以来就非常重视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制订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强调了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即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的标准。要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韩国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专门成立了“21世纪委员会”,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国际化的意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言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加深学生对各国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制订系统的国际问题研究计划,加强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宗教等问题的研究,强化闰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中提出“只有做一个出色的国际人,才能做一个出色的日本人,在国际社会中要想生存下去,除了牢固掌握日本文化外,还应该对各国的文化和传统加深理解。”日本在教育国际化中还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懂技术、通外语、会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国际人才培养的研究方面,加拿大教育学学者Knight(2003)的研究成果比较著名和全面,认为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即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之中的过程。涉及的方面有学生交换项目、外语学习、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地区性的研究、留学生、出国工作/学习、教学过程、联合学位项目、跨文化培训、教师交流、客座教授、合作召开研讨会、合作研究项冃、国际研究协定、研究成果交流等。日本广岛大学教育

  研究所教授喜多村和之(1986)认为,衡量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有5方面::通用性(本国文化、教育被国际接受);交流性(国际学者交流、交换);开放性(对不同文化人和组织的国民待遇)。作为国际型人才培养典范的我国香港大学也有诸多成果。香港城市大学对外联络合作处处长朱国斌(2007)认为,

  大学国际化包括师资国际化;国际纽带和学术交流(多渠道筹募资金推动国际往来、参加国际高等教育论坛和会议、校际访问);教学活动国际化(包括暑期班);学生群体国际化;适合国际化校园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支持国际化的先进设施等。

  在我国,有关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济大学国际教育评估与专业资格研究所顾问、教授毕家驹(2007)认为,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包括管理方面(按世界各国大学之通例办学);教育方面(培养全球化世界中的优秀人才);研究方面(与世界h的科学家进行平等交流);教学方面,(易读性:各国大学互相读懂对方教育;文件,可比性:彼此能将学分等教育的量进行比较,相容性:彼此能对教育的质进行评价、推行认证制度,透明性:彼此公开教育消息、开放招生)等。他同时归纳出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的十项特征:开辟国际化的教学点;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形成国际化的学生群体;按世界各国大学之通例,进行管理;引入符合全球化需要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多文化熏陶;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语言,其中英语是必需的;学习期间,学生获得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颁发闰际公认或互认的证书、文凭和学位;要优选合作对象,精选导致双贏的合作项目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飞(2007)认为大学培养国际型人才大致涉及以下四大范畴:活动方法(课程改革、人员交流、技术援助、合作研究);能力方法(新技能、态度、知识);精神气质方|法(跨文化、国际观点、首创性);过程方法(将国际的维度融人高校的各项功|能)。并提出自己的关于大学国际型人才培养观点: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教师、学生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一些资源的.国际共享,等等。

  三、金融管理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从事现代金融工作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处理和解决各类问题,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金融专业必须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宽的“一专多能”的金融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金融管理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应加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时,此即“厚基础”;另外,“宽口径”也同样重要,在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包括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税务、法律等学科的课程,拓宽与相关专业密切联系的选修课,学生可依兴趣发展及生涯规划选修有兴趣或欲加强的专业课程,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培养国际金融管理人才打下基础。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纳新和基础的关系,应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追踪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此外,在设置的课程中应增设和加强实务性的课程。可以聘请金融机构中既有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j家担任客座教师,做一些专题讲座。

  (二)改革教学内容,达到国际化标准

  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反映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此金融管理专业设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学教育较侧重于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而国外金融学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学教育的内容安排,多关注微观金融活动,多体现金融学中管理科学的性质,多结合经济金融的实践,增设财务管理、投资学、风险管理与保险、金融工程等系列管理类课程。闻际商法、W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国际接轨,力争达到国际化标准。

  (三)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国外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以资本市场为重点u鉴于资本市场在我国发展迅速的现状,我们应把投资学列入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投资学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投资行为的,而投资者的对立面是融资者,公司财务作为介绍融资行为的课程,与投资学并列,也应作为核心基础课程。金融业务中创造性最显著的业务是风险管理,所以,幵设金融工程原理并列人核心基础课程之中也是必要的。

  (四)强化原教材教学和双语教学

  为在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中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W家的经验和理论,金融管理专业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应加大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应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原版翻译教材的力度,吸收和借鉴有益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U同时,建议有条件开展双语教学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水平,适当拓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通过这些手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适应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金融管理国际化知识体系。

  (五)实现财务管理金融的交叉互补

  国外许多高等学校在金融管理本科教学的专业设置上通过金融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式国际型人才。从实际情况看财务管理和金融市场

  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财务管理中有很大一部分与金融市场及投资、融资问题有关。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企业竞争也不尽规范,因此金融管理与财务管理各种分离,不能做到有机结合。从教材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沿用传统模式,有关公司财务的知识没有纳入金融管理的专业中,有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金融工具内容的教学并未完全进入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因此,应在专业课或选修课上进一步促进两个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可在金融管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设普通财务管理的有关课程,并统筹考虑课程训练、技能实践和专业实习,做到外在结合和内在结合的统一,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和金融管理的双重能力。

【金融管理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1.金融管理专业论文答辩技巧

2.最新的金融管理专业论文答辩技巧

3.最新金融管理专业论文答辩技巧

4.最新关于金融管理专业的论文答辩技巧

5.谈谈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措施

6.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

7.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浅论的论文

8.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