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

时间:2020-11-11 14:45:36 金融保险 我要投稿

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

  突出信息使用是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与归宿。那么,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哪些待解决的问题呢?

  一、基层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难点

  (一)信息系统众多,信息源相对分散。

  目前,基层央行的金融管理信息源主要有日常监管业务系统、“两管理、两综合”业务数据、社会服务及调查问卷反馈等。近几年,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央行对外履职效能,基层央行对外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开发推广新的业务管理系统。以辖内某一分支行为例,业务单一的部门至少有一个业务管理系统,业务范围较广的部门则有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全行相关业务管理系统众多,难以集约化使用。同时,“两管理、两综合”业务数据、社会服务及调查问卷反馈信息相对较为分散,难以集中。

  (二)信息关联度较低,信息共享水平不高。

  基层央行承担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各对外履职部门所使用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分头从监管对象获取信息,且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度低,导致基层央行的信息采集渠道难以集中,信息共享水平不高。日常履职过程中,基层央行对工作信息的重复采集,一方面增加了自身工作量,另一方面加重了监管对象的工作负担。

  (三)信息采集率偏低,信息利用程度有限。

  由于基层央行需关注日常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对经济金融信息要求较高,同时缺乏足够的手段对金融机构信息报送质量进行甄别,导致采集的信息,实际效用有限。如从近几年的综合检查来看,金融机构报送的分行业、分大中小类型等统计数据,均存在较高的差错率。同时,在金融管理信息来源渠道较窄的情况下,基层人民银行对金融管理信息的挖掘利用程度有限,相关金融管理信息闲置,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日常监测评估时缺乏高质量的金融管理信息支撑。

  (四)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众所周知,金融管理信息化既需要熟悉管理的人才,又需要掌握信息化手段的专业人员。这对于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现状而言,基层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人员结构逐年老化,系统化的金融知识理论和信息技术培训有限;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较差,金融业务运行分析能力有限,缺乏金融管理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对金融管理信息化认识停留在日常操作管理层面,金融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与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金融管理信息化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层央行开展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深入规范推进金融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基层央行夯实金融管理基础建设、规范发展、效力提升的过程,既是包含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职能在内的金融管理工作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又是包含管理法规边界、管理方式边界、管理协作边界和管理效能边界等金融管理工作外延得到逐步拓展和延伸的过程。

  在进一步夯实金融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金融管理工作全面深入规范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及时有效整合金融管理各种资源,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这就客观上要求推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而且通过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金融管理工作前瞻性思考与金融科技先进技术的有效结合,不断增强金融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从而全面推进金融管理工作。

  (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健全金融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的现实需要。

  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是金融管理深入推进的必由之路。既要规范发展,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金融管理规范化建设,又要提升效力,不断创新金融管理方式和手段,重点是要抓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瓶颈。一方面,基层央行金融管理工作由各层级人行具体的业务部门执行,相应的信息也存在于具体业务部门,形成横向信息分散。另一方面,上级行对各分支机构的金融管理信息多采用汇总上报的方式搜集,无法直观地看到各分支机构具体的金融管理信息,导致信息漏损,形成纵向信息分散。信息分散化导致基层央行在整体上无法全方位地对辖内金融机构进行客观评价,并依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三)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提升基层央行对外履职效能的重要举措。

  基层央行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担的传导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等职能都离不开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基层央行既要及时监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度、节奏及结构变化,又要准确监测判断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既要分析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辖内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产生的影响,又要了解和掌握消费、投资、物价等领域变化走势情况。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都需要金融基础信息的支撑。通过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来有效整合和集约金融信息资源有助于推动金融信息的共享和使用。

  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工作具有集基础性、社会性和管理性于一身的特点,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通过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金融管理工作效能,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央行和金融机构整体金融服务水平。随着金融业跨行业经营、交叉合作趋势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系统传染问题不可避免。只有充分发挥央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核心作用,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通过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消除金融机构信息报送时滞和漏损,拓宽金融信息获取渠道和来源,加强金融信息的分析与预警,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基层央行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原则与工作目标

  (一)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原则。

  以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的依法合规地推进“两管理、两综合”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金融管理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为工作总要求;以信息化为依托,强化金融管理大数据的使用,将管理信息系统化、管理决策智能化贯穿于金融管理全过程;坚持金融管理与服务并重、以管理促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促进金融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基层央行对外履职提供信息支撑与保障。

  (二)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按照依法行政、统一规范原则的客观要求,有效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辖内各级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信息化支撑与决策机制;按金融管理工作项目优化业务流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分析信息,推进金融管理信息的多领域、多途径应用,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通过金融管理内在监测指标,核心是通过完善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金融管理方式改进与效果提升,从而推动辖内金融管理工作迈入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轨道,实现金融管理工作协调有方、运转有序、行为有制、手段有力、管理有效的目标,切实推动金融管理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以此为基础,努力实现金融管理工作与对外履职工作相融合,不断提升基层央行传导和执行货币政策、优化金融服务、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响应力和落实力。

  四、基层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与路径选择

  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建立完善以“一台两库”为主要载体的金融管理信息体系建设。“一台”即金融管理工作平台,“两库”即金融管理信息库与金融管理人才库。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开展。

  (一)建好信息载体,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建好信息载体是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重点是做好科学规划与设计。按照“先简后繁、留有开发空间、运行可持续”的原则,全面建成金融管理工作平台、金融管理人才库。金融管理工作平台的建成有利于夯实信息基础,增强非现场监管的主动性与针对性,逐步消除金融机构信息报送时滞,从而推动金融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金融管理人才库按管理、检查、调研三个专业特长要求,初步建成并筛选入库金融管理各类人才,努力培养成为辖内推进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按照“总体设计、先易后难、边建边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目前已获得的基础信息为数据源,逐步开发建立金融管理信息库,力求实现基础信息收集、金融管理信息整合、金融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和金融管理科学决策等不同层次目标。确定金融管理信息库总体思路和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金融管理信息库需求设计调研与论证,形成金融管理信息库设计方案。

  (二)加强信息维护,注重系统运行管理。

  加强信息维护是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要务。重点是确保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在金融管理工作平台建设方面,信息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丰富和完善已有的工作平台目录,及时更新维护工作平台相关信息,促进金融管理信息共享,为金融管理日常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结合实际,根据金融管理制度要求,统一表格,统一格式模板,统一信息标准,统一归档要求,完善台账和工作记录,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建设。

  在金融管理人才库建设方面,信息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已有金融管理入库人员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管理实践,通过以岗代训、以查代训、以会代训和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等方式,分批次、分层次加强对遴选金融管理人才库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扩大培训范围,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效果。对金融管理人才库人员实施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充实人才库成员,提升金融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在金融管理信息库建设方面,信息维护的内容更丰富、要求更高,主要内容包括:在不断更新新设金融机构基础信息的同时,应通过开业管理、营业管理、综合检查、综合评价、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即“两管理、两综合、一报告、一保护”)等日常金融管理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关历史信息资料,更新完善现有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背景资料、从业经历,金融机构经营理念、股东构成、机构与业务规划发展等情况,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金融机构全貌,为金融管理信息系统高效运用夯实基础。

  在加强金融管理日常信息维护过程中,基层央行对外应加强对金融机构信息报送的管理,尤其应强化对金融机构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重点是要求金融机构按照信息系统工作要求,规范金融信息、资料的报送工作;明确对口部门和专人负责系统信息的维护工作,从而确保信息系统信息的及时更新、完善与动态反映。

  对内应加强部门及系统上下的协调与沟通,做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资源共享。重点是通过制定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规定,明确各部门、各级行信息维护和使用的工作职责及使用范围,界定金融信息的工作用途,设置信息系统使用权限,明确金融信息的发布要求,切实落实好使用金融管理信息的保密规定,从而促进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三)突出信息使用,提高系统运用效率。

  突出信息使用是实施金融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与归宿。重点是通过对金融管理资源的全面整合,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基层央行对外履职能力和水平。

  在金融管理信息使用中,一方面通过金融管理工作平台与金融管理人才库建设,进一步梳理人民银行金融管理职责和管理项目,科学规划,不断丰富金融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对金融管理队伍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对金融管理基础与存量信息、业务发展增量信息的收集整理,为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信息库建设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工作基础。

  金融管理信息运用方面的主要措施与目标:通过对金融管理信息的集约化管理、智能化评估和前瞻性研判,实现对金融机构管理决策科学化和管理措施差异化的目标。集约化管理主要是以管理对象为主体对金融管理信息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金融管理信息可以实现时间跨度和地区跨度归集的目标。

  智能化评估和前瞻性研判是在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评估金融机构配合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管理工作情况,甄别出金融机构是否出现或可能出现违反人民银行政策规定、引起或可能引起区域金融风险的现象,同时研判出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状况。科学化、差异化管理是在集约化管理、智能化评估和前瞻性研判的前提下,人民银行通过风险提示、约见谈话、通报批评、重点监管等措施,采取专项检查、综合检查、暂缓受理开业申请、取消相关业务准入资格等手段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约束管理。

  集约化管理环节,应通过“两管理、两综合、一报告、一保护”等金融管理工作对基础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力求通过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挖掘使用,增强金融管理工作的精确性与科学性,以此带动对此项工作的前瞻性思考,从而为金融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比如通过总结现有经验,结合辖内实际,尝试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机构背景资料电子图库”,形成全面系统的金融管理信息资料库和直观、方便的信息查询平台,强化对金融管理信息的集约化管理。

  智能化评估环节,应对被管理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运营状态、指标变动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发挥“金融机构综合检查平台”的作用,通过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对管理对象进行及时客观分析,检查出已有和潜在的经营问题与风险隐患,实现管理信息与检查成果的共享和综合利用,提升金融管理的整体水平。

  前瞻性研判环节,应通过对金融管理信息和非现场监测指标的变化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发出相关预警,最终为实现对金融机构差异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推动金融管理与金融稳定工作双促双赢,进而不断提高基层央行整体对外履职能力和水平。

【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相关文章:

金融管理发展探究11-11

信息化金融管理论文08-01

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论文07-21

试析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思考论文07-20

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论文07-20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问题分析11-1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探究分析11-15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0-03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