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影响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1-03-10 09:47:50 会计统计 我要投稿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影响分析与研究

  债务重组是针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的制度改革,可以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提升,与此同时也会起到对企业的债务重组进行规范的作用。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影响分析与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企业的建设发展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债务会计准则已经无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也无法满足当今企业的健康发展需求。因此在2001年,国家对传统的债务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诣在使企业在新经济发展环境下进行健康、有序的运行。本文将针对经过债务重组后变更的会计准则,对经济产生的后果进行集中的研究。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经济后果

  前言

  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制度作为指引的。通过良好制度的制定,可以对企业中人员进行一定的约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之后,企业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一定要对这些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寻求更好的应用办法。

  一、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概述

  债务重组又被称之为债务重整,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调节措施。主要就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一定的经济交易时,债务人的财务出现问题无力偿还时[1]。债权人有权依照两者之间签署的经济协议中的条款或是依据法院的判决结果,对债务人的还款数额进行让步。总而言之,只要对原交易中的经济条款进行修改,就被视为债务重组。

  (二)债务重组的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债权与债务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为保证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在1998年时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规范了上市企业之间的债务与债权关系,解决了债务重组中一些相关问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债务重组中的债务豁免为上市企业在操纵其资金盈余上创造了机会,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2001年时,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部在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上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2]。于是针对企业中的债务、债权问题,国家进行会计制度上的不断调整,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营造良好健康的市场秩序。

  二、重组准则上的相关变更

  (一)债务重组方式的变更

  通过对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情况的掌握,国家对债务重组模式不断的进行着调整,以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实现的.债务重组准则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用资产进行偿还、将债务转化为资本以及修改合同中债务条件。

  (二)会计处理的变更

  1、现金资产为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的变更对现金资产为清偿债务作出了规定。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交易完成后,债务人的现有偿还资金低于所需偿还数额时,债务人应将实际应支付给债权人的资金数额与其账面上的价值差额进行资本公积的确定;债权人则应该将实际收到的还款资金与债权重组之后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定位企业当期损益。随着债务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目前所实行的准则为,债务人如果以现金的形式来清还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则应将所还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值作为当期损益。而相对的债权人的当期损益,就是债物重组之后账面上的金额与实际收到金额的差额,与此同时债权人为了保证企业之后的顺利运行,还要将差额当做企业损失来处理。

  2、通过用非现金的财产来清偿财政的债务。

  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的变更对非现金资产为清偿债务作出了规定[3]。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第一次修改之后,规定债务人如果无资金进行还款或是还款金额不足时,可用非现金财产进行清还。但是要求债务人将重组之后,将账面资金与所用还款的非现金资产以及其兑现的相关税率进行计算,求出的相差金额定位资本公积;作为债权人而言,若是债务人用非现金形式进行债务偿还则应将债务重组之后账面上的资金折现为非现金资产计入账簿之中。

  如果债权人是以多种非现金形式进行还款的,此时债权人就要将非现金财产的市面价值在账本中进行相应的分配。而目前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则规定,债务人如果想通过非现金形式进行债务清还,就应将账面的余额与非现金财产的市价资金的差额定位资本公积;而债权人则应将账面余额与实际收到的非现金财产价值之间的差额是为当期损益。

  三、债务重组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与后果

  (一)对企业

  1、对企业债务重组的行为影响。

  在债务会计准则未进行修订之前,多数企业经常用债务重组为借口来对财务报表进行掩盖,并且已经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盈利办法来实行。因为我国所实行的阶段性财务报表可以经常性的进行债务重组,进而使部分企业有机可乘从中盈利,并且将其作为经营管理方式来实行。因此为了杜绝此类现象,以免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在债务重组准则修订之后,要求企业在经营之初无论规模大小都要将税务以及债务做好相应的登记[4]。使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利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依然不能杜绝。

  2、对企业债务重组审核的范围影响。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之后,企业开始依据新准则进行债务重组审核范围的缩减。如目前多数企业中实行的债务重组的审核范围为,以不低于账面价值的资金进行债务偿还、以不低于债务账面资金的非现金进行资产偿还。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税务登记,税务机关便可以通过相关材料对税源进行掌握,防止对企业税务征收出现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

  3、对企业选择的重组战略的影响。

  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之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进行债务清还时,所选择的债务重组方式增多。二者可以在对自身利益的权衡之下进行重组策略的选择[5]。通过对企业实行债务重组的数据进行观察发现,一般该行为大多发生在5、6月份与11月份。所以在准则变更之后,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现金偿还与非现金偿还的形式解决债务关系。但是债权重组之后由于企业的经济收益会有所提升,相对的所得税也会提升,债务企业的经济负担加重。

  与此同时在准则变更之后,市场环境下的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在准则实施之后,会产生经济环境的相应变化,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间竞争又比较激烈。许多企业由于无法迅速适应变更之后的市场环境,进而面临倒闭风险。因此为了在市场中求得生存机会,企业便会通过实行债务重组的办法来进行维持经营。但是在进行重组之后,企业的整体收益也会相应的减少。因此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之后,会为企业发展带来极多的影响,尤其是业务业绩方面的影响尤为严重。

  (二)对制定机构产生的后果

  许多企业由于无法通过对报表成绩进行提高的方式来实现企业业务的提升,因此就会在债务重组上实行一定的手段,通过债务重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掩盖企图通过此种办法来使企业获得盈利。通过对会计选择权的利用将报表业绩进行重组,进而实现在市场中再集资的目的。因此财务监管部门在此方面的监管工作就会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变更中产生的问题很多任务量也会不断加大。

  该准则能否在市场经济下顺利的实行,以及实行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问题等都是相关机构需要关心的问题,因此在条款制定时,制定机构面临着巨大的制定压力。但是通过对两次变更准则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变更方向有所不同,但是产生的相应的管理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债务企业与债权企业之间都能够在保障自身经济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债务重组,并且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也有所减少。也使会计信息方面更加的准确、可靠。

  (三)对投资者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时,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其中,同意债务人将债务重组中产生的当期损益作为企业利润进行计量。所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就能够更加清晰的、真实的展现给投资方,让其充分考虑对该企业实行投资计划的价值。因此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之后,将投资者放在了市场经济中的有利位置,使其能够更好的通过投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市场调查中可以发现,多数企业并没有严格的执行变更之后的准则。他们对于企业信息的展现多数过于简单、随意,投资者无法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并且许多企业对于企业债务以及财务报表的相关信息的展示也多数不真实或是不全面,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也会由于相关数据的缺失而导致投资困难。

  结语

  通过对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变更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准则的影响下市场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企业在实行更改后的债务会计准则之后,利用债务重组在财务报表上进行盈利管理的行为大大减少。而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提升企业整体业绩上去,以此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促使整个市场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娟.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

  [2]卢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修订与盈余管理[D].清华大学,2005.

  [3]熊芝芝.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5]许文静,王君彩.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122-127.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影响分析与研究】相关文章:

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思考分析08-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析的毕业论文04-21

工程变更管理与高速公路建设研究08-09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航运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论文10-16

企业内部审计影响与改善分析08-13

企业重组整合税收筹划分析论文06-25

谈企业债务重组几种主要方式的财务处理论文08-03

营销创意与营销执行分析研究08-12

信托公司营销策略分析与研究08-11

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及影响分析论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