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欣喜与忧思(2)

时间:2021-04-17 09:17:0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欣喜与忧思

    1.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耀眼的闪光点。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消蚀,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位,死记硬背,简单重复。课程改革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1. 4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相对于以前,学生在以下层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一是探究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己经养成了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并较好地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与过程;三是思维水平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生的思维由求同思维逐渐向求异思维的过程转化,对文本的解读试图从不同途径、不同视角切入探究,体现出良好的思维水平,比较鲜明地反映出阅读个性化的特点,注重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四是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增强,理解力提高;五是口语交际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明显高于写的能力,并且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1 .5语文新课程评价观念进一步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指导方针给语文新课程带来了很多变化:测试卷中新增综合运用试题,并呈多样形式,这样类型题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有了更好的测评;作文也不在限文体,为持不同写作爱好的学生留足选择空间,使他们在考场上发挥的空间更大;语文教师的即时性课堂评价发生很大变化,由过去过多的否定转而为认可、欣赏与鼓励。细化的、有针对性的、适度的评价,更使广大学生朝多元发展的路上走;评价主体趋向多元化。从教师的“一言堂”逐步朝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角度转换,甚至让家长也参与评价。家校互动,得到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的多元化。评价的多元化也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客观认知自己的语文学习程度,促使学生自主提高自己较差的方面.
   2.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忧思。

    2. 1教学评价相对滞后。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评价如前所述,显然有了一定突破,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别、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差别),选拔性教育的瓶颈仍在束缚着课改的发展,中考仍是目前评价教学水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致使各地区、学校与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而或多或少地在新课改的幌子下延续着“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成绩才是硬道理”的观含依然未有明显改观。另外,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娇枉过正的弊端,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的肯定或表扬,忽略了对与错、是与非的界限,原因是怕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有悖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2.2教学中形式主义泛滥.语文新课程实施后,语文课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了,许多语文课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然而随即形式主义便蔚然而起。笔者对这点深有体会.自己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语文课堂的一个弊病:每节课都在固定时间设置个问题,之后小组讨论。语文课绝大部分成了学生成果展示课: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把自己课下对课文的学习研讨讲解一番,最后教师进行了一下归纳总结.评论家们的评论便是这位教师的课下指导如何如何成功。难道课改的课都该这样么?

  2. 3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偏颇。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在语文教学领域旷日持久。当前比较统一的观点也是新课程的观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和谐的统一。以往的语文教学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却存在重人文而轻工具的偏向。人文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工具性特点被忽略或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