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课程改革探究

时间:2022-11-22 16:51: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课程改革探究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视角对体育化进行了研究,解释了体育社会化与课程改革的同步推进的必然趋势,并提出了实施高校社会化的具体措施。为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提供了参考,也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教学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化;课程改革

  在大力提倡高等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高校体育社会化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成为热门话题。二者有区别,但也有很大的联系,本文从体育课程改革的视角阐述了高校体育社会化,为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提供了参考,也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教学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1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探讨

  1.1体育社会化及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

  社会化是随着人们相互影响和逐渐熟悉所生活的社会以及形成自我观念,并对自己的目标与行为作出决定而发生的一个学习进程和社会发展过程。而体育社会化就是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深入到社会主体的各个阶层,对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影响,从而促使社会的健康发展。它包括体育本身的社会化和通过体育来实现的人的社会化两方面。在条件下,体育社会化就是要求体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加速体育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本化的进程。

  高校体育社会化也同样包含高校体育自身的社会化和通过体育来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具体是指学校体育突破其本身的限制,向社会教育的延伸和联接,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来促进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同时借助社会的力量来积极影响高校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使高校体育与社会其它方面和谐地发展。我国部分高校也有高水平的运动队,但是受经济基础,教练员水平和设施条件的影响,只有少数高校运动员参加国际性比赛,所以说发展高校体育的潜力极大。

  1.2高校体育社会化功能剖析

  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培养了良好的竞争意识。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了体质,健美了体魄,促进了个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发展,提高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竞争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没有竞争就会缺乏激情和动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具备适应社会的竞争意识。体育运动的强烈的竞争性督促每一个参与者不断去创新和变革,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竞争,去赢得胜利,从而增强了竞争意识,为今后适应现代社会打好基础。

  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需要较强的自发性和反复进行练习的耐心,并且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决定用什么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巩固提高自己的长处。这种自我认识,自我意识,自我发现和自我改造的过程恰恰是个性形成和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化进程。在体育的群体活动中,学生学会遵守群体规范的行为.改变自己一些与群体不和谐的特性,并且他们对自我意识调整后会更加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社会化不仅培养了他们顽强,果断,努力进取的精神,还让他们懂得相互尊重。

  有利于提高高校竞技水平。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高校已经办起了自己的高水平运动队,这些运动队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活力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的竞技体育作出巨大贡献,再者职业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校学习也为高校的竞技水平提供了帮助。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虽然人们生活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体育彩票的发行,竞技体育的广泛影响,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体育的迅速发展,但社会体育经费还很贫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受过专业训练的体育员数量有限,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而我国高校的体育资源与之相比却相当丰富。高校中拥有了60%以上的体育设施和约3万体育教师。充分组织和调动起来将会大大促进社会体育发展,并且大学生也有较强的体育意识,他们毕业后成为社会体育的积极参与者也指导人员,都会对社会体育产生很大影响。高校体育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需求,势必对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2新理念影响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态势

  当今是人类智力生活和创新生活的主要基地,为了使高等教育向终身化,化,现代化等方面发展,世界各国都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作为大学体育也遵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首先是整体改革理念。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一个社会组织系统,它有着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特征和复杂结构。同样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中,对课程的理念,内容,目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系统整合,不能只是片面地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单纯生物体育观,也不能一味地追求人文精神,而是要把科学和人文密切地整合,使体育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客观条件以及学校的实际状况联系起来。只有实现这样的整合,才能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其次是结构改革理念。体育课程改革的内部结构应围绕多样化思路进行,不同层次和性质的学校应当有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结构。办学规模不同的学校也要考虑寻求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内部结构。再次是模式构建理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社会需求,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方向发展。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理念和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基本相同,它包含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整合,学科构建,生理构建,构建五个基本方面。在改革过程中每一所学校要力求以这五个方面为基础构建出适合本校特点的个性化课程模式。

  3高校体育课程发展下的体育社会化实施途径

  3.1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下,高校体育与社会接轨,由封闭走向开放。

  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及社会中的人对体育的需求,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有价值需求,拓展需求,个性需求,分层需求和信息需求。这些需求要使高校体育课程与社会接轨,从封闭走向开放。首先是观念的社会化。这就要求每一个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应站在和社会的视角上,完成一个新的角色,重新审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其次是高校教师社会化。在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中,教师应兼任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双重任务,既在学校中做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又在社会上做体育员,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再次是学校体育组织管理社会化。可以与社会机构联办体育俱乐部,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建立为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的各种体育服务机构;建立与其周边地区全民健身联网工程.组织大学生体育服务队,帮助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并给予经常性帮助;实施场馆有限度地对外开放.多渠道筹集经费,进一步改善体育,加速体育社会化进程。

  3.2以终身体育为导向发展思路.使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向结合。

  1978年在联合国教课文组织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xuan章中指出:“确信有效地行使人权的基本条件是每个人能自由发展和保持自己的身体,心智与道德力量。因此,任何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均应得到保证和保。必须有一项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与运动实践得以贯彻每个人的一生。”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在大学期间确立体育终身体育思想,将会对他们今后的道路影响深远。1995年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发展社会体育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的配套工程。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最有效途径。高校体育教育在观念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和主体的需要,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定出适应的教材体系。在组织形式上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向终身体育体系过度。

  3.3以同步推进为导向的总体发展思路,使高校体育课程与体育社会化同步进行。

  “同步推进”是指体育课程改革与大学总体改革同步;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产业同步;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社会化进程同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总体改革的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化进程,体育社会化的深入也势必要求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在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中,大学体育设施向群众开放,社会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教师能够校际兼课。学生也可以跨校上课;高校依托社会资源办起高水平体育俱乐部,参加校际,省级甚至国际比赛;社会群体和团体机构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从中收益;加强高校之间的联合,资源共享,优化结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小结

  高校体育社会化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关系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目标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应正确处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发展带来的矛盾,促进二者和谐发展,在组织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要多样化,多元化。在改革过程中各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原有的课程体系,走适合自己的路子。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课程改革是同步推进的。二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促进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新世纪人才。在进行高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应二者兼备,不能顾此失彼。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课程改革探究】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专业足球课程改革分析论文08-23

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探讨08-08

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功效及实现途径08-08

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的研究08-08

谈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08-09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及创新06-06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30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08-26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社会化思考08-08

探析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与社会体育指导教学的关系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