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研究

时间:2021-04-17 15:03: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研究

    论文关键词:语文 课程改革 文学教育

浅析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成果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关于文学教育思想、文学教育方济还存在一些问题。构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体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背景,整体感知文学作品;鉴赏要以文学作品为范例,以文学史为线索;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等是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学教育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的活动;狭义的文学教育等同于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本文所述文学教育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

    文学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教学包括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部分,语言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规律并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做人、生活和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地说,是通过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高尚的人格,培养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发展曲折沉浮。张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洞察到语文教学中“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认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很快引发了文学教育的复苏振起。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界就语文教育何去何从问题展开大讨论,人们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批评,许多人主张把文学教育理念注人中学语文教育中。2003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予以新的规定,对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1.总目标第七条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2.阶段目标(7-9年级)中阅读目标第八条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教学建议第五条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4.在评价建议的阅读部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要求: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高中阶段文学鉴赏教学更是教学的主旋律。因此,以人为本,利用文学教育提升人、塑造人、净化人的心灵,找到并提供给学生一种精神方面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对中学生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新课标的变化使文学教育持续升温。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传统地认为鉴赏文学作品只是高中阶段的任务,应从初一就重视起来。从初中到高中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