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经典美术教育思想之基本内容及对后世之影响

时间:2020-08-29 15:21:5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先秦经典美术教育思想之基本内容及对后世之影响

  论文关键词:先秦时代 美术教育的雏形 六艺 孔子 信而好古 美术教育思想基础
  论文摘要:先秦经典美术当始于原始文明时代,其形象朴拙生动,其影响披泽后世。至于西周咸康之世,六艺已经做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礼、乐、御、书、数。“信而好古”的观念,通过艺术理论反映出来,形成中国古代以典范为宗的美术教育思想基础,成为重要的美术教育理论思想和原则。先秦经典美术思想对于后世之影响,宏观且具体而微,盖无限深远矣。
  
  先秦经典美术当始于原始文明时代,其形象朴拙生动,其影响披泽后世。
  至今,甘肃贺兰山岩壁上仍遗留有大量的血红色岩画,历万千年而色泽如新,如生。表现了先民狩猎、祭祀、契约、爱情等真实的远古人类生活场景,和他们对于自然的朴素的敬畏与诠释,先民之情感思想存焉。这些原始文明时代的岩画,线条简约、流畅、质朴、生动、画面表现力感染力强烈,无疑当视为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乃迄今中国境内现存的最原始的美术作品之一,其刻画笔触令我们啧啧称道,知悟甚多。
  近代以来,经考古发掘亦获属于原始时代的文物不少。较为典型的类别有陶和玉器(新时代时期)出土时,已年逾五千。这些文物,以时代和地域分类,就有了规律性的样式,主要表现在造型和纹样上。如庙底沟类型陶中的花瓣纹,马宗室文化陶中的涡线纹,均有明显的特征。这就说明,其中蕴含有一的文化观念,也有造型规律性,必然也是一种工艺样式传承的结果。那么,其工艺样式传承的途径而言,自然是原始美术教育的雏形。这是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历史,成为工艺匠作系列的美术教育基本形态。
  先民对于玉的尊崇情结,发展至于将原始玉器作为礼器,对于工艺样式有严格的规范性恒定性,玉璧、玉、玉璜、玉缺等,莫不恒定有仪,是为代表作品。
  然后中国文明礼制日臻成熟,到了周代,几乎一切器物形制,尽被礼仪典章制度囊括之,包括形式、纹样、色彩、材质、尺度等,均作了工艺样式上的详尽规定,把它们均纳入中国文明的基本表象范畴,以宗旨“文物昭德”。
  《左传》桓公二年,臧哀伯劝谏国君,言辞大意是:作人君的应该发扬美德,避免违背礼制的过失。来给群臣作榜样。要从行为举止,饮食起居,佩饰旗色诸方面遵制合度,使百官内心警戒。
  礼仪典章制度的规范,成为先秦 工艺样式传承为主的百工美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其具体内容见于《考工记》。
  五帝时代,中国古代已设立学校。至于西周咸康之世,六艺已经做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礼、乐、御、书、数,是也,说明学校教育制度业已完备。
  六艺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礼、乐。
  礼是尊卑等级名份的规范,并通过相应的礼仪制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以工艺样式传承为主的先秦百工美术教育,所遵循的礼仪典章制度即系于此。《论证•阳货》云:“子曰,礼之礼之,玉帛之乎哉!乐之乐之,钟鼓之乎哉!”正所谓如《乐记•乐论》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礼、乐是先秦文明教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礼是外在的规定,乐是通过钟鼓歌舞,五音八声,来陶冶内心,以通伦理。
  “六艺”教育中的乐教,主旨在于以乐风德,同时也是主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对于艺术,艺术品味等素养的造就有重要作用。乐的内容包括音乐,歌舞等,是中国古代艺术中成熟的最早的门类。乐教在先秦时代已经发展得很完善,在先秦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由于艺术形式和性质不同,乐教与美术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乐教对于艺术规律的'揭示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以及对雅俗正邪艺术品格区别的强调,以及对于后世艺术教育均有广泛的影响。从孔子“闻韵乐而三月不识肉味”,“诗”有“风”、“雅”之别,到后世文人以琴棋书画为一体,精博通达则为雅的标准,也都可以说明“六艺”与美术思想的关系。
  “六艺”中与美术教育有重要关联者为“书”。
  “书”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的认识与书写。由于汉字特殊的形象和意态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位置,故识读和书写对于中国视觉文化习惯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教化作用,因此,“六艺”中“书”的教学,对于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
  而且“六书”中的其中二种造字的方法:象形,指事,基本上就是指物作画,不过是简单的象征意义的画罢了。
  殷商甲骨文单字近五千个,殷商时期,对于文字识读和书写的传授和教学,在王室贵族和巫史阶层中以一定规模进行,是可能而且必需的。有一件殷商甲骨,重复五行契刻甲子十干支名。其中一行字形明显地书刻熟练,而其余四行刻划生拙,笔划错落几不成字。这清楚地说明这件甲骨即可能是书契示范和练习的遗物,可视为古代美术教育历史的遗物和实证。《说文解字》称:“周室文太史liu,著大篆十五篇,与古人或异。”这部《史liu篇》是所知最早的识读书写教材之一。其书虽不传,但大篆liu书这种字体,可以从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等周室重器铭文以及石鼓文中见其大概。张怀懽《书断》称liu书“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宣王田猎所作。”文字内容具体,时间准确。字体较前甲骨文有所变化。这也翔实地证明古代书法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延续性影响。
  《礼记》则记载了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教育程序:“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为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郑玄注云:“肆,习也。谅,信也。请习简谓所书篇数也。请习信谓应对之言也。”可知当时“六艺”教育中,文字的识读,书写,以及文辞表达的修习,是在学童十岁时,延请老师来进行的。
  公元前770年,东迁雖邑,春秋始。越三百年进入战国时代。周室既衰,西周完备的宫学教育体制逐渐颓废,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宫廷中主持乐礼的祝失乐师和言学中教授“六艺”的老师四散流出,促成了各地私学的兴起。同时,招贤纳士百家争鸣的风尚,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充分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尚礼好古,以经典为宗的教育理论。
  《论语•述而》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凡古训,古典,古雅,古义,古意,古风之谓,不惟在时间上追溯仰慕古人,更重要的是强调其典则经典,肃正,典雅,雅正的品格,并归乎于礼。孔子“信而好古”之古,要义在此。孔子的这一教育理论,传播渗透至于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理论中,成为重要的美术教育理论思想和原则。
  汉代王允《论衡》曰:“画之好画上代之人。”有信而好古的文化理想。商周鼎彝之铭文,始皇泰山之勤石,皆为万世洪钟,意在传诸久远,其时固然自尊,今日唯见高远。欧阳修云:“古画画意不画形”,乃借“古”以树立品格典范。后世论画论书,凡所鉴评,古雅,古邈,古香,古风,古意,俱为上品。
  这种信而好古的观念,通过艺术理论反映出来,形成中国古代以典范为宗的美术教育思想基础,并通过遵循典章仪轨,拓临写样范法帖和粉本白画等美术教育途径,来达到师授传习的教育目的。无论百工伎匠,宫廷画师,轩冕贵胄,士子文人,莫不以模范经典为入手法门,以贯通于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历史,成为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普遍的观念。
  先秦教育思想大化而之,至于美术领域,具体表现内容物象万端。先秦经典美术思想对于后世之影响,宏观且具体而微,盖无限深远矣。
  参考文献 :
  [1]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先秦典章仪轨规范下的美术教育

先秦经典美术教育思想之基本内容及对后世之影响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先秦经典美术教育思想之基本内容及对后世之影响】相关文章:

1.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后世影响

2.对儒家、道家传统养生思想之简单对比论文

3.儒家传统思想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之启示的论文

4.论思想政治对人的影响

5.道家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6.浅析孔子美学思想中仁之美论文

7.文人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论文

8.《易传》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论文

9.思想政治情境教育之哲学内涵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