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与学校体育教育作用

时间:2020-08-30 13:44: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与学校体育教育作用

  论文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
  论文摘要: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现代社会与现代体育飞速发展,学校体育面临新的挑战。学校体育的性质逐步地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教育转化。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体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技术上知道如何完成某一个运动技术,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学校体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就学校体育学本身的学科性质来看,它应属于社会科学中教育科学的体系和范畴,它既区别于高度抽象的理论科学,又与单纯的应用科学不同,二者的长处兼而有之,是一种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它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体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一种教育过程。简言之,是通过影响学生身体,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过程。而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然而现状却是:学生因受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以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在这种状况下体育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三、学校体育必须与终身体育接轨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与核心,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效地衔接起来。目前的体育教育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转变,这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学校体育应把培养学生体育的基础能力和科学的自我锻炼能力,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作为培养现代人的社会导向目标。
  四、学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
  健身,如同建造大厦,进行人体工程建设,更需要高质量的工程设计和构成人体工程高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学校体育教育就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
  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工程,它必须通过学校教育计划、体育课程教学来实现健身的指向目标。只有充分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才能合理运用它锻炼身体。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展的敏感期,科学地选择符合身体需要的健身内容、形式和相应的体育方法体系。体育健身过程的输入与输出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用科学的健身内容与方法,向学生输出和反馈过程。但是,这里必须明确体育课程首先要区别“健身”与“竞技”的关系。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健身,增强学生的体质,必须以人为主导地位,根据学生身体的基础和需要,按照学校体育课程所获得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健身方法,科学地自我选择体育内容与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其公式为“人体(学生身体基础)—自我锻炼(科学健身方法)—人体(学生身体得到增强)”。通过不断的反馈过程,学生的素质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而竞技运动则以运动技术的竞争为主导,主要反映在充分发挥人体机能的最大潜能的较量上。其规律为运动技术(依托技术与人的体力)通过运动训练对体能与技术上的强化,以达到争胜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在学校体育当中教师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好,上课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这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第二,要精心进行教训设计,围绕教学目标采取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各个环节之间如何衔接,场地目标怎样布局等,应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第三,要重视信息反馈,作好评价总结。体育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都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体育。因此,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会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七、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1.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给学生作好表率,“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政治思想上要严格要求,不断进取,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谦虚谨慎,要有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有坚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素养,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以高度的责任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3.要不断改进教法,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勇于探索,勤于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法。
  4.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八、结语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体育教学是由传统教学转为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成功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是迈向终身体育的桥梁与基础,而体育教学改革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2]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
  [4]李金龙,刘宗立.社会体育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5]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和基本功.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1.
 

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与学校体育教育作用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与学校体育教育作用】相关文章:

1.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的策略论文

2.体育教育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论文

3.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

4.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

5.大学生体育心理素养培养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6.高中体育中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论文

7.示范动作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8.网络学校体育教育的新途径论文

9.高校体育环境与学生礼仪教育结合探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