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在医学院组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间:2021-03-21 16:25: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思想教育在医学院组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论文摘要:抓住大一医学生的心理特点,用高尚的师德,采用形象和启发式教学,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那么组织学的教学就会收到更大的成效。

思想教育在医学院组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思想教育;组织学;教学
  
   组织学主要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新生学习的两门主干课程之一,学好组织学将为生理学、病理学和多门临床医学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在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应不仅是学工专职辅导员的职责,也是专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具体的讲授内容中,寓教于乐,以教启思,教有所感,学有所想,会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组织学的教学过程和特点,用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思想教育在医学院组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医学院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状况

  现今,刚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均为刚进入青年的“90后”学生,在突然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时,外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明显,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刻。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断成熟,朝气蓬勃,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变化特别关注和敏感,对新环境和新事物充满兴趣,思维活跃,但是他们对问题认识比较浅表,对事物的看法片面,缺乏完整的认知,学习目标也无针对性。加之,很多学生离开父母的关照,远距故土,思家念乡的情结比较严重,情感上相对脆弱,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心理上去进行适当的疏导。医学院大一新生对医学及医学课程的认识还经历着从无到有,由浅至深的过程。医学新生在对待专业的态度上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由于很多学生是被调剂到医学专业,天然的产生了对本专业的抵触情绪;二是很多学生在很多负面的认识如学习人体解剖学,接触动物,和病患终生打交道等的影响下缺乏职业认同感,专业思想不稳定,引起较重情绪反应和心理应激;三是医学课程任务繁重,记忆量大,学制长的特点也对学生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四是由于医科类面临着分配困难的局面,使有些学生一入校就产生了改行的想法,形成缺乏专业兴趣,学习被动,专为应试的局面;五是由于不适应自学模式的转变,面对大学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感到无所适从。另外,理论课内容多、进度快、涉及范围广、学科之间联系紧密也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焦虑。最后,进入大学后由于互相重新站在同一高度,很多学生高中时的优越感消失,激烈的竞争更促使一些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产生焦燥、抑郁、强迫等心理症状,导致疾病者时有出现。上述心理特点已经对新生学习组织学这门重要课程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组织学教师责无旁贷地应该成为他们信赖的引路人,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教师的道德品质、学术学历成就,甚至性格气质和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起着潜移默化和精神引领的作用。

  二、关注学生心理,提升教学效果

  医学院是专门培养和造就高级医学人才的基地,要努力培养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用扎实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如履薄冰的行医态度为广大患者服务的理念。而作为医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主干课程,组织学的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中也必然要贯穿着这些内容,将这些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用高尚的师德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
  师德应该首先表现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由于新生内心脆弱,独立性不强,因此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温暖,使他们能充满自信地对待学习。师德还体现在备课充分,一是要绝对掌握教学内容,切忌知识面狭窄和准备不足;二是要精心准备课件,当前组织学理论教学一般使用多媒体课件,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仔细选择各种典型图片,既要美观,更要有说服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既要善于引导,又要结合考查。由于实验课在时间相对机动,教师可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关心的诸如医学课程、专业与就业、心理困惑等,并用医生的身份来他们为答疑和解惑,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良师亦是益友。
 (二)采用形象和启发式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希望既能顺利讲授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能在教学过程当中巧用语言和善举实例来减轻和解除学生有关的心理应激。在讲授新的基础医学内容时,应多采用形象教学法,如在讲授皮肤的组织结构时,可以结合美容行业,让学生感受医生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性,也让学生了解医生职业的稳定性和经济保障能力。这样,增加了学生对医学的感性认识,能唤起学生对组织学课程的兴趣。针对大一医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上课的快乐而提高出勤率,提高教学质量;全面理解医学专业的.特点和医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以尽量消除对本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疑虑。比如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组织结构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将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特点与生理功能相互联系,同时运用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将组织学基础知识适当辐射,使学生在课堂内将有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加深印象,为相关专业知识如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打好基础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中注意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不仅是老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也是对师者风范的传承。教师在学生面前首先应该是朋友,其次才是老师,首先师生之间应建立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交往基础,教师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时空点应该是课堂,而非课外,应该将课堂教学与人文关怀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虚怀若谷、宽以待人,以学生为友,使学生感受教师无私的爱。针对当前大一学生思亲念家、专业乏趣、就业困惑和学习困难等可能出现的不安、焦燥、抑郁甚至强迫、妄想等心理障碍,教师应用其关怀,用亲切的语言,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上来。如在对待医学课程如解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方面,鼓励学生们主动与别人交往,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公益活动,在交往中倾吐郁闷、释放情感、解除内心压力。教导学生须用平常心对待周围的事物,顺其自然、正面现实,面对挫折和打击时要坚强不挫,并吸取经验教训,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力;引导他们树立如何在逆境中寻求战胜自我的理念;还要鼓励他们并要勇于尝试新事物,如早日立下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雄心壮志,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