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2-05-12 12:39: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教学 人文精神
  论文摘要:本文从体育教育目标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创造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性等方面,对如何加强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学校体育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为一体,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往往起到其它课程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阵地。
  人文精神表现为探索人性、人生、人权、人的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提倡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遵循人的本性而生活。体育教育应当关注生命、关怀人生,把促进人的最大可能的发展视为终极目的,为人的潜能、人的理性、人的感情、人的创造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条件。从事高等体育教育的教师都应把人文精神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精神
  
  体育蕴含着无数丰富深刻的人文知识。当前全国各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和许多内容也涉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多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体育的内容由实践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近年来,理论部分特别关注健康与体育文化和终身体育的内容在大幅度地增加。体育课也开始注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年龄和生理特征设置选项课。这样,既为学生开拓了体育视野,增强了他们参与运动的自主性,也说明学校体育正朝着人文体育的方向迈进,为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课的内容,既要有健身、锻炼、娱乐的实用价值,又要对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去挖掘、去利用。另外,大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体育课应该让他们多尝试、多体验不同的运动感受,具备广泛的体育兴趣、体育文化素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及多种运动技能,使他们感受到学校体育中的全面教育,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即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要从教育指导思想上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目的也是人。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需要教育的客体,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难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自由、和谐、关爱、平等的体育教学人文氛围。
  第二,要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使其都学有所成。因而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针对当前学生自我意识强、正确的主体意识薄弱、遇事好感情用事、多具盲从心理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强化主体,促进主体意识不断发展和提升,如能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认识到自身存在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种种错综繁杂的关系,既能认识自我,又能认识非我。能及时发现问题,经过信息反馈和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自我的行为或目标,等等。
  
  三、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它不仅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丰富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发展其个性,并在体育活动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了解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要解决好教学中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矛盾。“分层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的方法。教师在保证教学标准基本的前提下,按学生的运动基础将其编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从个性差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考核等,都做到相应的优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知识、智力、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创造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的人文化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对体育教学显性环境的设置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建立良好的、充满人生的、民主平等的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场地进行,场地器材是创造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的环境、氛围、组织形式,必须突出直观互动的特点,在设置上充分给予教学对象能够自主、自愿参与、展示、发挥和尽兴的空间。应充分照顾到教学对象渴望拥有必要条件,在组织形式、场地条件、器材到利用教育资源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尽兴发挥的空间,从而使教学双方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正确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实践中,对体育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真正有所感触、有所感动。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即隐性教学环境)。体育教学隐性环境的人文性具体体现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民主、活跃的教学环境等学习氛围。健康积极的人文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反,则降低学习效果。积极的课堂氛围就是热烈与深沉、恬静与活跃、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在这里,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上听不见教师呵斥,看不见僵局和苦恼的阴影,有的是教师适时的提醒、恰当的点拨。各种情景(场地、器材、教师、学生、语言、动作、音乐等)相互交融,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这也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五、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性
  
  体育教育评价正从单一的技术和单纯的生物观中解放出来,吸取人文教育的精华。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科学性、人文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体育教学评价实践中体现人文精神,应做到:第一,评价的内容应全面,既要包括对学生的考核,还应包括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和期望,以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等。第二,应强调对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充分的调节作用,特别是能照顾到学生的先天能力差异,能及时反馈、有效解决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或鼓励,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不断得到关注。第三,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以及评价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应充分考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爱好、运动素质等个体差异。在具体评价中一般采用鼓励、引导等积极的方法,以保护学生的信心。在评价过程中重视主体需要,与他们充分地交流,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以协商对话的方式消除分歧,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何红英,走向人文化的校园体育文化[J],宁波大学学报,2004,(2)。
  [3]余涛,对体育教学人文化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1)。
  [4]侯柏晨等,论体育教学人文观一意趣[J],体育文化导刊,2003,(1)。
  [5]胡小明,人文体育观的渐入与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体育与科学,1999,(2)。

学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学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相关文章:

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04-19

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论文03-18

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论文10-19

探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04-02

谈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10-09

论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影响03-21

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2-05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4-07

谈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论文04-07

未来体育运动发展趋势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方向论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