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

时间:2022-11-23 11:53:0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

  论文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教育目标;美术技巧;艺术感受;美感的外化和转换
  论文摘要:通过对幼儿美术教育各个环节的考察,发现存在着培养目标和方式的功利性、重技术轻感受、不注重美感的外化和转换等问题,反应出教育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表明在美术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与生活的联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热爱美术。
  
  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艺建设的推动力。同时,作为个人的发展,艺术修养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注意从小对幼儿的艺术培养,所以其国民的艺术素质从整体来说相对较高,甚至大多数非艺术从业人员也能把一张画的优劣区分开来,他们并不一定受过专业训练,也不一定有多高的天赋,而是与他们从小所受到的艺术教育有关。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与此相对应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却相对匮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还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要解决公民艺术素养的问题,应该从幼儿艺术教育着手。因为,幼儿远离高考,有时间、有精力学习艺术。很多年轻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甚至把送孩子学艺术看成一种时尚,他们的狂热引起了艺术教育市场的火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这种期望在传统思想浓郁的中国是很普遍的。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弹琴、弈棋、写字和绘画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今天的人们似乎认为,只要学会这些,素质就全面发展了,艺术修养也就提高了。实际上,这是对古代“琴棋书画”观念的狭义理解。当然,古代文人的确是以弹琴、弈棋、写字和绘画作为其文艺活动的载体,但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生命,健全自己的人格,这才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所在。古代的文人会把每一种文化艺术活动都上升到修身养性上去。对”琴棋书画”的误解,是造成中国幼儿艺术教育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的原因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则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功利性、重技术轻感受和不重视向生活转化的误区。本文从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和方式的功利性
  
  幼儿美术教育充满着盲目性,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去学了,自己的孩子也该去学,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还有些家长是带着炫耀的心态让孩子学美术的,觉得孩子学了艺术以后,在亲戚朋友面前可以表演一番,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还有些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参加美术比赛能拿个奖,为以后进一个好的学校得到加分。而许多艺术培训班或学校也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以参加比赛拿奖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迎合评委的喜好,研究获奖的套路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们画出的画千篇一律,技术完美但缺乏创意。
  
  二、幼儿美术教育重技术轻感受
  
  现在学校的美术课重视对学生技术的培养,从小到大都是为了要达到某种技术而努力。 许多教师要求学生画像要如生。即便是儿童画创作需要有想象力,教师也会把这种想象力技术化,因为技术教育相对要容易一些,而技术是有标准的,在标准下容易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和工序。教师作示范,学生照着做,与教师保持一致就受到肯定,不一致则会受到批评和打击,以此达到训练技巧的目的。为此,教师统一题目,统一作画方法步骤,统一画面效果,在教学中强调技术规范,努力而认真地给学生“纠错”,导致在幼儿美术培养的过程中轻视孩子的感受。
  科学求真,偏重理性;艺术求美,偏重感性。艺术修养的提高当然是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艺术修养不光是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审美的体验、内在的感受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儿童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应该顺其自然。然而,教师却给他们讲规矩,美其名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听课的时候不准说话,不准稍微动一下。其实,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只要觉得好玩就会手舞足蹈,又说又唱的,那是因为他们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快乐。这就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从内在到外在的自然流露。更可怕的是教师统一创作思维,灌输让评委喜欢、容易得奖的想法。儿童画需要创造力,画出来的画要反映出他们独特的想象力,这些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和培育,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不设界限和标准,只要他们自己喜欢就好。如果教师急切地想出成果,强行介入,替代孩子想象,给他们提供想法,孩子只有照做,成了教师批量生产的工具,对他们来说就毫无乐趣可言。孩子好玩,把什么都看成游戏,讲究自娱自乐,如果学习成了任务,他们就不乐意了,何况教师、家长的目的是参展获奖。在这些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孩子的内心感受没有得到重视,对他们的美术培养就会失败。
  
  三、幼儿美术教育不注重美感的外化和转换
  
  现在美术教育的问题还在于不注重美感的外化和转换,不注重向生活转化。上课的内容在课外没有延续性,似乎美育在课堂上是重要的,在课外就没有关系了。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在教育中把美感形式化、套路化和程式化,这种图章式的美感教育带来的美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具有迁移性的。全面的美感教育能使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人格的尊严和自然的和谐,能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学会与人交往时充满友善,能够随时随地发现美、表现美。然而,在不重视外化和转换的美术教育中,孩子上了美术课除了能够画几笔外,并没有感受到生活的美,似乎一下课美感就“关机”了,没感觉了。这反映出美育与生活的脱节,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应该把美贯穿在生活中,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美和表现美,以寻求艺术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应该充分发挥美术的情感启发功能,促进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应该在课后仍然关心孩子的美感体验,抓住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审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他们体会到技巧以外的快乐,表达出自己想法的愉悦,这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最好将美术教育活动化、游戏化,以增强幼儿与人相处的能力,达到相互间交流和互动的目的,不能仅限于美术理论和技巧的传授。应该明白,让孩子学美术并不一定是让他们成为画家,而是让他们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品味的人。
  人们对“琴棋书画”的认识误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不管是在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方面、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受方面,还是在艺术向生活转化方面,都存在着盲目性和功利性的问题,必须引起师范院校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要从示范时期就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方法的传授,使未来的幼儿美术教师及其家长一起努力,改变现状。使孩子学会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使幼儿艺术教育为国民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陈艳蓉.“游戏精神”视野中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J].今日科苑,2010,(02).
  [3]赵颖颖.幼儿艺术教育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
  [4]田雪霞.浅谈幼儿的绘画教学[J].成功(教育),2009,(11).
  [5]王惠萍.开发幼儿美术教育的人文资源[J].江苏教育研究,2009,(36).

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相关文章:

启发性思考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分析08-29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02-16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08-09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06-09

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创新思考05-23

浅谈让语文教学走出“潮流”的误区05-24

新时期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革新08-10

高校成人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08-20

“钢琴考级”中的误区及儿童钢琴教学的思考08-08

论加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思考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