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主体及其创新

时间:2023-02-25 23:57: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主体及其创新

 【论文关键词】 学生 管理主体 创新

谈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主体及其创新

  【论文摘 要】 文章概述了学生管理主体的内涵、地位,探讨学生管理主体的构成,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主体管理行为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传统的集体中心主义向注重个体价值的转变;从“人本管理”深化成为“能本管理”。
  
  学生管理在高等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学校教育的质量和生存之本,还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学生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日渐凸现。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不仅是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管理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意义重大。
  一、学生管理主体的内涵及地位
  主体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反复强调“人始终是主体”[1],主体是“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2],他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理论的基础上,真正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构建了以“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人”为核心的科学的主体理论。学生管理是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客体进行的实践管理活动,学生管理主体就是从事对象性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是整个学生管理活动的发动者和承担者,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这与其他的管理实践活动截然不同,与其他主要以人为对象的管理也存在着差异。“学生是在依法成立获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3],他们大多数处于青年时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别于成年人,他们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有组织、高密度、大强度地对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学习。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仅是个体全部实践活动的过渡阶段和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才能够完全融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这也使得学生具有了与其他社会群体所不同的特征。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是管理的基础,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劳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生产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4]。他用乐队指挥和乐队小提琴手等乐手之间的关系比喻说明了社会活动需要指挥者,协调个体活动,以实现总体目标。在学生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就扮演着乐队指挥的角色,它通过其专门的学生管理经验和知识,运用特定的管理手段,推动整个管理过程的实现。在学生管理主体运用思想、纪律、行政等手段作用于学生的过程中,管理主体始终是管理的主导因素。
  二、学生管理主体的构成
  我们在考察管理主体时,一般均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管理主体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尽一致。
  1、学生管理主体
  目前各高校普遍沿袭着层级管理体系,管理主体区分为校极管理主体、院(系)级管理主体和班级管理主体。校级管理主体包括党委、行政及团委,绝大多数高校都把党委系统的学生工作部和行政系统的学生工作处合二为一,学生工作部(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校级团委受校党委的直接领导,扮演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角色。和校级管理主体相适应,院(系)级学生管理主体包括学生工作办公室和院(系)团委,院(系)级学生管理主体既受同级党委领导,同时又受相应上级组织领导。班级学生管理主体是学生管理的基层主体,主要是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他们直接面对管理客体,接受上级主体领导,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管理。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不同层次的管理主体负有相应的职责,它们之间既相区分,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上级与下级、同级之间的职责是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关系。
  校级管理主体即是学校学生管理整体实践过程的管理者,也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总领导和负责人,其既有管理者的性质,更有领导者的责任。领导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领导者对组织内的个体和群体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则是通过协调他人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侧重于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管理侧重于对方针政策的执行和对决策的落实。领导也是一种管理,是高层次的管理。[5]从一定意义上看,院(系)级学生工作管理者也负担着领导的职能,但是他们侧重于对决策的落实,致力于协调院(系)内部学生工作各个环节,组织协调能力对中层主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好中层与高层、中层之间、中层与基层、基层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中层领导者最应解决的问题。
  2、可以把学生管理主体区分为学生自主管理主体和学校行政管理主体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拥有高级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群体的显著特征。学生自治组织也是学生维护群体秩序,保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手段。以学生会、班委会、社团等为代表的学生自治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他们的参与,学校学生管理的方针、决策无法通畅的传递到每个学生。学生会不是一级行政组织,但一般在设置上与高、中、基层管理者的层次管理一致,也分为校级、院(系)级和班级,班级学生会也就是班委会。学生社团是以兴趣爱好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团体,以性质不同对社团成员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学校管理主体和学生自主管理主体之间的衔接由各级共青团委员会完成。团委是沟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团委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但它们分属两个管理系统,因此没有组织上的领导关系。
  3、学生管理体系现状
  在学生管理主体系统内部,除了横向的层级管理外,也应该包括纵向的具有不同职能的子系统。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子系统的构成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控系统及咨询系统等,也应该建立重大事件预警系统、学生工作理论研究系统、心理健康辅导系统、纪律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社会实践指导系统、教学咨询系统、活动经费监督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之间分工合作,共同构成及彼此分工,又彼此联系的管理整体。传统的学生管理体系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各种欠缺,没有实现学生管理主体的立体化,在面对新形势学生管理的新特点时疲于奔命,充当着救火队的角色。从管理的角度讲,这不能说不是一种体制的缺憾,这也是我国学生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各个子系统的建立不是重新铺新摊子,而是在对原来个体管理者的调整和整合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主体构成结构。各高校都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学生工作队伍,应该在专业和学历层次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打破原有体制的束缚,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学生管理主体行为模式的创新
  在当前工业社会即将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历史变革中大学生群体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亲身参与并推动新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者们传统的管理行为模式已经受到现实的质疑和挑战。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模式在变化了的历史条件下,并不必然向着适应新变化的有效管理方向发展,而往往因为落后于时代发展成为无效的劳动甚至成为阻碍时代进步的障碍。学生管理主体是管理创新的承担者和发动者。因此,学生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模式的创造性发展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学生管理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从传统的集体中心主义向注重个体价值的转变长期以来,每个独立的自然人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中,既是社会生物的个体,又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毕竟各不相同,每个不同的社会个体都有区别于其他的个体的特点。学生管理者坚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了大批“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优秀人才,但是其徘徊在旧有体制框架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传统的学生管理教育过分强调奉献,强调把个人价值融入到集体价值中去的“螺丝钉”精神,并把它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楷模,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阻碍了个性的发展。

  注重个体价值要求避免用集体的名义侵害个体的权利,其是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和弘扬。注重个体价值并不是走向集体的对立面,只注重个体而不注重集体,它强调的是个体价值和整体价值的有机统一,否则就会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
  个性是个体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个性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个性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相对可塑性的一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个性也会发生改变。基于大学生个性的可塑性,学生管理者们应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的特点,因材施教。
  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注重自我权利保护等特点,学生管理者们可以运用管理行为的连续带模式理论有弹性地把握尊重个性和塑造个性之间的关系[6]。从而选择是做出决策后由学生服从,或是做出初步决策允许下属提出意见,或是授权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识别问题做出决策,从一般意义上看,一统到底的独断专横和放任自流、不作约束的管理对大学生群体都是不适用的。
  2、从“人本管理”深化成为“能本管理”
  人本管理一方面强调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管理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要求人在管理客体中居以主导地位。尊重学生个体价值就是人本管理的集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客观上要求对个人的权利观念和价值诉求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培养。
  然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责任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价值的诉求,更要教育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级人才。因此仅仅强调人本管理是不够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管理者们从人本管理中引申出更为深刻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力人不断地超越自身能力向前发展,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在“能力”的发展上趋于一致,人的自身能力建设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对知识型、能力型劳动者的渴也要求人才能力的提高,学生管理者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是高等学府责无旁待的义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生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0.
  [3] 劳凯声.教育法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15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7.
  [5] 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66.
  [6] 余凯成.组织行为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86.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谈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主体及其创新】相关文章:

谈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08-05

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思考08-10

谈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几种做法08-23

谈高等学校远程教学教改思路08-16

谈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06-12

谈高等学校校园市场营销策略浅析08-16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探析08-07

谈物理课堂的创新思维08-29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