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解读

时间:2021-03-22 19:53:4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解读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在对教学各种界定分析的基础上,主张从“教学生学”的意义上来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并对“教学生学”进行了新的解读,赋予其时代意义和内涵;对新课改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生学”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解读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 新课改教学生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承担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其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对新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都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从课程论的角度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

  教学是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研究者立场、角度的不同,反映在理论成果中的教学也面目各异。如从社会学的立场看,教学主要指师生间的交往;从哲学认识论的层面看,教学更多地是为了学生认识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则更加强调认知;而从控制论、信息论分析,教学则指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另外,从逻辑归属的层面看,有的学者强调教学的教育属性,因而将其归属为“教育活动”;有的学者强调教学中学生及其学习的地位,因而会将教学归属于“认识活动”;有的学者认识到教学的实践性,认为学生的发展既是实践的结果也是实践的过程,因而将教学归属于“实践活动”;而近几年来影响广泛的一种观点是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来看,将其归属为“交往活动”。通观上述各种观点,不论研究者从哪一角度、层次对教学进行界定,最终都会有一个落脚点,或落脚于“教”,或落脚于“学”,或是二者的综合。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承担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通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以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更应该从“教学生学”的协调关系上去把握该课程的教学,以人为本,结合学科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将教学落脚于“教”
    “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学就是经验的传递”“教学是教师根据社会需要,按照确定的教育目的,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实现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①”事实上,将教学落脚于“教”,这种观点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至教育、教学的起源。像古人的口耳相传,就是最原始意义上的“教”。而在当代,这种观点虽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批判,但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这种观点仍广泛存在。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重新构筑全新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的角色和“注入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尽可能地解放出来,将比较抽象枯燥的基本政治理论,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变说教为引导,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转变。

  (二)将教学落脚于“学”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②。将“教学”落脚于“学”也是不合理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往往导致“学生中心论”。而在实践中,过早地、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学”,只会削弱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损害学生的利益,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过早地或者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不利的。而且,强调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选择,还学生以自主的舞台,更多的不是靠别人外在的给予,而是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和认识世界观念的形成时期,更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三)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或认为“教学是在特定条件下,以传递知识为中介,教师教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统一活动”③。相较于前两种观点,这一观点的进步之处在于关注到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关注到“教”和“学”两种活动,认识到“教”和“学”的关系不可分割。这种观点在论述中往往都指出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协同、互动或统一,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认为教学的要义是二者内在的有机统一。但在大前提一致的情况下,在具体定义、理解教学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侧重:一种是在共同活动之下,从教师一方入手来界定教学,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另一种从学生一侧来认识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还有的从结果来解释教学,如认为“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织着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和发展体力的活动”。这几种不同的提法,说明了人们对“教学”中“教”与“学”的认识仍是有侧重的。然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却需要通过教师的正面、得力的外因引导来达到学生内心变化的目的,离开教学双方的互动和理解,离开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道德与情感感知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目标实现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不论从“教”的意义上,还是“学”的意义上来探讨教学,都是片面的。无论“教”的作用怎样重要,“学”的地位如何转化,它们都不可能超越或取代整体的“教学”。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一观点,虽首倡了二者的整合,关注到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未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所以,我们需要在更高意义上实现二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