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产品周期理论分析美中贸易结构性逆差(2)

时间:2020-09-02 11:00: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结合产品周期理论分析美中贸易结构性逆差


  2.3结合产品周期理论分析美中贸易逆差的性质。
  学家维农(Raymond Vernon)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他认为某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三个阶段中,各国由于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的不同,贸易的形式、范围和数量都有所区别。如图3所示,t0-t1时期是产品的研发期,t1-t2时期是贸易的初始阶段,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这两个时期共同构成了比较优势理论中的初始期;随着的深化,在t2-t3时期扩展至新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基础薄弱,进口需求旺盛,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海外,在t3时期,次发达国家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成为净出口国,在t4时期,首要发达国家由于竞争激烈,研发、、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逐渐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这三个时期就是产品周期理论中的成长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汇总,参与国际贸易各国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劳动力红利成为发展中国家后发制人的主要手段,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t5时期由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这一转变即意味着产品周期理论中的成熟期的到来。
  通过对比笔者发现,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绘制的图3中代表中国进出口商品平衡额的L3曲线和代表美国进出口商品平衡额的L1曲线,与根据中美贸易实际发生量绘制的图2.1种的中国顺差额和美国贸易逆差额存在惊人的相似性。此外,由于美中贸易逆差额主要来自相对劳动密集型和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使上述分析由曲线上的“惊人的相似性”转变为实际贸易状况符合产品周期理论的。
  综上,可以得出美中贸易逆差额是结构性的,是美中两国在长期经济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必经阶段。图2.3中标出的t5时期即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前后的时期,是中国经历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卓有成效的积蓄性发展所达到的必然高度。
  
  3、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美国向中国出口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和中国向美国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国际贸易形势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一定的稳定性。结合产品周期理论,本文认为,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并且随着中国的发展,这种贸易逆差将会经历一个峰值,随后逐渐下降。2009年和2010年的初步数据显示,美中贸易逆差额的扩大趋势正在逐步放缓。但是,由产品周期理论(图2.3L2)可知,即使中国发展到与美国的双边贸易能够实现零顺差的地步,即中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美国仍会面对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这些问题不是美国施加压力、外汇压力以及舆论压力所能克服的。这种贸易逆差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发生自由国际贸易时所必然产生的。
  另外,美中贸易巨大逆差的存在也表明中美经济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这种贸易顺差对中方来说也是不利的。
  综上,我国应该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改革,建设创新性,加大创新投入在企业成本中的比重,努力实现由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的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向出口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长期的、渐进式的进行,因此,本文建议尊重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人为的给双边贸易加以负面限制,这样对双边贸易各国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高燕,姚益龙,产品周期理论的重温与思考,世界经济文汇,1991,(01)
  [2]李坤望,张伯伟,学[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5,(2):91-93
  [3]李强,唐磊,中美贸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6)
  [4]施炳展,李冲望,中国贸易结构在改善吗?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财贸经济,2009,(2)
  [5]杨灿,美中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D],西南大学,2009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结合产品周期理论分析美中贸易结构性逆差】相关文章:

1.企业产品营销管理论文

2.农资产品营销管理论文

3.产品信息仓库管理论文

4.公司间技术授权理论分析

5.分析行为金融理论下证券投资

6.国产品牌内容营销分析

7.市场营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8.关于技校实践结合教学理论的论文

9.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探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