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控制的语用分析(2)

时间:2017-09-02 我要投稿

  其次,语境有解释话语的作用。将字句、话语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过去、现在、将来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是语境发挥解释功能的重要表现。使话语处在一个与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状态,从而使话语可以被理解。如果脱离了语境,孤立解字句是极其困难的。语境可以解释句法和语法上的歧义句,从而使话语接受者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语境能够呈现和推断字面上违背事例的语句及不完整的语句,甚至解释双关语,从而使言语交际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后,从积淀的视角来看,语境可以吸收主体之间交涉和互动中,囿于特定的主客观条件而逐步产生的,对可能生活的预期和塑造具有引导或约束作用的要素,从而促成新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形成。“生活世界当中潜在的资源有一部分进入了交往行为,使得人们熟悉语境,它们构成了交往实践知识的主干。经过分析,这些知识逐渐凝聚下来,成为传统的解释模式;在群体的互动网络中,它们则凝固成为价值和规范;经过社会化过程,它们则成为了立场、资质、感觉方式以及认同。产生并维持生活世界成分的,是有效知识的稳定性,群体协同的稳定性,以及有能力的行为者的出现。”
  
  二、越轨产生于多主体的互动语境之中
  
  (一)越轨是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违反重要的规范常常导致社会努力去惩罚冒犯者并试图减少甚至消除进一步的不良行为,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所以,越轨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是引发社会控制的符号行为动静的界定。另一方面,两者的关系也存在对立,社会控制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目的的实现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将越轨现象的效应限定在有利于社会发展趋势的范围之内。对于越轨行为的界定具有较强的相对性,即使是所有人都认为是错误的行为,对于该行为的处决和抑制方式也总是存在争议的。不同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将被认为是越轨行为,取决于何时何地以及是谁所为。尤其明显的是在彼时被视为社会越轨的现象,在此时成为一种正常的结构性现状。例如,离婚在过去曾经是使一个家庭蒙羞的选择,而现在,随着离婚率的提高,白头偕老的婚姻则被视为难得的幸福,离婚已经不再被视为缺乏美德的象征。
  “当人们很少获得合法化的手段以实现文化上设定的目标时,各种越轨行为(不仅仅是犯罪)的发生率最高。例如在文化上肯定所有成员都有向上流动的权利,不管成功的阶梯是什么,但是,许多人却无路向上流动……”所以,越轨的发生也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休戚相关,基于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产生出的大规模越轨的典型后果就是社会控制的宏观失灵。社会结构是宏观语境的范畴。
  (二)主体之间的言行互动构筑了语境
  在一种发生效力的社会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仅仅是工具性的,但是作为一种媒介,正是语言运用的各个环节,引导主体之间互动的方向,促进合意的达成。但语境的形成不仅仅依赖语言,还要求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而非客体,否则,社会控制的动态效应将被扼制。“通过交往而实现社会化的主体,并不是处于制度秩序或社会和文化传统之外的主体。交往行为的主体各自都把他们的生活世界当作是一个主体间共有的整体背景。”如果语境的形成是基于主体之间共有的交往意图和文化整体背景,那么主体就没有被视为对象,文化的自我理解和群体的协同性所共同组成的总体性就仍然存续。规范秩序的形成以这种语法媒介背景为必要条件。“不管规范秩序是把自己固定成为制度,还是保持为漂移不定的语境,它们永远都是人际关系的秩序。尽管群体之间多少已经实现社会整合,并且保持协同一致,但它们之间的互动网络只能是由交往行为主体的协调行为构成的。”
  庞德认为,“社会控制的任务必须在人的利己本能与合作本能之间维持均衡”。正是社会生活各类限制条件下,人类需求在不断的选择过程-中促进了各种规律性行为走向,进而构筑了互动和博弈之后的显性或隐性规范。一定程度上,新的规范诞生于对话与举止中信息的传递与建构。社会角色以及地位的划分不但是语境形成的主体要素,而且造就这种互动的持续与展开状态①。主体在社会中占据的地位在人际网络里不得不调试自已的需求和愿望,又基于这种地位产生新的适应这一角色特征的需求。特定的举动和抉择,若在客观的社会条件下顺应了人类基本生存发展要求,乃至于形成惯例,那么潜在的越轨现象范围就包含了各种逃避这一举动的情形。譬如说,封建社会形成的女子裹脚的习俗和人类保存自身和繁衍后代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在古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并不复杂。男人身体高大健壮,频繁地对外活动。而女人不利于在外奔走,她们有精力、时间去孕育和照顾后代,同时,她们又依赖父亲、兄长、丈夫或者儿子的照顾。所以,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主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男性的生理优势会演变为一种社会生产生活资料占据的优势,并制度化。裹脚成为当时社会中的男女婚姻的重要战略安排。可以想见,即使会有(主要是女性)很多对这一惯习不断抗争的人,如为了减轻7--~的痛苦,或者由于女性地位的觉醒等,这些都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人类繁衍生息的基本需求造就了裹脚这一制度需求。 

  三、认知语境下的交际关联原则与社会

  
  语境的经典分类除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外,还包括认知语境留。在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信息是动态的,是伴随着话语的进程而呈现具体的、典型的流变形态,因而,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也即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而不是在理解过程之前就事先确定好了。在认知语境的重新建构中,听话人会利用其所掌握的相关的百科知识、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等去作为生成与当前话语信息相关语境信息或假设重要元件。也就是说,认知语境是包含了语言或言辞意义的语境以及即时情景这种物质语境和个体对于过往的记忆积累、当下的意识活动和对未来的预期和愿望构成的语境,加上社会群体的智识背景等共有的智识语境。每一个会话场景所要调用的智识都是这一宏大语境之中的一小部分,在会话的推进之中层层扩大以搜寻适应交往目的的最佳语境效果。显然,语境是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而不是预先设定的条件。对会话含意的理解,取决于交际双方对语境统一的建构和把握,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也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关于社会控制的语用分析(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