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

时间:2022-02-23 12:28: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

  [论文摘要]在终身学习的里,对高等而言,“职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为了实现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实施人格本位课程。在设置高职人格本位课程时,应该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强化实训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应该突出综合化和基础性,突出校园隐性课程建设等。

  [论文关键词]高职课程 人格本位教育 全人教育

  一、人格本位教育   

  对于教育发展史上先后出现的诸多有关教育的主张,一般可以分为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文化本位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人格本位教育”是介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间的一种教育目的观,但它主要是偏向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既注重“个人本位”,强调受教育者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身心和谐发展,又注重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与“个人本位”相比,“人格本位”更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它虽然也是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但不像“个人本位论”那样,仅从人的本性出发,仅强调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它在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也比“个人本位论”更多地关注社会的需要。“人格本位”教育目的观也不像“社会本位”那样,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范畴,过分地强调了社会的需要,而忽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格本位教育”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完美”人格的塑造。

  最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完美人格”的是瑞士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家裴斯泰洛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当时的瑞士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广大农民过着贫困悲惨的生活。但他始终相信,通过规劝、启蒙和教育,激发人们善良的心愿,就可以很顺利和自然地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关系和贫富悬殊现象,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在教育对人的作用的问题上,他特别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激发所有的人生来就蕴涵着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萌芽。基于适应自然的原则,他确立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天性和形成完美的人。同时,他也注意到,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的重要方面。而且,他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儿童爱所有的人——博爱。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发展是有社会目的的,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人的各种天赋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发展人的内在力量,不得不利用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教育办法,从而使其得到人的品德、家庭幸福、工作能力,直到实现社会上的需要。”

  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也是“人格本位论”的重要代表。他强调教育的内容必须包括人类文化的所有方面,教育是不折不扣的“完人教育”。所谓的“完人教育”,就是塑造全人和和谐人格的教育。他认为缺乏人类文化修养的人是功能残缺的人,人类文化含有六个方面,即科学、道德、、宗教、“身体”和生活。科学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艺术追求美,宗教追求圣,“身体”追求健,生活追求富。教育则追求真、善、美、圣、健、富这六种价值的创造。并且,把真、善、美、圣这四种价值称为绝对价值,而把健与富称为手段价值。这是小原国芳依据柏拉图的“和谐就是美”以及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创造出来的。他认为,教育必须发展每个人的个性,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目的。同时,他也认为,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追求理想又要生活于现实;既作为自由人又受制于、规范;教育要使两种相反的、矛盾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个人身上合而为一,达到灵与肉合一,身心如一。

  近年来,有些国家也相继提出了“人格本位”的教育模式。1986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审议通过概要》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形成就是培养有理想的人,要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以超越宗教信仰、探求普遍真理价值的形成过程来实现。2000年,美国劳工部《关于2000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劳动者应该打好三种基础(基本技能、思维技能、个性品质)和具备五种技能(处理资源、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信息、系统看待事物、运用技术)。在信息时代,知识和能力已经不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制胜的法宝。“人格本位教育”在强调做事的基本能力的同时,更强调做人的基本道理,它融入了人格学、教育生态学、教育、行为学、人类生态学、科学、基因学、生命科学、生理心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以的思想研究教育的普遍规律和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新理论,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等理论,为优秀人格形成和人才成长寻找一种科学而合理的途径,为从更深层次认识个体人格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形态之间的关系等提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