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体制中常见问题

时间:2021-03-24 15:31: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体制中常见问题

 论文关键词:教务管理 体制 大学 多校区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大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出现了多校区的管理模式。多校区的发展,使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多校区教务管理中出现的合作多、问题多、教务管理人员不足等新问题的涌现,为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在大学多校区的教务管理体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近年来高校不断的发展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多校区大规模建设增加了许多学科和专业课程,高校的教务工作对大面积校园很难做到全面管理,现代高校的发展需求促使了教务工作不断的变革。多校区的教务管理体制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教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适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的完善教务管理体制,才能为高校多校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大学多校区教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的不断建设发展,很多大学都在进行着教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改革后的教务管理运行状况来看,对在教务工作中采用多校区分级管理的模式是比较成功、可行的。由于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只针对本校区进行教务管理,以至于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工作中多校区的教务管理的制度认识不足,对多校区内的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不够了解,对多校区内的教务管理工作范围不确定,对多校区内的分校教务工作的理念薄弱,在教务工作中不能正确分校教务管理职责,导致多校区的分校教务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出项诸多的不协调。
  高校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大学人才。高校在前期发展中学生的数量相对稳定,教学结构比较简单,对教务工作的职权范围界定不明显,很多本应当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的工作,由教学行政部门掌握,高校的教务处几乎是替代了教务管理部门的诸多工作,学校基层的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几乎就是信息的传递和转达。高校办学模式改革后,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自身的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高校可以自主运用的权利范围越来越广,出现很多新的工作需求,原由教务处代劳教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工作开展的绊脚石,有必要多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变革,使教务管理的工作权限下放,使教务管理的中心下移。目前很多大学的教务管理体制发展缓慢,和高校的发展需求,不同步,其中原因在于教务处对大量应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的工作大包大揽,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繁多复杂,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务处无法同时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研究、教学规划、教学监督、指导等工作。而且教务处的人员相对较少,对于日渐增长的高校师生数量,教务管理的'海量的工作内容,已经力不从心,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小马拉大车的状态必定堵塞教务管理工作的进展,影响了教务工作的开展,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务管理与高校的建设不同步。
  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已经运行多年,教务管理人员已经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习惯。在多校区的管理体制中,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处制定的教务日常规范、管理制度、需要传达发放的工作安排、教务通知等工作,只是例行性完成,不做研究,不结合自身学校状况,不做深层次分析,使教务处的管理与多校区的教务管理工作进展状态快慢有别。而且很多分校区的教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教务管理人员还同时负责爱国卫生、安全保卫、计划生育、学生管理等多项工作),表面上看节省了分校区的人力资源,实质是降低了分校区教务工作的效率,致使分校区教务管理工作与主校区的教务工作脱节,不利于分校区教务工作的开展,阻碍了分校区教务工作的良性发展,这种状况无形中加剧了教务处过多包揽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二、利用有力措施,推动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建设
  1、建立正确的管理思想
  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运行规范、便捷已经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而多校区管理体制转变了教务管理的重心,使高校管理者的部分工作转移由教务管理者掌控。而高校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一时难以改变,有的管理人员依然沿用原有的工作形式和管理思想,对多校区的管理体制不适应,产生抵触思想。正确的管理思想可以带动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向,思想动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教务管理人员对多校区管理制度的熟知、了解,加强理解层次,提高认可的深度,都可以促进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的发展。有必要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培训,使教务管理人员确定正确的管理思想、观念,提高多校区教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多校区教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教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决定着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进展。分校区的教务管理部门应清楚的了解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多校区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对多校区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培养。在各校区之间进行教务管理工作的交流,相互了解,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多校区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多校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教务管理的业务水平。
  3、遵守多校区管理原则,明确职责
  只有按照教务管理工作的多校区管理原则,明确分校区划教务管理机构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并力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避免教务管理过多集中于教务处层面状况的发生,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如就课程管理而言,对需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等性质课程,应由教务处负责编排和管理;对于其他各专业类课程的编排,应由各院(系)教学办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上课时间、地点、上课节数和任课教师等。
  针对考试管理,学校教务处应主要负责宏观、程序层面的管理,如考试的总体时间安排、试卷管理、学校统考课程考试命题、学生统考成绩的公布等;院(系)教学办主要负责微观、技术层面的管理,如各专业类考试命题、试卷审查等。
  通过简政放权,明确分工,使教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构建起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来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式,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全面落实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支撑力量。高校教务水平的高低,教务管理能力的强弱,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发展建设的状况。高校的多校区建设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多校区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促进高校不断的发展。加强教务管理人员正确的工作理念,提升良好的教务工作思想,利用有效的措施方法,提高分校区的教务工作效率,加强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实现培养多方面高校人才和高校建设的双向发展。